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6.1.3 城市环境保护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6.1.3 城市环境保护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1 09:1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城市生态
第1节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
[
教材分析
]
1、课程标准要求
教学内容

活动建议及说明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保护
A
讨论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创建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
A
2、内容结构与课时安排
学习内容
建议课时
一级内容
二级内容
三级内容

理论课
实验课
活动课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A
1
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A
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
A
0.5
城市环境保护
上海市的大气和水环境及其保护
A
1
0
0
城市垃圾的处理
生态城市
生物技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0.5
实验6.1水质的简易测定和不同水质对水生小动物的影响实验
B
1
第1课时安排:城市生态系统
第2课时安排:城市的大气和水环境及其保护、城市垃圾的处理、生态城市
第3课时安排:城市绿化、生物技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4课时安排:实验6.1
水质的简易测定和不同水质对水生小动物的影响实验
(说明:一方面为了调整课时,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城市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所以将城市绿化调整到第3课时和生物技术的应用一起上)
3、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通过六年级科学学科的学习,已经基本了解了自然界中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措施,因此在学习本部分关于大气和水环境保护的内容时会相对轻松;同时,在学习了前面一部分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后,对城市环境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相应地也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危机感,故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兴趣。
能力方面: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同时,这个年级教师平时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课前预习、课堂阅读、借助问题完成自主学习这类教学环节比较熟悉,但这个班级的学生具有思维比较活跃但思考深度不够的特点,所以教师借助于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课堂小组交流讨论、学生活动等环节来引导学生加深了解,充分感悟各知识内容。
4、教学内容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综合了书本上关于“生态型城市的思考与讨论”的知识点,从城市的大气和水环境的保护、城市垃圾的处理和生物技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城市环境保护所要做的工作极其保证城市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其中,城市垃圾的处理是根据“课标”的一级主题“城市环保”下的拓展内容,也是城市环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城市生态系统分析,内部缺少足够的分解者,各种废弃物不能自净,必须靠人工进行处理来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对这个当今的热点问题予以补充介绍。通过学习让学生领悟搞好环境保护建设是建设一个生态城市的首要任务,有效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自主地关注并参与身边环境的建设。
5、教学思路
知识内容本身较松散,呈平行结构,故运用较多实例让学生了解感悟并通过活动参与使其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阅读完成知识梳理;通过视频播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活动中、讨论中、群体思考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
分课教案
]
第2课时:城市环境保护
[
教材处理
]
考虑到学习的连贯性及思维的逻辑性,将本部分“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及“生物技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的知识内容与“城市绿化”相结合放在后面一课时讲授。本课时主要学习“城市大气和水环境的保护”及“城市垃圾的处理”,在完成这两部分学习内容后,第三课再学习“生物技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能自然得出“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随后引出“城市绿化”的知识内容,这样教师的课时安排较合理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六年级科学学科教材中,已经出现了自然界中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措施的知识内容,学生对水的重要性,水及大气的污染等各部分知识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本课学习中相关内容教师不再详细讲解,而将重点落在“城市垃圾的处理”内容上,使学生感悟从身边做起,从“源头治理”做起,才能有效保护环境。
[
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常见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现象,知道上海的大气和水环境现状及其保护情况;
2、通过了解一系列的垃圾污染问题,体会当前垃圾问题已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3、知道环境保护重在“源头治理”,垃圾处理重在分类;
4、知道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分类;
5、了解城市垃圾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
6、了解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加强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主要任务。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正确分类垃圾,减少垃圾的产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课前收集整理资料,了解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
2、通过课堂交流,了解和关注身边环境保护的建设。
2、讨论从我做起可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并设计相应的口号,激发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正确分类垃圾,减少垃圾的产生;
了解城市垃圾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
难点:了解城市垃圾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
三、教学方法与模式
方法:学生讨论交流与老师引导点拨提升相结合;
模式:设置情境──激发动机——自主学习──研讨问题、观看视频──交流提升
四、教学实施程序
教学目标
与课件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
学生的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PPT1
PPT示课题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概况能力训练
引出课题:三、城市环境保护
板书:环境污染列表
提问:你会丢垃圾吗?
师:上海是一个人口高度密集的特大型城市,每天的生活垃圾处置量已经达到1万8900吨,按此计算,只要用16天的垃圾量,就能堆出一座金茂大厦,如果我们随意丢掷垃圾,大家想想,会造成什么后果?
师:大家觉得现在上海所面临的城市环境问题都有哪些?
你是否能列表说明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方面及造成污染的原因?
请大家阅读书本并尝试列表
教师板书
学生看图片,思考可尝试回答
学生尝试回答
阅读书P117-118,一、二部分内容并列表
学生回答
提出与学生生活切实相关的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
引出城市建设的三大环境问题
PPT示
关注上海在大气及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设
了解水资源丰富的上海为什么也要节约用水
环境保护重在“源头治理”
大气及水环境的保护
引:你知道我们上海市政府曾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变这些污染状况?
师:教师补充介绍,重点在苏州河的治理,说明上海是个水质型缺水城市
小结:环境的保护其实更应注重的是“源头治理”,不能“先污染,后治理”,这样的代价是非常大的。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
促进学生关注身边环境保护的事例
教师引导、
补充知识
垃圾处理重在“分类”,知道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
PPT
体会当前垃圾问题已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播放:日本垃圾处理的视频
知道并学会一般生活垃圾的分类
环境保护重在“源头治理”
了解城市垃圾处理的”3R“原则
城市垃圾的处理
引问:城市垃圾,作为固体废弃物,又该如何处理呢?
师:这样的处理有什么好和不好的地方么?
师:请康雪宁同学来讲讲她课前收集的资料
小结:加强垃圾的分类对垃圾后期的处理将更为有效。
师:现在城市的扩张越来越厉害,规模越来越大,生活垃圾也就成倍增长。对一个现代化城市来说,如何处理垃圾已经影响和制约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那其他国家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呢?
播放视频
师:大家看一下这是我们国家垃圾分类的标志,这是一级指标,这是二级。
师:我们现在一般是把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四类,请大家看录像:
播放视频,生活垃圾的分类
师:现在就请大家根据这四类将我们丢掉的废弃物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帮助垃圾找栖息地
师:其实在生活中,大家所观察到的家里、小区里、或者马路上的垃圾一般是怎么分类的呢?(有机、无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不分;)
小结:垃圾分类有很多种
师介绍上海现在试行的干湿垃圾分类及原因
师:垃圾处理重在“源头”,若能由“末端治理”向“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转变,注重“源头减量,那我们的环境改变指日可待。
师:结合“江桥”事例介绍3R原则: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播放视频:垃圾分类头脑风暴
生回答
生根据经验知识来回答
康雪宁介绍
生介绍:国外垃圾处理的方法
学生开展活动
生尝试回答(教师不点评,鼓励其展开思路)
生阅读信息库“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
小组讨论完成
整理思路,在教师引导下学会分析问题
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当前垃圾问题已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从而思考城市要继续发展,该如何处理垃圾
运用视频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较生动
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一般生活垃圾的分类,形象有趣利于识记
知道垃圾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了解上海垃圾分类情况,知道上海生活垃圾的特点
利用新闻播报了解上海垃圾处理的目标及环境保护的近期及远期的目标
生态型城市的建设
师:从2006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就提出建设生态型城市。生态型城市,是一
座生态学意义上的健康城市,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互惠共生的城市模式,包含低碳生活和绿色革命概念,即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加强环境保护。上海作为一座人口高度密集的特大城市,朝生态型城市发展意义重大,不但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绿色竞争力,还能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缓解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上海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
那么,作为我们,城市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环境创建生态型城市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创建生态型城市的口号。
小组讨论设计
交流展示
了解生态型城市建设的意义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激发社会责任感
板书:
三、城市环境保护
大气污染
烟尘污染
硫污染
环境
污染
水污染
化学物污染
生活污水污染
商业垃圾
城市垃圾
工业垃圾
(固体废弃物)
生活垃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