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101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14 13:2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101中学2014届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2011-11-02
本试卷共10页,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第一部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将第二部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30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濒(bīn)临 粗犷(guǎng) 相形见绌(chù) 咎(jiù)由自取
B.掣(zhì)肘 酵(xiào)母 博闻强识(zhì) 屏息以待(bǐng)
C.惩(chéng)罚 档(dǎng)案 短小精悍(gàn) 长歌当哭(dàng)
D.炽(chì)热 绯闻(fěi) 殒身不恤(xuè) 风姿绰约(chuò)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租赁 酬备 一言敝之 掉以轻心
B.间谍 恶耗 彪炳千古 高潮叠起
C.荟粹 颁奖 恰如其分 辐员辽阔
D.热忱 谛听 有口皆碑 凤毛麟角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弹指间,辛亥已是百年,革命早已成为历史,战火亦化作云烟。百年后的中国人,
在回首这场“光荣革命”时,百感交集。
深圳新能源汽车增加至2949辆,但相比于深圳190万私家车的数量,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带来的节能效果并不显著,仍是杯水车薪。
C.“十二五”期间北京地铁线路有望新增5条,轨道交通的网络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这
些线路通车后,北京人出行实现安步当车将不再是梦想。
D.长期以来,大城市壁垒森严的户籍制度,给区域间的人才流动造成了极大障碍,呼
吁户籍制度改革的声音不绝于耳。
4.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
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2)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
,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3)为着追求光和热,人 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A.谦逊   气势   宁愿  B.谦逊   气概   宁愿
C.谦和  气概   但愿  D.谦和  气势   但愿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作者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
B.《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共130篇。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被人们称为“民族魂”。课文《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呐喊》。
D.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是“讲真话的书”,巴金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三奇堂养生茶具有健肝降血脂的保健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一定的辅助保护作用,长期饮用可以预防不得脂肪肝。
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心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近来,一条题为《西安一所小学给差生佩戴“绿领巾”》的新闻,经诸多媒体报导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7.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厌之有 厌:满足
B.愿足下更虑之 更:更加
C.素善留侯张良 善:交好
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不如因善遇之
C.臣之壮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失其所与,不知 吾令人望其气
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道芷阳间行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0.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吾属今为之虏矣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B.约为婚姻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一)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二)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矣。”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选自《左传·秦晋崤之战》)
(三)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公访诸蹇叔 访:咨询,征求意见
B.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悖:错误
C.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 中:符合
D.讵能若是乎 讵:岂,难道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
B.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道芷阳间行
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
D.失其所与,不知 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B.杞子自郑使告于秦 燕王拜送于庭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5.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杞子作为秦国驻防在郑国的将领,拿到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之后,建议穆公里应外合消灭郑国,得到了穆公的支持,由此可以看出秦穆公急于扩张的野心。
B.蹇叔认为,千里奔袭,容易泄漏消息,疲惫之师也难以取胜,指出师出必败,并预测出遭晋军伏击战败的地点,然而秦穆公利令智昏,坚持进军郑国。
C.吕祖谦认为,当年秦穆公为了与郑国结盟甚至不惜和晋国把关系闹僵,而现在又对郑国发动战争,看似前后矛盾,实则本质相同,那就是出于对秦国利益的考虑。
D.吕祖谦指出,秦穆公是个利欲熏心的政治野心家,一旦有人开出比烛之武更诱人的条件,他就会立刻和烛之武翻脸断交,全然不顾两人多年的交情。
第二部分(共90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见答题纸)
17.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6分)(见答题纸)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8—19题。
①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②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18.文中反复提到“这似人非人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在作者心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请续写下面的句子,与所给的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这是一个执政当局屠戮爱国青年的世界, ,

19.第①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分条列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清名
梁晓声
(1)如果不是子诚的缘故,我是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2)子诚曾经是我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3)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4)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5)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子诚在小路上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七左右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6)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7)“八十三了。”
(8)“八十三还采茶?!”
(9)我望着老妪的背影,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10)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黄历倒背如流,经常穿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她的丈夫嗓子也好,称得上是脱口成秀。“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点什么,竟能马上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难不倒,像是现今的流行歌手。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然而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年轻的徐阿婆一急之下,卖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11)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12)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多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改嫁,带着孙子远走高飞。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13)“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14)“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老人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15)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16)“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一位副县长,明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却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17)“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就按当日茶价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18)“啊!”我一时失语。
(19)“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20)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22)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
(23)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
(24)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25)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26)“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27)“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28)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下雨的傍晚,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
(29)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我似乎倾听到了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反反复复,二字而已。
(31)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32)“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取材于作者同题文章)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徐阿婆的一些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B.故事发生在清明节后一个景色清明的茶村,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位追求清名的老人,细致描绘了她清澈如水的心灵。一个“清”字贯穿全篇。
C.丈夫靠“说春”换得小米,却被认定搞迷信活动。本属冤屈之事,但阿婆却坚持变卖家产还米,她用行动为丈夫鸣不平。
D.第(20)段“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一句中,子诚“诉说”的是阿婆的坎坷经历,我的“沉吟”中含有对阿婆遭遇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感伤。
E.结尾段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含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情,也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沉的思考。
21.文章第(3)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22.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徐阿婆“竭力挺直身板”,有何用意?(4分)
23.文中画曲线的“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文本,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或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180字)(8分)
六、语言运用。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4.“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图1)是苹果公司的商标。10月5日,苹果公司执行总裁乔布斯逝世。随后,有网友将乔布斯的侧脸加入原有商标,制作出另一个图标(图2),该图标受到广大网友热捧。请谈谈你对图2创意的理解。(4分)
(图1) (图2)
七、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凡人有趣事,凡人有琐事,凡人有烦事,凡人有乐事,凡人有糗事……,大千世界,古往今来,纷繁社会,生活点滴,凡人在故事中编织七彩的岁月,凡人在故事中酝酿人生的滋味。
请将题目“凡人 事”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文章。
答题纸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7.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6分)
①……许君焦、瑕, ,君之所知也。
② ,唯君图之。
③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④吾入关,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⑤项伯亦拔剑起舞, ,庄不得击。
⑥沉默呵,沉默呵! , 。
18.这是一个执政当局屠戮爱国青年的世界, ,

19.
20.【 】【 】
21.
22.
23.
180
24.
凡人 事
400
800
北京101中学2014届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参考答案) 2011-11-02
1.A
B.掣(chè)肘、酵(jiào)母 C.档(dàng)案、短小精悍(hàn)
D.绯闻(fēi)、殒身不恤(xù)
2.D (A.筹备、一言蔽之 B.噩耗、高潮迭起 C.荟萃、幅员辽阔)
3.C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百感交集:无数感想交互汇集,形容感慨无比。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柴草所烧起的火。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壁垒森严:形容防守严密,作好战斗准备。也比喻界限划得很严密。)
4.B 谦逊:谦虚恭谨。与后文“自负”意思相对;谦和:谦虚和蔼。为人~。
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
宁愿:宁可。但愿:只希望。
5.C 课文《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
6.D
7.B
8.B
9.C
10.A
11.A
12.B
13.D
14.B
15.D
16.略(4分)
①这是我的过错。
②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17. (6分,每句1分。)
朝济而夕设版焉
阙秦以利晋
为变徵之声
秋毫不敢有所近
常以身翼蔽沛公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8.这是一个执政当局屠戮爱国青年的世界,这是一个流言家(所谓学者文人)造谣中伤(发表阴险的论调)的世界,这是一个庸人苟且偷生的世界。(2分,每句1分)
19.①为爱国青年的死难而哀痛。 ②对执政当局、流言家(反动派)的愤怒。(4分,每点2 分)
20.(4分)16. C E (C项中内容概括有误,“忍辱负重”应该为“看重清名”; E. 语句理解有误,“蕴含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服之情”没有依据。)
【评分参考】答对一项得2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21.(4分)
①清明季节正是采摘春茶的时节,把故事放在这样的时节展开(1分),为下文作者多次见到徐阿婆,了解徐阿婆做好了铺垫(2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
②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1分),为塑造人物提供一幅清丽的背景(1分),衬托(比喻)文中主人公优秀品质如同茶村一样美丽动人(2分)。
③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1分),为塑造人物提供一幅清丽的背景(1分),为下文写徐阿婆追求一生的清名做铺垫(2分)。
【评分参考】答对其中1个要点,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22.(4分)作者运用细节描写,①表现徐阿婆敢于同重病与穷困顽强抗争的坚强性格。(2分)②凸显她一生要挺直腰板,清清白白做人的品德风范。(2分)
【评分参考】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23.(8分)示例:这句话使我想到,不管多么穷困,也要保持高尚的操守。文中的徐阿婆为了还清赃官助济她的钱,忍受病痛和穷困的折磨,早出晚归出外摘茶挣钱,在临死之前终于将钱还清。徐阿婆虽穷但追求清名的节守让人敬佩。生活中有很多同徐阿婆一样虽穷但保持着高尚人格操守的人。伟大的民主战士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政府的救济粮,他的精神让人钦服;四川地震灾区很多人们,面对家破人亡的惨境,没有一味要求政府补贴或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来谋取钱财,而是依靠自身力量,在灾难中奋起,重建家园。 人的一生,可以穷困,但不可因为穷困而丧失做人的基本准则。
其他:穷困是一块试金石;气节比金钱更重要;人穷但要追求清白;人穷更要有骨气等。
【评分参考】
①表明看法,要求观点鲜明(2分)。②结合原文谈理解(2分)。③联系历史史实或社会生活谈感悟(2分)。言之成理,分析深刻,可得满分。④语言表达(2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⑤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24.言之成理,即可给分。(4分)
25.略
高∴考[试 题╬库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