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评论
知识目标:1、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2、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目标:1、在尝试分类活动中,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情感价值观:1、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分类的意识。
2学情分析
评论
八年级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有了许多感性认识,这就为学习生物的分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生活中会接触很多关于分类的知识,所以对于生物分类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很多八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都没有将物品归类的良好习惯。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首先对之前学习过的动、植物类群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在分类过程中感受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同时通过课堂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分类的重新认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分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重点难点
评论
1、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通过观察与思考,总结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评论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
1、小游戏:?帮老师将袋子里面的东西快速的分开。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一些什么样的分类活动?
3、想一想:分类的意义是什么?分类的前提是什么?
4、引入课题:
教师:在我们的自然界中生物约有210多万种。其中植物有50多万种,动物有150多万种,微生物有10多万种。如此之多的生物更有分类的必要了。生物是怎样被分门别类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给生物进行分类。
(先从分杂物的小游戏开始,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再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分类现象入手,建构新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探究活动一: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
(一)小组交流讨论学案任务一中的第1题(连线),简单回顾一下植物的几大类群和各类的主要特征。
(二)教师以花生为例讲解:如何根据的植物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教:出示实物——花生:这是植物的(果实),花生壳是(果皮),花生仁是(种子),打开后有(两片)子叶,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花生属于哪类植物呢?”
生;?是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
师:这几类植物之间有什么呢关系?”
生:“它们也是一类包含一类。”“这些类群属于不同的分类等级,不同的分类等级会有不同的名称。”
(通过复习七年级上册有关植物部分的内容和花生实物的举例,使学生明了根据各类植物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我们可把它们归为不同的类群,这样就为后面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作好知识准备,降低了探究的难度)
(三)观察书本植物特征,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尝试对97面的六种植物进行分类,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任务一中的第2、3题: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既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又有思维的碰撞)
(四)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中明确:
1、你是如何对这6种植物进行分类的?
2、这6种植物的家在哪?各属于什么植物?
3、这些植物类群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是什么?
4、对植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5、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是什么?
6、被子植物中,什么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通过学生在全班的交流展示和教师的有序引导中,及时掌握,强化重点)
三、探究活动二: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
1、师: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出色的完成了对植物的分类,接下来请大家利用刚才我们给植物分类的经验,把书本98面给出的十种动物再次进行分类
2、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完成对动物的分类。
3、学生交流展示
(1)谁能展示一下你是怎么对这10种动物进行分类的?
(2)把这些动物类群从简单到复杂排列的顺序是什么?
(3)你们在对这些动物分类时依据是什么?
同学们,鲸鱼从外形上看像什么?(鱼)但它归为鱼类吗?(哺乳类),所以我们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只看其形态结构的特点行吗?(不行)我们还要考虑动物的什么?(生理功能)
(4)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又是怎样分类的呢?
(在学生有了植物分类的基础上,放手要求学生运用刚学到的分类方法,结合自己已有的动物类群的知识,将教材提供的10种动物分成不同的类群,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学习小结
1、师通过生物树引导学生完成对本节知识的小节。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重在生活中的收获)
五、学业测评
1、知识层面的理解运用:
2、生活层面的创新应用
师:同学们,平时老师总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个别同学上课铃响了,书还没有找到。怎么就找不到书呢?原来那些同学的课桌里和书包里非常的乱,书找起来自然要费很大的劲。
学了本课之后,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整理好桌面上的学习用品并放置到合适的位置。
师:采访一个同学:你们小组是如何整理的?
生:如按不同学科摆放;按书、本、试卷等摆放;按主、副课摆放等。
(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并步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3、课外延伸
希望大家回去了之后运用今天掌握的分类技能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并把自己整理的效果图片拍下来带到学校来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分类依据:?形态结构??(被子植物:花、果实、种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理功能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分类进行尝试,侧重于分类技能的掌握,就知识而言可以说这节课既是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总结,也是本章后面知识的基础。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将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整合为一课时,在挑战中,激励学生积极的思考参与,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以下是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
1、游戏引入: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快速分杂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类的过程,通过采访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分类是要有一定的依据的,然后学生又从生活中各方面的分类举例中体会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前提条件是数量很多,然后通过生物种类的呈现,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对于生物分类的重要性。这个环节充分结合学生生活,使学生在“做中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先借助导学案相关问题去阅读理解书本,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学生有了个人的认识后又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习过程在交锋中取长补短,互相矫正。这样的讨论能使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交流中解决了很多难题,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讨论结果的正确率非常高;最后又在全班的交流展示环节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心理素质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3、学业测评中的实效性:测评中除了有对知识层面的掌握理解外,更注重生活中对分类的合理运用。这样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课堂中让学生无形中树立了知识服务于生活这样的思想意识。
【点评】
本节课在充满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下展开,将生物分类的原因和依据方法娓娓到来,生动有趣。给自己学习用品的归类,及在生活中学会分类整理,体现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科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人们永无止境地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它包括人们通过对世界的认识、利用和改造,以增加人类的幸福和力量,本节课很好的做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