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及作者情况。
2.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 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4.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有关故宫的图片、资料。
2.谈话:同学们知不知道刚刚我们所看到的建筑是哪个地方?没错,就是故宫,以前的老百姓还叫它紫禁城,我们现在又叫它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前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四百九十一年内,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这里行使最高权力。那么,故宫博物院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面又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建筑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学习《故宫博物院》这篇说明文。(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结合相关材料,了解作者、故宫。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
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位置、历史和总的建筑特点。(1~2段)
第二部分:分说前朝和内廷。重点介绍太和殿,详写;其余略写。(3~15段)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16段)
4.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5.速读课文,画出有关方位词,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理清说明顺序。
6.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以及后三宫:。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7.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画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琐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翔舞、行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派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磬、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8.从第六段中找出方位词,确定立足点。
运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方位词的准确使用很关键。所谓方位词就是表示方位的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中等,然而确定方位词是有标准的,我们把这个标准叫做“立足点”或“观察点”,离开了立足点就无所谓上下左右。由此可见,研究方位词,便可以确定立足点。
立足点:大殿正中朱漆方台;殿顶的中央雕金蟠龙。
方位词:正中、上面、两旁、下面、背后。
说明顺序: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由上——后——两旁。
三、内容解析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
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16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16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四、归纳总结
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永乐十八年(1420)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出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五、课后作业
1.假如你是导游,带着你的旅游观光团已经到了太和殿门前,你将怎样向你的顾客介绍?
2.如果你的家人或亲朋想要到学校来,如何带领他们参观并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呢,请你当一次名副其实的导游吧!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