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1课时 平均数 (ppt课件 课时训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1课时 平均数 (ppt课件 课时训练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9 06:48: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联系生活,情境激趣
教师:李老师所在的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看,环保小组的同学正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废弃的矿泉水瓶呢!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1)小组合作,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预设学生会想到“移多补少”和“数据的总和÷份数”的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练习纸上画一画、移一移,直观地看出平均数,也可以动笔计算求出平均数。
(2)汇报交流,理解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
教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学生:13个。
教师:大家都同意这个答案吗?13是怎么来的?
①“移多补少”的方法。
结合学生口述,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教师:这种方法对吗?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你们是怎样想到这个方法的?
教师:同学们想到了用多的补给少的这个方法,使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可以叫“移多补少”法。(板书:移多补少)这里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这个“13”是他们真实收集到的矿泉水瓶吗?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到的瓶数,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②先合并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教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结合学生口述,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合并再平均分”的过程。
教师: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14+12+11+15)÷4=13(个)
教师:谁看懂这个方法了?能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意思吗?
教师:像这样先把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合起来,再除以4,也能算出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教师:谁再来说一说,这个13表示什么意思?
(3)对比异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无论是通过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并再平均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4)引入概念,揭示“平均数”这一课题。
教师:13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平均数)
教师:我们知道了“13”是环保小组同学收集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那平均数代表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的?
引导学生利用“移多补少”或“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平均数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得到的数。可能有的同学收集到的比这个数量多,有的比这个数量少。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
2.教学例2,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1)承上启下,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小组的活动——踢毽比赛。对于比赛而言,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哪个队能赢。
教师:今天老师就聘请你来当裁判,希望你能公平公正地裁决。
(2)旧知再现,比较单人的比赛。
出示表一:
教师:如果你是裁判,你认为哪个队赢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因为19>18,所以男生队赢了。
(3)新旧联系,比较人数相同的两个队成绩。
出示表二:
男生
教师:比较男生队和女生队的比赛结果,谁赢了?你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体会,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求总数的方法比较输赢。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也可以比较两组队员踢毽个数的平均数。
教师:哪个队求平均数比较简单,你是用什么方法求的?
学生:女生队比较简单,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可以得到19这个平均数。
学生: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18+20+19+19)÷4=19(个)
教师:男生队数据计算比较麻烦,用计算器来帮忙,(19+15+16+20)÷4=17.5(个),这个17.5是小数,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是平均分得到的数,剩下的2个要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多了0.5个,平均数可以是小数。
教师:现在谁赢了?怎么比出来的?
学生:因为19>17.5,所以女生队赢了。
教师:为什么用求平均数的方法也能比较两队的输赢呢?
引导学生用平均数的意义来说明道理,求几个数据的平均数,就相当于把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分成这么多份,每份都同样多,平均数可以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4)巧设矛盾,比较人数不同的两个队成绩。
教师:看来,女生队暂时领先。如果男生队再加一个人,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呢?请各位裁判员独立思考后给出最终的裁定?并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学生会进行争论,有的认为看总数,第一组应该领先,有的认为在人数不同的时候,用总量来比不公平,只能用平均数来比较。
教师:为什么不公平 谁再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公平的深入思考,体会平均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
教师:谁来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法?
引导学生说计算的方法,教师完成板书。
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是谁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3.回顾小结
(1)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教师: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平均数。
教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2)回顾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出平均数的?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法?
预设大部分学生会采用计算的方法,一部分学生会认为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各有各的长处,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来灵活选择。
三、评价反思,感受成功
教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加强对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对求平均数方法的掌握,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等学习方法和积极思考、乐于合作等好习惯给予表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1课时 平均数
第8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你们小队平均每人
收集了多少个?
新课导入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
姓名
数量 / 个
0
2
1
6
3
4
5
7
8
11
10
9
12
13
14
15
要想解决这个问
题,我们首先要
知道每人收集了
多少个饮料瓶。
我们应该怎样想呢?
探究新知
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
14
12
11
15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
姓名
数量 / 个
0
2
1
6
3
4
5
7
8
11
10
9
12
13
14
15
探究新知
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可以看出平均每个人收集了13个。
(14+12+11+15)÷4
=52÷4
=13(个)
答:环保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废旧饮料瓶。
相当于把我们小队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
13就是14、12、11和15这4个数的平均数。
探究新知
哪个队的成绩好?
姓 名 踢毽个数
王小飞 19
刘 东 15
李 雷 16
谢明明 20
孙 奇 15
男生队
姓 名 踢毽个数
杨 羽 18
曾诗涵 20
李 玲 19
张 倩 19
女生队
下面是第4小组男
生队和女生队踢毽
比赛的成绩。
探究新知
男生:19+15+16+20+15=85(个)
85>76
算出哪个队踢毽的个数多就行了。
女生:18+20+19+19=76(个)
这样比较不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一样啊!
探究新知
男生队成绩好。
用每队的平均成绩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对!在人数不等的情
况下,用平均数表示
各队的成绩更好。
探究新知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85÷5
=17(个)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8+20+19+19)÷4
=76÷4
=19(个)
探究新知
通过平均数发现女生队成绩更好。
探究新知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可以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或几组同类数据的总体情况。
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而不能代表其中某个个体的情况。
2.下表是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姓 名 刘子涵 李 强 高 风 陈 莉 宋东晓 张思思
身高∕cm 139 140 135 138 139 137
体重∕kg 34 38 35 34 36 33
请你算出这些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各是多少。
做一做
做一做
平均体重:
平均身高:
(139+140+135+138+139+137)÷6
=828÷6
=138(cm)
(34+38+35+34+36+33)÷6
=210÷6
=35(kg)
想一想,除了这个方法,还可以怎样计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身高和体重的值都有一个特点,高分位的数都一样,只有十位或个位不同。
做一做
平均体重:
平均身高:
130+(9+10+5+8+9+7)÷6
=130+8
=138(cm)
30+(4+8+5+4+6+3)÷6
=30+5
=35(kg)
21
21
22
24
22
21
23
22
10
10
12
12
11
11
11
11
练习二十二
3.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王悦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m,她每次的跳远成绩肯定都是2m。(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cm,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cm。( )
  (3)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

×
×
练习二十二
4. 哪个小组的成绩好些?
100÷4=25(个)
110÷5=22(个)
答:第一小组的成绩好些。
25>22
第一小组4人,
一共做了100个。
第二小组5人,
一共做了110个。
练习二十二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2014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
A.(16+24+35+21)÷4
B.(16+24+35+21)÷12
C.(16+24+35+21)÷365
小刚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 )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单位/吨
16
24
35
21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季度
选择正确算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B
每月
一年12个月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平均数
一、人民公园五个池塘的水深如下图,请你计算一下这5个池塘的平均水深是多少?
二、下表是某校统计2007年和2017年随机抽查的6名四年级学生身高情况,请你计算一下平均身高,哪组平均身高高一些?这说明随社会发展,青少年的身高呈现哪种趋势?(单位:厘米,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三、四(1)班两个小队,第一小队20人,数学考试平均成绩是87分,第二小队18人,平均成绩是88分。四(1)班这次考试全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解:(5+6+7+8+9)÷5=7(米)
答:这5个池塘的平均水深是7米。
二、2007年:(135+142+137+140+134+144)÷6≈138.17(厘米)
2017年:(136+141+139+142+138+139)÷6≈139.17(厘米)
2017年的平均身高高一些,青少年的身高呈增长趋势。
三、解:(87×20+88×18)÷(20+18)≈87.47(分)
答:四(1)班这次考试全班的平均成绩是87.47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