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上物理第6章
压力与压强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24分)
1.
下列哪个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
A.
吸管吸饮料
B.
托里拆利
C.
阿基米德
D.
马德堡半球
2.
在食用油、酱油、白酒和水这几种常见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
A.
食用油
B.
酱油
C.
白酒
D.
水
3.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又宽又平的书包带
B.
又宽又长的滑雪板
C.
装有履带的雪地车
D.
公交车上很尖的逃生锤
4.
在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
大卡车的车轮比小轿车多而宽
B.
软包装饮料的吸管,有一端是尖的
C.
缝衣针、注射器的针头都很尖
D.
菜刀用过一段时间需要磨一磨
5.
如图所示,
、
、
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盐水、清水和酒精,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分别为
,,(),则
?
A.
B.
C.
D.
无法确定
6.
一个底面积为
的箱子,当放在面积为
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为
,当放在面积为
的水平凳面的中央时,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
?
A.
B.
C.
D.
7.
如图所示,有四只相同体积的烧杯,各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汽油、植物油和硫酸,其中盛汽油的烧杯是
?()
A.
B.
C.
D.
8.
在水底飘摇的海草看似随意摆动,其实它的叶片也承受着十分巨大的压强呢!假如现有一株在近海区生长的海草,它叶片的基部与海面距离为
,且此片海域中海水的密度为
,则它叶片的基部所受的压强为
?(
取
)
A.
B.
C.
D.
9.
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高度、质量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0.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若
,则
D.
若
,则
11.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密度之比为
,则其体积之比为
?
A.
B.
C.
D.
12.
高速列车成为百姓出行的便捷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候车时,乘客要站在安全线以内避免列车进站时被吸向列车,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
A.
气流速度小、压强小
B.
气流速度大、压强大
C.
气流速度小、压强大
D.
气流速度大、压强小
二、填空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
在水下
深处,水产生的压强约为
?
。
14.
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打开铁夹,软木塞未拔下时观察到
、
两管液面相平,是因为水槽及
、
两管构成了连通器,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
?;而如图乙中拔下软木塞后观察到
管液面较低,是因为
?。
15.
根据图,将证明连通器原理的过程补充完整,因为
?,可知
,因为
?相同,根据压强公式可知
,又因为两管中装有
?液体,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得到
,即液面相平。
16.
大气压强虽然很大,但是平常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是
?实验强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高空的大气压
?(填“高”或“低”),球内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将球胀破。
17.
流体压强与
?有关,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
18.
在如图的容器中,
点的压强
?
点的压强
(填“”“”或“”)。
19.
如图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
和
放在水平地面上,
、
高度之为
,底面积之比
,则
、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压力之比为
?。
20.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装置()可以用来探究
?的规律;装置()可用来做验证
?原理的实验;装置()所示正在做的是
?实验,实验时若玻璃管发生倾斜,则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
?。
21.
如图所示,将一底面积和敞口容器底面积相同的圆柱形冰块放入容器中,此时冰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则
?
(选填“”“”或“”),对容器底的压力
?
。(选填“”“”或“”)
22.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用一个小板凳、重物和细沙做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通过观察四次实验时细沙的
?,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序号
与
或
与
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序号
?
所示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如图序号
与
所示,则应该比较
?寻找压力作用效果与它的关系。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20分)
23.
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中,探究液体压强的工具是
?。
(2)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3)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4)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结论是:
?。
(5)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图进行对比。
(6)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24.
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
(1)实验时,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所示,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
,且已知注射器容积为
,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
?。
(3)若实验中测得的大气压值都偏小,这是因为
?。
(4)实验室有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
、
,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
,实验时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注射器合适。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
25.
如图所示,质量为
的薄壁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底面积为
,内装
的水,已知
,,求:
(1)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6.
把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称得重为
,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求:()
(1)石块受到的浮力;
(2)石块的体积;
(3)石块的密度。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故A错误。
托里拆利实验准确测量大气压的值,故B错误。
阿基米德原理是计算浮力的,故C错误。
马德堡半球内抽成真空,两个半球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八对马费很大的力才拉开两个半球,这个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并且大气压很大,故D正确。
2.
B
【解析】由生活经验可知,食用油和酒精的密度比水小,而酱油的密度比水大,所以酱油的密度最大。
3.
D
【解析】A、将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平,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肩膀感到舒服。不符合题意。
B、滑雪运动员穿上滑雪板,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滑雪者对雪地的压强,不至于陷入雪地。不符合题意。
C、雪地车装有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雪地车和路面的受力面积来减小雪地车对路面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D、逃生锤做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符合题意。
4.
A
【解析】A、大卡车的车轮比小轿车多而宽,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达到减小压强的目的,符合题意;
B、软包装饮料的吸管,有一端是尖的,这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不符合题意;
C、缝衣针、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这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不符合题意;
D、菜刀用过一段时间需要磨一磨,刀口很薄,这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不符合题意。
5.
C
【解析】由题可知,三容器内液体深度:,由
且
,可知
。
6.
C
【解析】
箱子在水平桌面上,
对桌面压力:,当放在面积为
的水平桌面上时,受力面积
,箱子对桌面的压强
,当放在面积为
的水平凳面时,受力面积
,箱子对凳面的压强
,故选C。
7.
B
【解析】从图可知,,
,,
由公式
可知,,
盛汽油的烧杯是B。
8.
C
【解析】已知海水的密度为
,叶片的基部在海水中所处的深度
,
则它叶片的基部所受的压强:。
9.
B
【解析】因为液体的质量相同,并且
,所以由
可知,;
又因为高度相同,所以根据公式
可知,。
10.
B
【解析】图象可知,当
时,,所以
,故AC正确、
B
错;
当
时,,故D正确。
11.
A
【解析】由密度公式
可得,。
12.
D
【解析】人离高速列车比较近时,高速列车的速度很大,人和高速列车的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小;
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受到外侧压强大于人内侧受到的压强,人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列车,发生事故。
第二部分
13.
【解析】在水下
深处,水产生的压强约为:。
14.
相平;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解析】()打开铁夹,软木塞未拔下时水槽及
、
两管构成了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相平。
()图乙中拔下软木塞后,
处水的流速小,
处水的流速大,由于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所以观察到
管液面较低。
15.
液体不流动;受力面积;同种
【解析】由图可知,因为液体不流动,可知两侧对中间部分的压力相同,即
,因为受力面积也相同,根据压强公式可知两侧压强相同,即
,又因为两管中装有同种液体,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可得到
,即液面相平。
16.
马德堡半球;低;大于
【解析】为了证实大气压的存在,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学者奥托?冯?格里克做了一个实验,震动了世界。他做了两个直径
厘米的铜质空心半球,两上半球可以互相紧密地吻合。在两半球的吻合处加上浸透蜡和松节油的皮圈以防止漏气,其中的一个半球上装有活栓,实验时通过活栓用抽气机抽出球里的空气,然后让两队马分别往相反的方向各拉一个半球,结果用了八匹马也没有把两个半球分开,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氢气球之所以会上升是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要小,而到了高空,空气更为稀薄,气压变小,气球内部的压强大于外部的压强,使得内外的压力差更大,气球会逐渐膨胀以至爆炸。
17.
流速;小;大
【解析】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位置其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8.
【解析】,
两点,液体的密度相同,但深度不同,
点的深度大于
点的深度,由
可知,所以
。
19.
;
【解析】根据公式
可知,物体的密度相同,则压强之比等于高度之比为
,根据公式
可知,压力之比等压强之比乘以受力面积之比为
。
20.
液体内部压强;阿基米德;托里拆利;不变
【解析】装置()是压强计,可以用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装置()可用称重法测出物体的浮力,同时借助量筒测出排水的体积,进而算出排水的重力,因此可用来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装置()所示正在做的是托里拆利实验,实验时若玻璃管发生倾斜,则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不变,只是水银柱的长度会变长。
21.
;
【解析】设冰的重力为
,容器底面积为
,则冰块容器底的压力
,冰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冰熔化后,质量不变,即水的重力也为
,但根据题目中容器的形状,水产生的压力
,即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即
。
22.
凹陷程度;压力越大;
与
或
与
;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解析】实验中,通过观察四次实验时细沙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这是转换法的运用。根据控制变量法,明确变化量与控制量,比较序号
与
或
与
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序号
与
或
与
所示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如图序号
与
所示,两次的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均不相同,则应该比较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寻找压力作用效果与它的关系。
第三部分
23.
(1)
型压强计
【解析】实验中,探究液体压强的工具是
型压强计,利用
形管两面的高度差来表示压强的大小。
??????(2)
漏气
【解析】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漏气了,应检查漏气位置,重新安装完好,直至按压时,高度差变化明显。
??????(3)
无关
【解析】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液体都为盐水,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也相等,不同的是两容器的形状,从
形管的液面可知,此时的高度差相等,所以可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4)
深度;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解析】甲、乙两图都是水,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同,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
乙丙
【解析】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应保证深度相同,容器形状相同,而液体密度不同的两个实验,所以应选用乙、丙两图进行对比。
??????(6)
相等
【解析】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说明探究的是在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时,液体中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关系,从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24.
(1)
排尽空气并防止漏气
【解析】实验时,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排尽空气并防止漏气。
??????(2)
【解析】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的压力刚好平衡,压力为
;注射器是一个圆柱体形状,因此,注射器的横截面积
,大气压
。
??????(3)
漏气(空气未排尽)
【解析】因为漏气(或空气未排尽),实验中测得的大气压值都偏小。
??????(4)
甲
【解析】因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
和
,当大气压约为
,当面积为
,即
时,由
可得,,因为已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
,超过了测力计的量程,所以实验时应选用甲注射器。
第四部分
25.
(1)
【解析】水的质量:,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即为容器和水的总重力:,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
【解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
26.
(1)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石块的重力:,
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则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
【解析】因为
,
所以石块的体积:;
??????(3)
【解析】因为
,
所以石块质量:,
石块密度:。
第13页(共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