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复习(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复习(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8 16:4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然界的水 复习
我们一般从哪些角度研究物质?
性质
用途
制法
物质
任务一 有关水的研究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水的净化方法
除去杂质类型
活动1 水的净化用到哪些方法?这些净化方法分别除去的是哪种类型的杂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水的净化方法
除去的杂质类型
沉淀
密度较大的难溶性杂质
过滤
难溶性固体杂质
吸附
可溶性杂质(可以除去颜色和异味等)
蒸馏
沸点与水不同的杂质
杀菌消毒
细菌\病毒等
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
性质
自然界的混合物
用途
制法
分离提纯
物质
纯净物
水由什么组成?
如何研究和表示水的组成?
A
B
活动2 思考图中A处和B处存在的主要物质及其状态,画出微观示意图。
B处和A处的微观示意图有相似也有差别,为什么?
B处和A处的微观示意图有相似也有差别,为什么?
为什么选择两种不同的小球?证据是什么?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 氢气 + 氧气

通电
氢气 + 氧气 水
点燃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实验证据
B处和A处的微观示意图有相似也有差别,为什么?
为什么选择两种不同的小球?证据是什么?
为什么黑球和白球的数目比为2 : 1?证据是什么?
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 : 1
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 1。
实验证据
物质组成
实验事实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确定组成元素
确定
确定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思路
宏观物质
微观粒子
H2O
活动3 再看水的化学式H2O
1个水分子
水这种物质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从水的化学式H2O中,你可以得到有关水的组成的哪些信息?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H 1
O 16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ⅹ2 + 16 = 18
(1ⅹ2) : (16ⅹ1) = 1 : 8
1个水分子
水这种物质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 8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
请将有关水的化学式H2O的信息进行分类。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
1个水分子
水这种物质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 8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微观
H2O
宏观
H2O
1个水分子
水这种物质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 8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1.1%
定性
定量
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相对分子质量
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化学式
微观
宏观
定性
定量
物质组成
实验事实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确定组成元素
确定
确定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思路
化学式
宏观
微观
定量
定性
H2O
化合价
化学式
+1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H
-2
O
2
组成
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
性质
自然界的混合物
用途
制法
分离提纯
纯净物
化学式
化合价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活动4 如果你是屠呦呦,你会怎样展开研究工作?
提取纯净的青蒿素
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确定组成青蒿素的元素种类
研究青蒿素的性质、用途等
确定青蒿素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任务二 有关青蒿素的研究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是一种能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从青蒿中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在完成样品纯化后,科学家们又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 C15H22O5 。青蒿素为无色针状晶体,味苦,可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在水中几乎不溶。青蒿素在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方面效果明显。
性质
用途
组成
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
性质
自然界的混合物
用途
制法
……
分离提纯
物质
纯净物
化学式
化合价
练习1 从青蒿素的化学式C15H22O5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有关青蒿素组成的信息?
练习2 目前,汽车使用的燃料多为汽油或者柴油,他们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果我们要研究一氧化碳,你打算从哪些角度进行?请谈一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