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课题3 水的组成(23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课题3 水的组成(23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8 16:3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的组成
初步认识水
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液体
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 ℃凝固点为0 ℃
无毒,可饮用
一定条件下,三种状态可相互转化
水有哪些化学性质?
水能发生化学变化吗?
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实验法
收集证据
观察现象
水的组成
活动1 寻找依据,设计探究方案
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二氧化锰
加热
思考:为什么两种药品可以分解产生氧气?可以产生氮气吗?
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种类不变。
活动2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水的组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生成物A
生成物B
……
如何分解?
组成元素
电解水实验的发展历史:
1789年,杨·鲁道夫·德曼、阿德里安·派斯·范·特鲁斯维克静电电解水
1800年,威廉·尼克森、安东尼·卡莱尔伏打电池电解水
1869年,齐纳布·格拉姆发明直流发电机电解水引人关注
活动3 回顾化学史,寻找分解水的装置
实验室电解水装置——霍夫曼水电解器
活动4 观看视频,总结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现象1:电源两极玻璃管内均有气体产生。
现象2: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现象3: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活动4 观看视频,总结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现象4: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约11.5 mL
约5.6 mL
活动4 观看视频,总结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现象1:电源两极玻璃管内均有气体产生。
现象2: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现象3: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现象4: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
定性
定量
事实证据
进行推理
得出结论
现象1:电源两极玻璃管内均有气体产生。
现象2: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现象3: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直流电
氢气
+ 氧气
思考:能否推断出水的组成?
+ ……
活动5 根据电解水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活动5 根据电解水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定性现象
定量现象
事实证据
进行推理
得出结论
说明证据的充分性
思考:如何证明电解水只生成氢气和氧气?
实验目的:证明电解水只生成氢气和氧气。
方案1:检测电解剩余的水中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方案2:将水全部反应耗尽,分析所得生成物的成分。
方案3:将正负两极得到的气体点燃,看能否再生成水。
方案4:比较消耗水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和是否相等。
查阅资料:
二百多年前,拉瓦锡做了著名
的水的化合和分解实验:将一定质
量的氢气和氧气在一起燃烧,化合
后生成了同质量的水;再将这些水
分解,仍然得到原来的同质量的氢
气和氧气。
得出结论:电解水只生成氢气和氧气。
活动5 根据电解水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直流电
氢气
+ 氧气
氢元素
氧元素
氢元素和氧元素
得出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若该液体由氢、氧元素组成
则该液体为水

过氧化氢也由氢、氧元素组成
活动6 根据现象和资料,推断水分子的构成
现象4: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2:1 。
查阅资料
资料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为分子个数比。
资料2:1805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精确测定水的组成:
2体积氢气和1体积氧气经电火花引燃后,可生成
2体积水蒸气。
结合实验现象和资料,尝试推断水分子的构成,并用微观示意图的形式,画出推导过程。
得出结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O
H
H

得出结论
氢元素和氧元素
元素
微观粒子
水分子
纯净物
设计思路
“分”“合”
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 : 1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进行推理
依据、方案
获得证据
全面、严谨
1.电解水实验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试管2中得到氧气
B.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该化学反应的条件是通直流电
课后任务:完成练习题目
课后任务:完成练习题目
2. 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 水沸腾实验 实验2 电解水
(1)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1和实验2的本质区别是: 。
(2)能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
(填“实验1”或“实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