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的对话梳理、总结找书的方法。
2.能借助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3.能把句子排成一段连贯的话,读一读,再抄下来。
4.初步了解欧阳绚楷书的用笔、结构等特点,通过对欧体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的欣赏,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5.背诵《观书有感》。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的对话梳理、总结找书的方法。
2.能借助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课前准备
1.相关课件。
2.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作品图片,以及欧楷书法书写视频。
3.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欧阳询及《九成宫醴泉铭》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的对话梳理、总结找书的方法。
2.能借助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3.能把句子排成一段连贯的话,读一读,再抄下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交流找书的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你都读过哪些课外书?平时除了阅读老师、家长推荐的书,自己还会主动找什么书来读?
(2)小组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找到自己想读的书的?
(3)全班交流分享。
预设:
①我看到同桌在读《绿山墙的安妮》,被书的题目吸引了,于是就向她借了这本书来读。
②我看了电视剧《西游记》,被里面惊险而又曲折的情节所吸引,同时迷上了能上天入地、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所以就去图书馆找了《西游记》这本书来读。
③在读书交流活动中,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推荐,我发现了喜欢的书,准备周末去书店买。
④我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还发现书架上有其他我感兴趣的书。
2.让学生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还有哪些找书的方法。
预设:
(1)可以跟着课文找书读。我也是读了《忆读书》后,对文中提到的《三国演义》产生了兴趣,于是就找来读。
(2)在读到感兴趣的书后,再找同类作品来读。我是读了《白雪公主》后,对童话故事产生了兴趣,就找来《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来读。
(3)可以找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来读。比如我觉得曹文轩的《草房子》写得很感人,便找了他的《青铜葵花》《根鸟》来读。
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跟着课文找书的方法有哪些好处。
预设:
(1)我觉得跟着课文找书读,很方便、快捷。
(2)我觉得找同类的书读,更容易发现自己喜欢的作品。
(3)找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读,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充分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4.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体会,并制定假期阅读计划。
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
活动一:写比喻句
1.呈现例句,感悟精妙。
说一说:出示三个比喻句,默读,交流:三个句子分别把书比喻成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比喻?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和感受说一说)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变教师的讲解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从例句中提炼比喻对象,感受比喻对象的合理贴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经验,说一说比喻对象,并完成仿写练习。
2.尝试填空,拓展思维。
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 )。”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 )。”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 )。”
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 ),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 )谈话。”
3.小试牛刀,实践运用。
仿照例句,自己动笔写一句,还可以挑战双重比喻句的写法。
4.展示交流,师生共评。
推选出优秀的比喻句,成为班级的“读书名句”,后面冠以作者的名字。
活动二:排句成段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内容,与同桌交流段意。
2.全班交流,梳理思路,排列句序。
(1)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中,哪些句子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哪些句子是在总述提示主要意思?
预设:第1、3句讲的是同一个内容,都是说阅读;第2、5句都是讲写作;第4句是在总结、概括主要意思。
教师点拨:通过寻找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就能发现排序的线索。
(2)学生尝试排序,并交流排序的结果和理由。
预设:排序的结果是:1、3、5、2、4。这段话是按逻辑顺序来排序的,先问答后形象说明,先分述后总述。
3.指导学生朗读排序后的句子,并在练习本上抄写下来。
教师明确书写要求:工整、美观,有一定书写速度。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欧楷的用笔、结构等特点,通过对欧体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的欣赏,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2.背诵《观书有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书写提示
活动一:我是赏评小高手。
1.简单介绍欧阳询,出示《九成宫醴泉铭》作品,说说对这幅书法作品的初步感受。
2.根据交流随机总结:从整体上看,字形竖长,书写齐整、端庄。聚焦到部分字,如“田”“方”等字,能感受点画的起收和转折处的一丝不苟;“运”“谢”等字各部件间的巧妙穿插,结构严谨。
活动二:我是书写小能手。
选择其中一幅作品,试着用硬笔书写,注意排列布局,做到用笔方正。
1.同桌互评。
2.作品展示。
3.让学生观看欧楷书写视频,欣赏欧楷作品图片,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教师小结:书法是中国最具传统文化色彩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那浸染着墨色芬芳的一撇一捺也早已深深浸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中国书法之美,可以说令人“叹为观止”。
板块二 日积月累
1.初读古诗,自学、检测生字词。
(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预设:
①通过查字典我知道了“鉴”读“jiàn”,在这里是“镜子”的意思。从插图中可以看到半亩方塘就像一面镜子。
②借助上下文,我知道“为”在诗中的意思是“因为”,读“wéi”,不读“wèi”。
③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蒙冲”是古代的一种战舰,这里指大船。
(3)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次朗读,教师提示把握停顿。
2.合作学习,理解大意。
引导学生先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再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预设:
(1)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
(2)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原本这样大的船行驶要花费很多推拉的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3.感悟道理,熟读成诵。
(1)引导学生思考:题目是“观书有感”,但是诗中为什么没有提到读书?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书”有什么关系?
点拨:想象一下诗中描绘的画面,和读书的感受联系起来,想想它们比喻的是什么。
预设:
①“半亩方塘”比喻的是自己的知识储备,“源头活水”比喻新的知识。
②“春水生”比喻大量的阅读。
③第二首诗里作者用行船来比喻学习。
(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道理,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点拨:这两首诗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读书的道理。第一首诗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方塘中那样,才能使人内心澄明;第二首诗告诉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
(3)引导学生结合这两首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预设:
①读书学习的时候,接触到的新知识,能让我感觉视野越来越开阔,思路越来越清晰。
②我发现读的书越多,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就越顺畅,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觉得很自如。
(4)通过同桌互动、填空读、引读等形式熟读成诵,内化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