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初步体验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化学史实,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探究实验成功的基础,体会科学发展的艰难和曲折。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合作和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探究方法、探究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
间
安
排
情
景
引
入
【演示:对比实验】点燃一根火柴,分别伸入相同体积的空气和氧气中,观察现象
那么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多少呢?如何测定呢?
学生观察、思考,了解氧气含量不一样
使学生感受到空气中含有氧气,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氧气的含量的概念
1
分
钟
【过渡】如何测定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呢?
【定量捕捉空气】捕捉50ml空气
【过渡】如何测定氧气的体积呢?根据氧气的性质:助燃性我们可以将氧气反应掉,瓶内气体就会减少,但是我们看不到呀,怎么办呢?
【演示】向集气瓶中抽定量气体,观察现象
【提问】水流入集气瓶中,体积为进入的水的体积,用这种法就可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啦,只要把氧气消耗完就可以了,科学家们也是用这种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的哦
根据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管、50ml针筒
往集气瓶中装满水,再倒出测出水的体积
排水集气法
双孔橡皮塞、针筒、量筒、水
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一个抽取气体,一个读取液体体积
用转换的思想测出看不见的气体的体积
在教师的启发下感受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原理
转换法的思想
【阅读资料】人类对空气成分的认识过程。
讲述科学家探究空气的实验装置。重点介绍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
?学生学习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画面,思考、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
阅读课本P34
运用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既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通过对拉瓦锡实验的深入思考,为下面的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阅读】简述拉瓦锡实验
学生根据拉瓦锡实验装置,分组讨论、交流,认识拉瓦锡定量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原理及方法。
知道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测其余气体的体积。
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实
验
探
究
空
气
中
氧
气
的
含
量
【引导探究】现在我们模仿拉瓦锡实验的原理,亲自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药品的选择】
【装置的选择】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装置,弄懂各自的反应原理及操作方法(安排讨论交流),从中选择最简单易行的装置?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时尽可能简易的意识
分析得出物质需要满足的条件:1、能与氧气发生反应2、不能与氧气之外的气体反应3、生成物不能有气体
5
分
钟
分组开展实验,并完成学案上的课堂展示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指导探究】强调实验操作规范,提示学生准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阅读学案中的实验内容步骤提示动手实验
?
??
理解实验的原理和几个关键的操作步骤。
15
分
钟
【思考讨论】
1、能否用木炭、硫、镁代替红磷做实验?
2、装置漏气会有什么后果?
3、为什么红磷的量必须适当过量些?
4、为什么必须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5、瓶内剩余的气体有哪些性质?
6、红磷燃烧后为什么要迅速放入瓶中?
【误差分析】根据讨论总结误差分析
【实验改进】
【现代“数字化”实验方法】
深层次的思考
冷却过程中,空气又进入瓶中
燃烧时放热,带走瓶口的空气
通过问题思考,加深实验原理的理解,培养小心谨慎的操作习惯和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偏小:气体进入的少
偏大:气体进入的多
反
思
总
结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投影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
?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3
分
钟
课堂延伸
展示学案上或教师另选的习题
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