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5病毒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5病毒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1 19:2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病毒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教材在介绍动物、细菌、真菌后,本章介绍病毒。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生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的病毒也是生物。
二、学情分析:
信息的时代,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作用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
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我校学生的素质相对较高,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如“小资料”、“科学*技术*社会”。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后“再学习”较自觉。学生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但是不全面。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主动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3)关爱艾滋病人,共享生命。

四、教学重点:
1.病毒的结构与生活。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请学生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艾滋病的资料。
【提问】
引起艾滋病的元凶是什么?
【展示资料】
细菌对病毒的指责。
【提问】
除艾滋病外,你还知道哪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观看、体会。
讨论、回答。
观察、体会细菌的“话”的意义。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区分细菌与病毒。
病毒的发现
请学生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病毒的发现过程的调查报告,结合教材上的内容,给其他同学讲述病毒的发现过程。现场接受其他学生的质疑和提问。
【展示】
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现象。
总结学生的讨论,并解答疑惑。
观察、分析。
讨论实验的现象。
体会生物学史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生物学史教育,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病毒的大小
请学生阅读教材“想一想,议一议”
【提问】
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有什么不同?
思考、回答。
病毒比细胞小得多。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病毒的结构
【提问】
如此小的空间容得下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吗?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病毒没有细胞的结构。
【展示】
病毒的结构。
【提问】
图中的三种病毒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病毒的结构组成。
【提问】
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为什么属于生物?
思考、回答,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
?回顾生物的基本特征,展开联想,病毒能生活和繁殖,所以属于生物。
过度。加深学生理解病毒之“小”。
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病毒的生活与繁殖
【提问】
病毒结构如此简单,它怎样维持自己的生命呢?
【播放动画】
播放动画、展示图片,介绍病毒的生活和繁殖过程。
展开联想,理解病毒独特的生活方式——在活细胞内寄生。
观看动画,描述病毒繁殖过程:吸附→注入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复制→组装→释放
过度。激发学生思考。
突出重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病毒的种类
【展示】
呈现各种电镜下的病毒图片,并简单介绍。
【提问】
病毒千姿百态,如何给它们分类?
观察、回答:根据寄主的不同对病毒进行分类的。
初步了解生物分类。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展示】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提问】
你知道的有哪些人类或动物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由病毒引起人类或动物的一些疾病;由病毒引起植物的一些疾病。
【提问】
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吗?
【提问】
人类在哪些方面利用了病毒?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人类对病毒的利用。
观察。
?
思考、回答。
?
?
?
?
?
?
?
?
?
?
?
?
?
思考、回答。
?
?
?
理解、体会。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在生活中收集生物学知识的习惯;突出教学重点。
?
激发兴趣。
?
?
?
突出重点。
?
?
?
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课堂小结
【展示】
课堂小结。
与老师一起总结回顾。
树立整体的知识结构。
课外延伸
布置课外的任务:
1.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人?
2. 搜集有关病毒的资料。
课外完成。
树立正确对待艾滋病人的观点。培养课外“再学习”的习惯。
七、板书设计:
第五章 病毒
一、病毒的发现:伊万诺夫斯基
二、病毒的结构
1.没有细胞结构
2.蛋白质的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
三、病毒的生活与繁殖:寄生
四、病毒的种类
1.动物病毒
2.植物病毒
3、细菌病毒(噬菌体)
五、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八、教学反思:
1.自主学习: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少讲多引导。
2.过度自然:教学过程对教材的知识点的呈现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
3.新旧结合: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重与旧知识的结合。如生物的特征的回顾。
4.对比分析:教学过程多处采用对比、分析、推理,特别是在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上,通过对比、推理加深学生的认识,如病毒与细胞结构的对比。由伊万诺夫斯基实验分析推理得出病毒的“小”。
5.学以致用: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辩证看待病毒的作用,正确的对待艾滋病人及家属。
6.初埋伏笔:教学过程注重为今后的教学服务,如下一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