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52-85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等量关系的基础上,加深对方程意义的认识,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会用方程解决生活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整理、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学会自主整理知识的方法,逐步建立知识网络结构。
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理解和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方程解决问题是一种新的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整理知识习惯,会建构基本知识网络图。
教 具:课件、知识卡片、学生随堂作业纸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喜欢读书吗?
生:喜欢。
师:课件出示“书要越读越薄”,同学们,大声读出这句话。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的,书怎么会越读越薄了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探讨一下,看怎样才能把书读薄了,准备好上课了吗?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指着大屏幕)对于它大家应该不陌生吧,看到x,想到什么?
生:x可以表示一个未知数。师:字母可以表示数。
生:方程。
师:为什么想到方程?
师:可别小看x这样的字母,就是它们把我们引入这个代数的世界。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与x有密切关系的《简易方程》。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一)浏览课本,找出知识点。
师: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本单元内容,找出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点。
学生看书。
生找出知识点后汇报。
师:看完课本的同学请坐好。
师:你找到了哪些知识点?
生:用字母表示数。
师:对,它是学习方程的基础。(贴
用字母表示数)
生: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
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师:这个知识点可以归纳到?
生:用字母表示数。
师:还有哪些知识?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师:知道了方程的意义才可以解方
程。
师:还知道了哪些知识点呢?生: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板书解
方程)
师:其实就是解决当x取什么数值
时,能使等式成立。
生: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
的值,叫方程的解。(板书方程的解)
师:懂得它的含义,我们可以检验
某一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师:还有哪个知识点?
生: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
个数,左右两边相等。
生: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
等于零的数,左右两边相等。
师:这就是解方程的原理。用数字
简洁语言可以概括成:天平平衡原理(板书)它是我们解方程的重要依据。
师:还有哪些?
生:稍复杂方程。
师:它可是这一单元的难点。(板书稍复杂方程)
生:学习方程可以用来解决问题。
师:对,用方程解决问题,为我们
提供一种全新的解题方法(板书解决问题)
学生初步整理,形成网络
师:我们找出这么多的知识点,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请看屏幕:
①小组成员交流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用箭头、线条等方式把这些知识按一定的关系连起来。
②小组长做好汇报准备。
师:请同学们开始整理
学生分组整理。
师:整理完的小组,请坐好。
师:看大家讨论积极,相信你们一定整理出了集合小组智慧的作品,下面就来展示一下。
生汇报。
师:请你说整理过程,请下面同学认真听。
师:谁来评价这一组?
生评价。
师评价:这个组是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将这些知识进行了罗列,形成了一条知识线,全面、清晰。
师:我们再来看这一组的整理成果。生汇报。
师:相比上一组,这一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个组用箭头把这些零散的知识连起来,形成了一个知识网,能更清楚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师生共同整理:
师: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方程的基础,方程的意义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稍复杂的方程是解方程的发展。(边说边调整黑板上卡片)
5、师小结:看,这么厚的一单元内容被我们整理后,竟然变成了这么简洁、有条理的结构图,这书是不是真的被我们读薄了?
(三)上升提练,总结整理方法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刚才整理
的全过程,看是怎样把这一单元的内容读薄的,首先是在课本上找出知识点,出示(阅读课本,找要点),接着我们用线、箭头表示出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出示(概括提炼、理清脉络)
师:这就是把书读薄的方法。学会这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对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梳理,可以让你的学习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你能掌握这种方法吗?
生:能。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书可以越读越薄,但如果把学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又可以使书越读越厚,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聚焦本单元重点内容。请看:
聚集一:方程与等式(解决什么是方程)
师:方程和等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师:如果用集合圈表示,怎么填?
生:外面大圈填等式,里面小圈填方程。
师:通过比较,对方程的意义,是不是也更加清楚了?(贴出方程的意义)
师: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
出示:3.8+1.2=5 x-12=14
4x-5 9-3.2x<15 6x+18=48 (课件放大 x-12=14 6x+18=48)
问:会解方程吗?
聚集二:解方程(解决天平平衡原理)
师:让我们来解决它,请同学拿出作业纸,细心做题,解方程。
学生独立解方程。
6x+18=48
解:6x+18-18=48-18
6x=30
6x÷6=30÷6
x=5
师:做完的同学可以在心里检验。
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汇报解法。
师:哪步利用天平平衡原理?
生:6x+18-18=48-18 6x÷6=30÷6这两步应用天平平衡原理。
师:大家看第一次利用天平平衡原理吧,把稍复杂的方程一转化成简单的方程,第二次利用天平平衡原理,最终得到方程的这个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等式的左右两边都同时减18,而不是减其他的数?
师:减18,是为了把前面的18去掉。
师:这些数都可以互相抵消,在计算熟练之后,可以简化解方程书写。
教师总结:通过找,(指显黑板上的)对于“如何解方程”是不是就更加清楚了。(贴出)
师:我们认识了方程,也学会了解放程,你们会用方程来解决问题吗?这种方程与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接着看方程的价值。
聚焦三:方程的价值(解方程是一种新的解决问题思路)
学校合唱队有47人,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2人,学校舞蹈队有多少人?
师:你能用解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做题。
解:设学校舞蹈队有x人。
3x+2=47
3x+2-2=47-2
3x=45
3x÷3=45÷3
x=15
反馈做法说过程。
师:结合这道题,谁能说一说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致有6步。
师:在这些步骤中,你觉得哪步是最关键的?
生:找等量关系。
师:这道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生:舞蹈队人数×3+2=合唱队人数。
师:你根据题目中哪句找出等量关系的?
生:合唱队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2人
师:你能用算数方法列出算式吗?生:(47-2)÷3
师:下面一起来看这两种解法,
有什么不同?
师:我们先来看方程解法: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先是(让学生答:找等量关系)根据(让生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2人就是唱歌队的人数)找出等量关系,真不错!在这里舞蹈队的人数是未知的,所以我们把它设为x,然后根据题目的叙述:舞蹈队的3倍多2人就是用x×3+2人就等于唱歌队的人数47,这样我们就把方程列出来了。
通过刚才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用方程解决问题是(顺着题目叙述的顺序去列式,思考起来比较简单)这样思考问题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顺向思维。
师:再来看算术方法: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2人是合唱队的人数,也就是说要从47人中减去多的2人才是舞蹈队的3倍,再用它的3倍除以3就得到了舞蹈队的人数,同样还是根据学校合唱队有47人,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2人这句话来分析,但是思考的方法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一步步倒过来思考,从而求出最后的结果,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我们就称为逆向思维。
师:相比之下,你感觉哪种方法更容易理解?
生:方程。
师:对,方程中的x作为已和数参于解题过程,它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这就是方程的价值所在。
师:既然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么好,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用方程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题目要求)正确判断下面各题,哪些适合用算术方法解?哪些适合方程解?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①畜牧场羊的头数是牛的4倍,羊和牛一共有175头,牛有多少头?
②畜牧场羊的头数是牛的4倍,牛有35头,羊有多少头?
小结:看来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除了题目中指定的解题方法以外,我们还要仔细审题,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
四、小结
1、回顾方程,展望未来
师:你们知道吗?方程从一年级就走进我们的课堂,请跟我来,如()+2=5,这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它是方程,还是方程的雏形,从五年级开始我们正式认识方程,从此方程与我们相伴,路越走越远,收获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