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5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14 18:0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猜一猜
北伐
淮安
总理
外交家
根据以下提示,猜一人物(三个字)
周 恩 来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能力目标:阅读史料并从中发现问题,获取有效信息;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史鉴今.
情感目标: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做的贡献.
思考: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是什么?
近代外交的基本特征是:
不平等性、
不独立性、
无自主权
请问这两副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
新中国成立后,你认为我们采取了什么样
的外交政策?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及利亚、越南、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
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形势
与中国建交国家
与美国共同封锁中国的国家
(1)经过:
53年提出
54年确立
(4)内容:
(1)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
(5)和平共处
(5)意义: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目的:
(3)倡导者:
周恩来、尼赫鲁、吴努。
为了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万隆会议
(1)时间:
1955年
(4)主题:
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
(7)“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地点:
印尼万隆
(3)与会国:
受到殖民压迫的亚非独立国家
(亚非会议)
第一次 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5) 性质:
(6)会议出现紧张气氛的原因是什么
共同探究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么说的
周恩来发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同——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等。
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根据这段话,你能说出“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各指什么吗?
想一下“求同存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道理?
“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内涵。
5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事件
1、至1950年10月,中国与17个国家建交。
2、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合作探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周恩来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
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实战演练
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 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材料分析题:“ 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上述材料被称为什么?
(2)这一材料是在何时、什么情况下、由谁倡导的?
(3)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的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外交智慧欣赏
在一次招待会上,尼克松问周恩来:“总理阁下,中国好,林彪为什么还要往苏联跑?”
周恩来回答:“这不奇怪。大自然好,苍蝇还是要往厕所跑嘛!”
有记者问:“中国有没有妓女?”
周总理马上肯定的回答:“有。”人们都一愣。随后,总理微笑着接着说:“在中国的台湾省。”绝妙的回答引得掌声雷动。 这样的回答最是高妙“在中国的台湾省”。
曾经有美国记者问:“你们中国人走路都低着头,而我们美国人走路是挺胸抬头”。
周恩来 答:“因为我们走的是上坡路,而你们走的是下坡路。”
一位西方记者提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实际上是讥笑我国建国初的贫穷。
周恩来正色作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全场愕然,鸦雀无声。周恩来以风趣的语调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请各位老师指教
谢谢
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中印缅发表联合申明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三国关系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