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比多少
教学目标 正确使用“>”“<”和“=”。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
难点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抽象数的大小时有一定困难,由于“>”和 “<” 比较相近,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尤其在使用中很容易混淆。
教学方法 借助直观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5以内的数的大小,并理解“<”、“>”、“=”的含义,并正确运用符号表示数量的多少。
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记忆“<”、“>”。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故事引入
小猴淘气今天过生日,小猴皮皮和跳跳来给他庆祝生日,淘气准备了很多水果招待他的好朋友。
学生思考:图上的小猴和水果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探究新知
教学“=”(猴和桃比)。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说明:当猴和桃的数量一样多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等号像2根平放的小棒。
教学“>”(猴和香蕉比)。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
学生观察“>”,开口大,朝大数。
3、教学“<”(猴和梨比)。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比梨子多。也就是3<4。
(2)学生观察“<”,开口大,朝大数。尖尖角,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对比两道道算式,教师用小鸭子的嘴形象比喻>、<,并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教科书17页“做一做”第1题。
2、教科书18页第3题。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认识了“>”“<”和“=”。两个数比较大小,什么情况下用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号?(个别说, 全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