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到山西,逃难的老百姓惊奇地看到,当国民党部队都向西、向南撤退的时候,有一支军队却背着简陋的武器向东疾行,他们的臂章上写着“八路”。人们对这支军队没有多大的信心,因为这支队伍中许多人没有枪,有拿刺刀的,还有等着拾起阵亡战友的枪继续进攻的。然而就是这支军队在数日之后,名震华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介绍敌后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实行人民战争。在日占区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为主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1941年后逐渐上升为主战场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 ,企图占领太原。
平型关
1937年9月,向山西进犯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坂垣师团,企图夺取内长城线上的平型关要隘,与自大同南下的日军会合,攻占太原。
太原
平型关有何战略地位?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背景
太原会战
平型关要隘
兵力
中方
日本
1.2万
4000
将领
林彪
板垣征四郎
PK
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
115师官兵进入平型关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配合国民党军队固守平型关正面的战斗,决心隐蔽集结于平型关以东地区,从侧面伏击敌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作战部队
八路军一一五师
9月24日夜,第115师三个团冒雨进入指定位置设伏。拂晓后,敌坂垣师团以百余辆汽车、两百多辆马车和火炮等组成的行军纵队进入设伏地区,八路军预伏部队突然发起猛攻,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八路军按照“拦头、
斩腰、断尾”的作战方案,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将敌长蛇阵斩成数段,首尾不能相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作战部队
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中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115师也付出了伤亡600余人的代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作战部队
蒋介石在1937年9月26日给朱德、彭德怀的贺电中说: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征战。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意义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意义
这是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第一次亮相,600名官兵战死沙场。而后这支部队的鲜血流淌了八年。虽然衣衫褴褛,武器简陋,但他们敢于刺刀见红,与敌血战。于是在一年之内,被个被称为八路的军队发展到15.6万人,由游击队改编而来的新四军发展到了2.5万人。他们创建了十几块抗日根据地,遍布华北、华南——
首战平型关 威名天下扬
抗战已坚持了十月,北平沦陷、华北沦陷、南京沦陷。虽有平型关、台儿庄大捷,但面对东方最强大的帝国主义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落后的中国,抗战的前途如何,究竟能否和怎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举国上下,人们在寻求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目的
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亡国论——汪精卫卖国集团和国民党中具有投降倾向的人,他们认为中国国力太过于弱小,所以认为不应该做无谓的抵抗,而是投降日本,在日本的统治下寻求新的出路。
速胜论——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幻想依靠英美的先进武器等支持,宣扬“速胜论”。
亡国论
速胜论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 1938年10月10日,龚德柏,国民党中宣部机关刊物《中央周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内容
①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
③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
④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⑤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废寝忘食,连续七天七夜,写就长达5万多字的雄文——《论持久战》。
时代鸿篇《论持久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意义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一部宏文 燃起民族信心
似茫茫迷雾中的一盏明灯,透亮了人们的心……
《论持久战》科学地论证了抗战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批判了对抗战的各种错误认识,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建立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根据地名称
创 建 者
晋察冀
聂荣臻
晋冀鲁豫
刘伯承 邓小平 徐向前
晋绥
贺龙 关向应
苏南
陈毅
江北
张云逸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建立
抗战时期的延安
①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地道战
麻雀战
破袭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发展
人民游击战争
地雷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发展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
北京顺义焦庄户地道战遗址
地道战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海阳民兵运用灵活的地雷战,配合八路军作战,巧妙地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生死争夺,使日军防不胜防,闻雷丧胆。地雷品种由拉雷、踏雷、绊雷发展到夹子雷、头发丝雷、丁字雷、水雷、飞行雷等30多种。大小路口、山坡、树林、瓜田、菜园、水桶底、箱子里……到处是地雷,敌人走到哪里哪里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发展
地雷战
1937年八路军阳明堡机场夜袭战,歼灭日军100余人,毁伤飞机24架
破袭战是以破坏和袭击敌人交通运输线、后方补给系统、指挥通信系统和重要技术兵器等为目标的作战方法,又称“破击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发展
破袭战
②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发展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积极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根据地政权建设采用“三三制”原则,即在抗日民主政权机构中,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1/3名额,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发展
根据地人民民主选举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进步人士
共产
党员
中间
人士
三三制原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发展
减租减息大会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承认农民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故应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承认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故于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以便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摘编自《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发展
中国共产党提出 “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方针,领导根据地军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解放区军队、党政机关、团体、学校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投入到运动中。
大生产运动
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
陕甘宁边区军民纺纱运动
八路军战士在编制草鞋
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影响
抗日根据地迅速壮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武汉、广州失陷后,日本不得不基本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而把主要兵力放在了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抗日根据地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影响
国民党军队
共产党游击队
正面战场迟滞了日军进攻,给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可能。敌后战场配合和策应了正面战场,严重扰乱了日军后方和补给,使日军面临两线作战。两者相辅相成。使战争胜利成为可能。
抗日两个战场
敌后
正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影响
国际友人援华抗日
白求恩(1890年-1939年),加拿大共产党员、医生。他看到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 1938年到达中国延安,后率医疗队到前线进行战地救治,因感染败血症病逝。
柯棣华(1910年-1942年),印度人医生,国际主义战士。1938年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1942年病逝于河北。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本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背景
囚笼政策:
三光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配封锁墙、封锁沟。
烧光、杀光、抢光
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实施烬灭作战
囚笼政策
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目的
扫荡的日军
日本全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给抗战增加了更大的困难,国民党内一些人更加动摇,妥协投降危机空前严重 。
华北广阔的地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地点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毛泽东
唯我彭大将军.
谁敢横刀立马,
大军纵横驰骋.
山高路远坑深,
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指挥者
彭德怀(1898-1974)
彭德怀指挥作战
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105个团约20万人在彭德怀亲自指挥下,对日这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
彭德怀指挥战斗旧址(山西武乡县)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主要目标
主要目标
第一阶段,进行交通总破击战,重点破击正太路,8月20日全面展开。
第二阶段,继续攻击日军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部的日军据点。
第三阶段,反击日军的报复“扫荡”。日军遭到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
八路军在破袭正太铁路
不留
一座桥梁!
不留
一根枕木!
不留
一段铁轨!
群众欢迎凯旋归来的八路军
历时数月,战果辉煌。
民兵在太行山拆除日军防御工事
百团大战历时3个半月,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万人。日军投降47人,伪军反正1845人,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八路军也伤亡1.7万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结果
占领日军据点
战果辉煌
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背景
(2)时间
(4)领导者
(5)作战部队
3.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4.百团大战
(1)背景
(3)目的
(2)时间
(6)意义
(1)建立
(7)主要目标
(3)影响
1940年下半年
1937 年9月
(2)发展
彭德怀
(6)指挥者
(9)意义
林彪
(3)地点
2.毛泽东《论持久战》
(1)目的
(4)与正面战场关系
(2)时间
(3)内容
(4)意义
(4)地点
(5)军队
1938年
山西东北部的平型关
八路军
(8)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