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 五四运动(共28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 五四运动(共28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8 22:2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四青年节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五月四日是什么日子?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分析理解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
3、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 学目 标
目 录
CONTENTS

01
追溯“五四运动” 爆发的原因

02
重温“五四运动” 的过程

03
探究“五四运动” 的意义

04
感悟“五四运动” 的精神
追溯“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第一部分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英国
法国
俄国
德国
意大利
奥匈帝国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原因
中国派遣14万华工至一战前线
巴黎和会会场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当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
拒 绝
顾维钧
结果:将德国旨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弱国无外交
导火线:
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重温“五四运动”的过程
第二部分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穿越时空隧道,
回到1919年的中国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镜头一:1919
思考:
1、时间
2、地点
3、主力
4、口号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073A0DAA-6AF3-43AB-8588-CEC1D06C72B9}阶段
时间
地点
主力军
口号
要求严惩
爆发
第一阶段
1919年
5月4日
北京
学生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曹汝霖
陆宗舆
张宗祥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两百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声援
五四运动的扩大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上海6、7万工人罢工
上海2000多商人罢市
地点:北京 上海
主力军:学生 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的结果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北京高校欢迎被捕同学出狱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阶段
时间
地点
主力军
斗争方式
口号
结果
爆发
第一阶段
1919年
5月4日
北京
学生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扩大
第二阶段
1919年
6月初
上海
工人
游行示威
学生罢课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探究“五四运动”运动的意义
第三部分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陈独秀40岁
李大钊30岁
杨晦20岁
胡适28岁
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材料一:毛泽东: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有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封建主义。
材料三:五四运动最突出的思想贡献就是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伟大,深入到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材料二: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进一步传播,促进了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要求成立能领导自己斗争的政党,一个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应运而生。
材料四: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阶级力量,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也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准备
为新的革命斗争创造条件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C4B1156A-380E-4F78-BDF5-A606A8083BF9}
性质
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为新的革命斗争创造了条件;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族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五四运动
转折点
感悟“五四运动”运动的精神
第四部分
四、五四运动的精神
“学生为国牺牲的精神万岁!……五四运动“奋空拳, 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奋斗,受伤的也有,被捕的也有,因伤而死的也有。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
什么是五四精神?
“建立民主的政府,是我们的座右铭”。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而活动”。
—— 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青年团体
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
核心:爱国主义










导火线




时间:
1919.5.4
6.3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
初步
胜利













A.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求荣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D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
B
A.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C.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运动的主力
D.开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原因是( )
C
永远的纪念
“五四”一个专属于青年人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