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四单元检测题(含详细解答)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四单元检测题(含详细解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9 10:0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四单元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分数: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优秀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影响着后人。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得益于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下列著作中,不符合这个主题的是(

A.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陈天华《警世钟》
C.邹容《革命军》
D.鲁迅《狂人日记》
2.▲(2018·包头)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以下不属于材料所说的“起义”的是(

A.武昌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安庆起义
D.黄花岗起义
4.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昌街头的是(

A.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成立!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
C.热烈祝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热烈庆祝宣统帝退位!
5.▲(2020·自贡)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③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④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蒋廷黻所著的《中国近代史》一书指出:“他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批大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4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黎元洪
B.宣统帝
C.袁世凯
D.张作霖
7.“(这一事件)推翻了‘洪宪帝制’,埋葬了‘窃国大盜’……然而国家政权最终没能发生革命性的转移,中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无法根本性改变。”“这一事件”是指(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8.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网上搜集了如图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实现共和
D.军阀割据
9.▲(2019·孝感)“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A.原因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10.▲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11.(2019·济宁)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对下面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A.这场运动在上海爆发
B.运动是由学生最先发起的
C.运动后期的主力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D.这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12.▲下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的看法正确的是(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图一事件为图二事件奠定思想基础
C.图二事件促进了图一事件的兴起
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3.下列人物中被称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是(

A.蔡元培
B.胡适
C.鲁迅
D.陈独秀
14.(2019·青岛)“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5.▲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以下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是(

①《青年杂志》的创办 ②五四运动开始的地点 ③中共一大召开 ④中华民国成立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孙中山成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是什么?(1分)“三大主义”有何重要作用?(2分)
材料二 (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中国国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
——朱志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不懈努力,具体进行了哪些斗争?(至少答出两个)(3分)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3)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两个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是什么?(4分)
1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主题
运动
学习西方内容
救亡图存
洋务运动
器物
制度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
——“五四运动”中的口号
材料四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曾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表格中①②的内容。(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2分)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1分)爆发在何地?(1分)这场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1分)
(4)近百年来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2分)
18.1911年中国发生了巨变,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为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材料二 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2)五四爱国运动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开端?(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2分)
材料三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董必武同志题诗
(3)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1分)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分)
材料四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4)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2分)从材料四看,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担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1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答案
D
D
A
A
B
C
C
D
C
D
A
B
D
A
B
1.优秀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影响着后人。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得益于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下列著作中,不符合这个主题的是(
D

A.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陈天华《警世钟》
C.邹容《革命军》
D.鲁迅《狂人日记》
2.▲(2018·包头)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D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以下不属于材料所说的“起义”的是(
A

A.武昌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安庆起义
D.黄花岗起义
4.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昌街头的是(
A

A.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成立!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
C.热烈祝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热烈庆祝宣统帝退位!
5.▲(2019·自贡)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③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④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蒋廷黻所著的《中国近代史》一书指出:“他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批大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4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C

A.黎元洪
B.宣统帝
C.袁世凯
D.张作霖
7.“(这一事件)推翻了‘洪宪帝制’,埋葬了‘窃国大盜’……然而国家政权最终没能发生革命性的转移,中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无法根本性改变。”“这一事件”是指(
C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8.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网上搜集了如图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D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实现共和
D.军阀割据
9.▲(2019·孝感)“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C

A.原因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10.▲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D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11.(2019·济宁)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对下面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A.这场运动在上海爆发
B.运动是由学生最先发起的
C.运动后期的主力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D.这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12.▲下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的看法正确的是(
B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图一事件为图二事件奠定思想基础
C.图二事件促进了图一事件的兴起
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3.下列人物中被称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是(
D

A.蔡元培
B.胡适
C.鲁迅
D.陈独秀
14.(2019·青岛)“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A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5.▲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以下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是(
B

①《青年杂志》的创办 ②五四运动开始的地点 ③中共一大召开 ④中华民国成立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孙中山成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是什么?(1分)“三大主义”有何重要作用?(2分)
同盟会。(1分)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分)
材料二 (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中国国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
——朱志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不懈努力,具体进行了哪些斗争?(至少答出两个)(3分)
领导了辛亥革命、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任答两点得3分)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3)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两个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是什么?(4分)
政治: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探索了道路。(2分)
1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主题
运动
学习西方内容
救亡图存
洋务运动
器物
制度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
——“五四运动”中的口号
材料四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曾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表格中①②的内容。(2分)
①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百日维新);(1分)②思想文化。(1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2分)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1分)
北京大学、《新青年》杂志;(2分)新在:成为进步的、富有科学精神的新青年。(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1分)爆发在何地?(1分)这场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1分)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分)北京。(1分)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1分)
(4)近百年来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2分)
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18.1911年中国发生了巨变,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为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三民主义。(1分)
材料二 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2)五四爱国运动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开端?(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2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分)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2分)
材料三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董必武同志题诗
(3)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1分)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分)
中共“一大”。(1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分)
材料四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4)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2分)从材料四看,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担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1分)
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2分)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