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湘教版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湘教版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2-19 09:2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能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密切关系。
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60-61页,完成
1.聚落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形式是________
和____。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的_____
和规模较大的____.聚落的发展历程:____、____、____。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_____,其外围通常分有大片的_____。许多乡村民居都体现了当地的_____习俗和_____特点。
3.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
城市
乡村
非农业
分散
农田
村庄
集镇
文化
环境
村庄
集镇
城市
聚落的主要形式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村庄
集镇
聚落形成演化过程:
村庄——集镇——城市
城市
集镇
村庄
帮我分照片
乡村
城市
活动:
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聚落
规模
建筑
特点
人口
密度
交通
商店/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的多少
经济
状况
空气
质量
生产劳动
方式
乡村
聚落

稀疏
低层建筑
平房为主

欠发达
稀疏
低层建筑
欠发达
清新
耕作
放牧
捕鱼
伐木
城市
聚落

密集
高层建筑
楼房为主

发达
密集
高层建筑
发达
污染重
工业
商业
服务业等
乡村的分布: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铁路分布。
城市的分布: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在干流与支流汇合处,或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交通拥挤
生活垃圾污染
住房拥挤
噪声污染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井、湖、河畔)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临海或河或交通线)
布朗族民居
水族民居
苗族民居
世界居民不同建筑风格
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
寒冷地区的气候,风劲、雪大,厚实的墙体可以抵御寒风,保持屋内暖和。高耸的屋顶,不易积雪。
民居与地理环境
?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
湿热地区雨水多,所以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墙体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可以保持屋内干爽。
读图,想一想,东南亚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干栏式民居,高脚、窗大、墙体薄。有利于排水散热,在热带地区的海岸或河边造房,方便乘船生活。
读图,想一想,北非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窗户较小,房屋多采用石材和泥土修建,墙体较厚实,平顶。这与北非气候干旱,光照强,气温高有关。
因纽特人大多生活在北极地区,那里气候
异常寒冷,一代一代的因纽特人依靠自己
的聪明才智,就地取材,用致密的雪块建
造房屋,创造了人类的高寒地区生活的奇迹。
因纽特人交通工具是雪橇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文化遗产:
古代人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城堡、雕塑、壁画、碑刻、宫殿、园林、陵墓等。
2.保护遗产的重要意义:
(1)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学发展水平。
(2)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
(3)有利于开展历史和科学研究,了解前人的文化和技术成就,并有助于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福建土楼
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递宏村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陵兵马俑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人遗址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威


威尼斯是浪漫的水城,河多,桥也多,一百多条运河纵横全市。运河两侧多棕红色屋顶的矮楼,少有高层建筑。
世界的文化遗产的保护
阅读课本64页
1、世界文化遗产是指世界上各个古代文明时期所创造出来的气势雄伟或特色突出的古迹、遗址,它们是各民族创造才能的具体体现,是人类活动的忠实记录。比如: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等。
2、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有: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布达拉宫等。
3、在中国,_________、________等古城,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居民也得到妥善的保护。
云南丽江
山西平遥
皖南古村落
福建土楼
埃及金字塔
印度泰姬陵
意大利威尼斯古城
二、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的侵蚀。
2.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3.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4.重大工程处的文化遗产进行迁移。
小结:
一、聚落的形态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表现形式之一——城市
3、聚落的表现形式之二——乡村
4、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5、世界居民的不同建筑风格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
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
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B.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不高而且宽敞
C.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D.聚落内多农田景观
D
A
读某地传统民居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的聚落形式是


A.城市
B.都市
C.乡村
D.集镇
4.该传统居主要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炎热干旱的气候
 C.崎岖的地形
 D.寒冷潮湿的气候
C
A
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看左图分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三处属于哪种类型的聚落?
2.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什么共同点?除此而外,你知道乡村还分布在哪些地方?
3.三处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哪一处?为什么?除此而外,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分布有较大的城市?
4.
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乡村划分为

。一般来说是先有
,后有

2.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3.城市问题:





4.乡村发展为城市的条件:河流支流与干流的交汇处或河流的入海口处。(原因:

城市
乡村
村庄
集镇
乡村
城市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
大气污染
工业污染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
5.典型地区的特色民居
①东南亚:高架屋;②陕北:窑洞;③西双版纳:竹楼;④内蒙古:
蒙古包;⑤北极:冰屋;
⑥沙漠地区:房屋墙厚、窗小。
6.湿热地区民居多
,便于排水;墙体薄、门窗大,便于
;寒冷地区民居
、墙体厚实、窗小,屋内多建有火炕,能

尖顶
通风散热
平顶
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