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湘教版 课件(共41张PPT)+教案(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湘教版 课件(共41张PPT)+教案(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2-19 09:32:40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世界的地形
------陆地地形
学习目标
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2.掌握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及其形态特征。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
能在地图上找出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
地的名称及其所在的大洲。
阅读教材P33,回答:
1.什么是地形?
2.陆地表面有哪些基本的地形类型?
3、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你能用身边的例子解释吗?
自学指导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1、什么是地形?
地球表面的形态
地形
高低
起伏
丘陵
山地
盆地
高原
平原
2、五种基本的陆地地形
海拔:地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面某一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两个高度
高低
起伏
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
甲与乙的相对高度
海拔
A点、B点、C点的海拔分别是多少?
A和B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4、陆地地形类型
平原
高原
(1)、平原与高原
对比
共同点
不同点
平原
高原
地表起伏小
对比
共同点
不同点
平原
高原
地表起伏小
海拔较高,一般500米以上,边缘较陡峭。
海拔较低,一般200米以下。
500米
200米
(一)、平原与高原
亚马孙平原
青藏高原
巴西高原
山地
丘陵
(2)、山地与丘陵
对比
共同点
不同点
山地
丘陵
地表崎岖不平
(二)、山地与丘陵
对比
共同点
不同点
山地
丘陵
地表崎岖不平
海拔较高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海拔较低,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500米
山系
山脉
山峰
成行列的群山向一定方向延伸形成脉络
沿一定走向若干相邻山脉的总体
山地的最高点
安第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落基山脉
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
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如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组成。太平洋西部的日本群岛、台湾岛和菲律宾群岛等一系列呈弧形分布的岛屿山体。
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大体呈东西方向延伸,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落基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阿特拉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
安第斯山脉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
哈萨克丘陵
盆地
(3)、盆地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也有些盆地内部分布着起伏的丘陵,但比周围的山地、高原仍要低得多。
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除西南部有狭窄缺口外全被高原山地包围。
塔里木盆地
A
平原
高原
B
读图训练
判断A、B、C、D、E各点所在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
山地
丘陵
C
D
读图训练
盆地
E
高原
山地
读图训练
海拔较高
起伏不大
海拔较低
起伏较大
中间低
四周高
山地
高原
丘陵
平原
盆地
海拔(米)
200
海拔(米)
1000
海拔(米)
500
500
海拔(米)
读图,填出图中数字或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山脉:
A
山脉
B
山脉
C
山脉
D
山脉
E
山脉
(2)地形区:

盆地

高原

平原④
高原
判断A、B、C、D、E各点所在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
山地
高原
盆地
丘陵
平原《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2.掌握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及其形态特征。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
能在地图上找出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及其所在的大洲。
教学重点:
1.五种基本地形及其形态特征。
2.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
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及其所在的大洲。
教学难点: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及描述的地形特点。
教学过程:
1、
导人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海陆分布,通过学习我们了解的世界的海陆分布是不均衡的(设问,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并且地球陆地表面的形态也像我们每个同学的面孔一样,凹凸不平,形态多样。地球表面的形态到底如何,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地球的面貌(板书;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多,这节课学习陆地地形。
2、
新课讲授:
1、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P33,回答:
(1).什么是地形?
(2)陆地表面有哪些基本的地形类型?
(3)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你能用身边的例子解释吗?
2、学生回答地形的概念,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教师解读,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地形包括“高低”和“起伏”两方面的内容。
3、根据地形的“高低”和“起伏”不同,可以把地形分为不同的类型,分别展示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的图片,让学生知道五种基本的陆地地形。
过渡:怎样表示地形的“高低”和“起伏”?下面我们认识两个高度。
4、两个高度:
根据图示讲述“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地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一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通过一组1.69m、1.65m、1.60m三位同学的身高与海拔进行对照,告诉学生:“海拔”与“身高”类似;再通过另一组1.69m、1.68m、1.67m三位同学的身高,引导学生计算每组三同学的高度差,通过计算告诉学生“相对高度”与“高度差”类似。
最后归纳:“海拔”描述地形的“高度”,“相对高度”描述地形的“起伏”。
练习:区分图中数字,哪些是海拔?哪些是相对高度?
练习:A点、B点、C点的海拔分别是多少?A和B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5、五种陆地地形类型:
(1)平原和高原:
展示平原和高原的景观图引导学生归纳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起伏较小
展示平原和高原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归纳平原和高原的不同点:平原海拔较低,一般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较高,一般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
展示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找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和“青藏高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展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和“青藏高原”景观图,加深学生对它们的认识。
(2)山地和丘陵
展示山地和丘陵的景观图引导学生归纳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崎岖不平
展示山地和丘陵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归纳山地和丘陵的不同点:山地海拔较高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丘陵海拔较低,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展示“山峰”、“山脉”和“山系”示意图并解释其含义。
山峰是山地的最高点。山脉是成行列的群山向一定方向延伸形成脉络。山系是沿一定走向若干相邻山脉的总体
展示世界地形图,并用“洛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及“科迪勒拉山系”说明山脉和山系的关系。再展示“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归纳世界的主要山脉带: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如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组成。太平洋西部的日本群岛、台湾岛和菲律宾群岛等一系列呈弧形分布的岛屿山体。
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大体呈东西方向延伸,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
展示“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景观图,加深学生对它们的认识。
(5)盆地:
展示盆地景观图及盆地示意图,讲述盆地的特点,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也有些盆地内部分布着起伏的丘陵,但比周围的山地、高原仍要低得多。
展示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找出“刚果盆地”、并描述其特点。
展示“刚果盆地”景观图,加深学生对它的认识。
三、课堂练习:
1、读图训练
2、读图,填出图中数字或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山脉:
A
山脉
B
山脉
C
山脉
D
山脉
E
山脉
(2)地形区:

盆地

高原
3
平原④
高原
四、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内容。
五、布置作业: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第11页。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1、
地形:地球表面的形态。
高低
起伏
2、
两个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
高度差
3、
五种基本的陆地地形:
(1)
平原和高原-----起伏小

高,边缘陡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青藏高原
(2)
山地和丘陵------崎岖




(3)盆地------周高中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