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2张PPT)+教案+教材习题+图片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2张PPT)+教案+教材习题+图片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9 17:31:14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大家先听两段音乐。
多媒体播放音乐导入新课,板书写标题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提问:《聪明的一休》是哪个国家的人?
日本
(2)提问:《西游记》中的唐僧最后在哪里取得真经?
天竺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两个国家有关。
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展示导学案,大家一起订正一下。板书写:一、遣唐使注音
知识点1
遣唐使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一个知识点“遣唐使”,那么,什么是遣唐使呢?就是日本派遣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的使节。同学们看这张地图——
1.(多媒体展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找出日本和天竺
提问: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出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还有哪些?新罗、波斯。
当时的人怎样从日本来中国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乘船来。而去天竺,既可以从广州出发走海路,也可以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最后到达目的地。唐玄奘走的就是这条路。
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说明唐朝交通状况如何?(交通发达、便利)
便利的交通使周边各国的使臣和商人前来中国成为可能。(多媒体展示《建宁旅游图》)例如现在我们建宁空气清新,风景优美,今年又被评为全一旅游县城,来建宁的旅客很多,他们既可乘坐便利的高铁,也可以通过便捷的高速公路来。
(多媒体展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岛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从汉代开始就与我国正式交往,唐朝时期的前后200多年间,日本天皇先后19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遣唐使团先后2500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那么,日本为什么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派遣唐使来中国呢?(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他们向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2.(多媒体展示图片)(文字、建筑、服饰)副板书:唐招提寺(鉴真建造、有鉴真坐像)
除此之外,根据同学们的预习,你们还能说出唐文化对日本哪些影响?
(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
可以说从政治到社会生活,唐文化对日本都有深远的影响,即使是今天我们走在日本的街市,都会有一种似熟悉的感觉。
3.
(多媒体展示图片)现在我们一起来整理遣唐使的相关知识。
其实,在中日交往中,不只是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唐朝赴日本去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高僧鉴真。我们来观看两个视频,然后清同学们结合课本,完成表格。板书写:二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注音
知识点2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
1.(多媒体展示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
2.小组合作:结合课本,完成表格
3.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坚持不懈、不怕苦、意志力坚强、目标明确。
合作探究
1.唐朝中外文化频繁交流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1)唐朝的全面繁荣;
(2)唐朝较为开放的政策;
(3)唐朝发达的对外交通发达(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影响:(1)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可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得到了哪些收获?中日、中印友好往来。
唐朝这个强盛的国家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乃至仰慕,所以我国要努力提高经济文化水平,坚持对外开放,鼓励交流,尤其是在我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在要多学习它们的优点才会进步。
完成对应练习
本课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要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很多启迪。第一,我们必须具备安定团结的、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同时,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第二,我们必须学习唐朝广博的胸怀,在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节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的含义及唐朝时期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的基本史实,总结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
3.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大家先听两段音乐。多媒体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1)提问:《聪明的一休》是哪个国家的人?
(2)提问:《西游记》中的唐僧最后在哪里取得真经?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两个国家有关。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展示导学案,大家一起订正一下。
新课讲解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遣唐使
背景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含义
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当时称为“遣唐使”
目的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概况
①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
②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的奈良参照长安规划建设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课讲解
2.
鉴真东渡



项目
遣唐使
鉴真东渡
不同点
目的
学习唐朝文化
传播唐朝文化
方向
日本学习中国
中国帮助日本
人员
使节、留学生、留学僧
鉴真及随行人员
相同点
显示了唐朝文化的辉煌灿烂和其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异同
在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遣唐使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访
B.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和亲结盟
C.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跟随遣唐使来华
D.把唐朝先进的制度等传回日本
B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批遣唐使团,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跟随遣唐使来华,把唐朝先进的制度等传回日本。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并非和亲结盟,故B项正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课讲解
2.双向交往
(1)新罗方面
①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1.背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新课讲解
(2)唐朝方面:
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新罗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等科技成就
C.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D.唐朝的音乐传入新罗,并广泛流行于民间
D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唐朝,并广泛流行于民间。故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新课讲解
三、玄奘西行
1.背景:
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2.时间:
贞观初年。
3.玄奘的经历
(1)西行取经: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天竺游学:玄奘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译经生涯: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
新课讲解
4.玄奘的贡献
(1)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1.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对外交往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3.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做官。
4.唐朝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变式提问: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因素有哪些?



唐朝对外交流的影响
1.在中外交流中,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技术等不断外传,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唐朝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促进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对外交流,唐朝学习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文化,进一步促使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变式提问:唐朝对外交流有何历史意义?



项目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不同点
目的地
日本
天竺
方式
结伴
独行
是否归国


目的
传播中国文化
求取佛经精义(学习他国文化)
相同点
都是唐朝高僧;都历经磨难;都促进了唐朝的对外交流
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
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其中能够印证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实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张骞出使西域
A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而在玄奘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后玄奘译为印度,并逐渐流行,故A项正确。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日本前后共任命19次遣唐使团,成行15次。另外还有10次非正式的日本使者,唐朝也10次派使团访问日本。遣唐使团成员早期200人左右,后期多达500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
A.唐代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辐射邻近国家
B.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与发展
C.日本遣唐使团次数多,规模大
D.通过吸收盛唐先进文化,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D
当堂小练
2.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表述的是鉴真东渡日本的(
)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影响
D
3.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了原产于印度的刀豆、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现象说明唐朝对外贸易频繁。其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C
当堂小练
4.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向外国学习的是(
)
A.玄奘西行
B.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
C.鉴真东渡日本
D.遣唐使来华
A
请完成对应习题
布置作业(共2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材习题
教材习题
-问题思考(见教材P21)
参考答案: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
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
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
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
申题指导: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鉴真东渡
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
和玄奘西行的概况,其次根据他们遇到的困难
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
分析其体现的精神
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
参考答案: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
到汉语的影响
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
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议一议:这
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但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
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图片略)
为追求真理,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参考答案: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
人俑等文物反映出唐朝与阿拉伯地区、欧洲和
课后活动(见教材P22)
非洲都有交往
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
3.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
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材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料,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