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3.通过对比,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作为,将直接影响历史发展的轨迹,甚至导致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衰亡,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多媒体展示《玄宗幸蜀图》图)讲述杨贵妃的死: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杨国忠的意图。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20
多人围堵杨国忠,抱怨没食物。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挑着竖在驿站门口。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贵妃。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宗入蜀。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这就是《玄宗幸蜀图》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以从中汲取教训。
知识点1
安史之乱
背景(原因):(多媒体展示唐玄宗的画像)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
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过程(多媒体展示以下列材料)史料解读: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基本过程)教师讲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
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763年被平定)
2.(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影响)读教材,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
答案提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2
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多媒体展示黄巢起义图)学生读教材和图,抢答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答案提示: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2.(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知识点3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3.(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的地图,提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
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
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完成本课相关习题
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重点是记诵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教训和人生观。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带来的严重后果,
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在就是认识到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从而意识到,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宿愿。(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节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及影响,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2.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知道唐朝灭亡的标志,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
3.知道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五代十国的局面。
新课导入
前四课我们主要学习唐朝的强盛,但是一个王朝的兴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来看看唐朝是如何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
新课讲解
一、安史之乱
爆发原因
(1)政治腐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中央软弱,地方强大
(3)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新课讲解
2.
时间:
755—763年。
3.
经过
(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2)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3)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新课讲解
4.
影响
(1)经济方面: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为逃避战乱,北方人口纷纷南迁
(2)政治方面: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微
拓
展
唐玄宗的功与过
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1.功: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崇尚节俭,反对奢侈,锐意改革,励精图治,使得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政局稳定,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
2.过:唐玄宗统治后期重用奸臣,任人唯亲,追求享乐,荒淫无度,不理政事,朝政腐败,导致社会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唐代可以分为前后两段来观察,前面一段是137年的伟大与繁荣,接着则是151年的破坏与混乱。”区分“两个时段”的事件是(
)
A.开元盛世
B.藩镇割据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
D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
唐朝建立于618年,而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618年到755年是137年。故D项正确。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新课讲解
1.黄巢起义
(1)爆发原因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2)经过
①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②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新课讲解
(3)影响: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唐朝灭亡
(1)背景: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2)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详
对
比
项目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不同点
性质
是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争权夺利的一场叛乱
是一场反抗统治者的农民起义
影响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领导者
安禄山、史思明
黄巢
相同点
都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战争,都是因为政治腐败而出现,都是为了推翻当朝统治者
安史之乱与黄巢起义的异同
黄巢起义后,曾宣布要“洗涤朝廷”,该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①藩镇割据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②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困苦
③统治者重用宦官高力士,致使朝政腐败
④中央权力衰微,无力控制藩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B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黄巢领导农民发动了起义。唐玄宗时期高力士被重用,但不属于唐后期,排除③,故B项正确。
新课讲解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政权
五代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十国
实质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影响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发展趋势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五代十国是一个大混乱大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迭
C.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故D项正确。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易中天教授指出:“如此盛世,让日渐年迈的唐玄宗志得意满,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边地胡人……起兵范阳,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该事件(
)
A.导致了唐朝的直接灭亡
B.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使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D.推动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D
当堂小练
2.示意图可以直观反映事件的前因后果。题中示意图空白方框处的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唐朝灭亡
D.五代十国更迭
A
当堂小练
3.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横征暴敛中,农民阶级因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证而发起武装起义。下列历史人物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姚崇
C
当堂小练
4.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B.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
C.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
D.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D
请完成对应习题
布置作业(共2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材习题
教材习题
材料研读(见教材P24)
原因?请在内画“√”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
参考答案:√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
灾难
材料分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安史之乱造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权力膨
成北方地区人口稀少,大量人口都逃难去了,只胀□农民负担过重军队战斗力薄弱
剩下了老人。由此可以看出战争造成百姓家破
2.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
人亡、流离失所,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经济。
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
参考答案: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大破坏,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
想一想: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参考答案:这首诗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
课后活动(见教材P26)
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
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
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