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节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后作业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发展社会经济
C.开凿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D
课后作业
2.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实现了南水北调
B.加强了民族交融
C.便利了南北运输
D.促进了中外交流
C
3.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材料主要表明该“制度”(
)
A.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巩固统治
B.推动了唐朝文学和教育的发展
C.绝对实现了公平选拔人才
D.将人才的选拔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A
4.邓嗣禹在《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中说道:“科举由应试人于—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从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到有关科举制度的信息是(
)
A.目的是加强皇权
B.采取分科考试的形式
C.采用择优录取的方法
D.考生可自由报考
A
5.有人说:“隋炀帝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下列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灭掉陈朝,活捉陈后主
B.设进士科,创立科举制
C.征发数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
D.励精图治,开创“开皇之治”
C
6.秦朝与隋朝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创新的朝代,却又都是二世而亡,某校七年级的四位同学归纳分析了秦朝与隋朝灭亡的四个相同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横征暴敛徭赋繁重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B
7.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流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D
8.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根本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地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地选拔人才。
——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1)科举制是哪一朝代哪一位皇帝正式创立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在选拔人才上的优点。
隋朝;隋炀帝。
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或公开、公平、公正)。
材料二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登基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
——摘编自《通典》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炀帝即位后的暴政。(写出两点即可)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百姓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
材料三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3)材料三中作者对大运河的开通持什么观点?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隋朝的灭亡和大运河的开通有直接关系。隋朝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大运河的开通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4)隋炀帝的功过及后人对他的评价,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和教训?
要不断深化改革,进行制度创新、建设创新;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意关注民生;等等。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
隋的统一
建立
时间
①
年
人物
杨坚
都城
长安
统一
时间
②
年
经过
隋炀帝灭掉③
朝,统一全国
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措施
经济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知识点二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④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⑤
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全长2700多千米、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示意图
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知识点三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标志:⑨
时,⑩
的创立。
作用
(1)现实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历史作用: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知识点四
隋朝的灭亡
原因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暴政
营建东都?
,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三次征?
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自我检测】
知识点一
隋的统一
“自西晋永嘉之乱,中国境内的分裂战乱达三百年之久,至再造统一之局,并下开李唐的盛世。”“口口”处应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秦始皇
D.唐太宗
(2018·重庆A卷)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
余杭
.长安
涿郡
江都
知识点二
开通大运河
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长安
涿郡
余杭
洛阳
关于隋朝大运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②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
③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扰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知识点三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利玛窦曾说:“国家主持的考试将给每一位有知识的人提供参政的机会——秀才相当于学士,举人相当于硕士,而进士相当于博士。”这种“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征,为世界所接纳。这一制度是(
)
分封制
郡县制
科举制
世袭制
知识点四
隋朝的灭亡
对于隋炀帝的功过众说纷纭。下列关于隋炀帝的表述正确的是(
)
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
在位期间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他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他灭掉陈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隋文帝的基业,到隋炀帝手里,竟都败坏掉了。”隋朝灭亡,主要是因为隋炀帝(
)
重用外戚
开凿大运河
残暴统治
三赴流求
答案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
①581
②589
③陈
知识点二
④加强南北沟通
⑤隋炀帝
⑥涿郡
⑦洛阳
⑧余杭
知识点三
⑨隋炀帝
⑩进士科
?洛阳
?辽东
【自我检测】
知识点一
1.A
2.B
知识点二
3.D
4.A
知识点三
5.C
知识点四
6.B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选择题
1.《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历经西晋末年到南北朝的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你知道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吗(
)
A.581年
B.280年
C.
589
D.
316年
2.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A.余杭、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洛阳、涿郡
3.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该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下列有关隋炀帝暴政的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营建东都洛阳 ②开凿大运河 ③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④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⑤三次征辽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5.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凿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凿运河
C.①开凿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凿运河 ③灭亡陈朝
6.关于隋朝的历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朝是581年由北周外戚杨坚建立的
B.隋朝的开国皇帝是隋炀帝
C.隋朝是继秦朝和西晋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统一
D.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7.“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大运河
8.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著作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9.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对隋朝的历史进行研究后,针对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总结,下列结论中最准确的是(
)
A.隋炀帝的暴政
B.大运河的开通
C.农民起义的爆发
D.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10.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二、非选择题
11.填图题:
(1)在上图中用序号①②③标注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至点,并填注内容。
(2)在图中用字母A、B、C、D从北到南依次标注出四段河渠名称,并填注内容。
(3)在图中用字母E标注隋都长安、F标注隋炀帝被杀的地点江都,G标注五大水系之一的淮河。
12.(分析探究题)隋朝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300多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隋朝兴亡】
材料一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
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1)隋朝走向繁荣开放主要与哪位皇帝有关?
(2)材料二中列举了隋炀帝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有哪些?
【人才选拔】
材料三
《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3)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经济繁荣】
材料四
项目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材料五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4)请你完成材料四中的结论部分。材料四、五反映了隋朝社会出现什么景象?
(5)材料四、五反映的隋朝社会景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感悟】
(6)通过上述史实探究,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C
4.C
5.A
6.B
7.D
8C
9A
10A
二、非选择题
11.(1)①洛阳
②余杭
③涿郡(回答时既要标清序号,也要填写好内容)
(2)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回答时既要标清序号,也要填写好内容)
(3)结合历史地图填注即可。
12.(1)隋文帝。
(2)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
(3)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人口数量激增;垦田面积增长;粮仓丰实。出现经济繁荣的景象。
(5)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创立科举制度,改革吏治等。
(6)成由俭,败由奢;制度和政策要合理;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体恤百姓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