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统治
一、选择题
1.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传颂千年。《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追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反映出我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汉朝
B.元朝
C.唐朝
D.宋朝
2.1453
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灭亡了。此时的中国处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3.
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
)
A.安徽凤阳
B.江苏南京
C.河南开封
D.浙江杭州
3.以下政权不属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是(
)
A.元
B.明
C.清
D.辽
4.“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反映的是(
)
A.军机处
B.八股取士
C.文字狱
D.厂卫制度
5.“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内阁制度
B.丞相制度
C.宦官集闭
D.皇帝制度
6.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间内,揽阅奏折1160件,处理政事339件。朱元璋的忙碌和下列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
A.
设立行省
B.
实行三省六部制
C.
废除丞相
D.
设立军机处
7.《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8.“厂卫”制是明代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特色”。据《明史?职官五》记载: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就其职责而言,历史上对“厂卫”之士的最准确评价应该是(
)
A.皇家卫士
B.国家栋梁
C.帝王奴才
D.朝廷鹰犬
9.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
)
A.大臣决策权的变化
B.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
C.内阁制度完全成熟
D.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10.加强思想控制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措施.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A.
四书五经
B.
唐诗
C.
《资治通鉴》
D.
宋词
11.
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水稻
④花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封建社会的繁荣开放
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二、非选择题
13.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B
5.D
6.C
7.B
8.D
9.D
10.A
11.A
12.D
二、非选择题
13(1)丞相,掌监察(或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2)政绩,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或重视地方的监察)。
(3)重典治吏(或从重从严打击贪污腐败犯法行为),从制度建设到依法治国。要纯洁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依法反腐。要树德立人。要德法兼治。(共10张PPT)
第14节
明朝的统治
课后作业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涉及3
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朱元璋(
)
A.改革行省制
B.创立三省六部制
C.废除丞相制
D.在地方设“三司”
C
课后作业
2.下列示意图的变化反映出的实质是(
)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地方权力不断增大
B
3.据统计:明朝正德皇帝廷杖大臣146人,死亡11人;嘉靖皇帝曾同时廷杖大臣134人,当场死亡16人。这些数据反映出明朝(
)
A.皇权极度膨胀
B.相权不断削弱
C.加强思想控制
D.完善政治制度
A
4.《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创新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C.确定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A
5.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这体现出(
)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
6.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使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
——朱元璋《皇明祖训》
材料二
明朝时国子监祭酒宋讷某日独坐生气,面有怒容,第二天上朝时,明太祖问他昨天为何生气,宋讷大吃一惊,照实说了。明太祖叫人把检校偷着给他画的像拿来看,宋讷才恍然大悟。
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日知录》
(1)材料一中朱元璋认为丞相多有小人,因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朱元璋能够知道大臣的一举一动是源于哪个机构的设置?
废除丞相制度。
锦衣卫。
(3)材料三中顾炎武指出了明朝科举的危害,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明初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四书”“五经”。
加强皇权。明朝的统治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
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①
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2.明朝的建立:②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知识点二
明太祖强化皇权
1.目的:巩固统治,强化③
。
2.措施
(1)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④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中央:废除⑤
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⑥
,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3)“厂卫”:为监视官民,明太祖设立⑦
,明成祖成立⑧
。
3.作用: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知识点三
科举考试的变化
1.考试内容: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⑨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⑩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文体格式: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个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称为“?
”。
3.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知识点四
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原产于美洲的?
、甘薯、马铃薯、?
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
棉纺织业
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丝织业
?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畅销海内外
商业
北京和?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
、安徽的徽商
【自我检测】
知识点一
明朝的建立
1.有一位历史人物出身贫农,当过和尚,于1368年建立政权,以应天府为都城。这位历史人物是(
)
A.杨坚
B.李渊
C.朱元璋
D.忽必烈
2.位于北京西郊的明十三陵中,没有明太祖的陵墓,那么,他的陵墓应该在(
)
A.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
知识点二
明太祖强化皇权
3.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有(
)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②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③在地方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④实行削藩政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明太祖曾立下“祖训”:“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皇权,稳固统治
B.彰显皇威,恐吓群臣
C.诫勉皇子,勤政为国
D.排斥异姓,巩固内阁
知识点三
科举考试的变化
5.生活在明朝时期的读书人,如果想参加科举考试,必须熟记的内容是(
)
A.“四书”“五经”
B.唐诗
C.宋词
D.《资治通鉴》
6.下图是明朝状元赵秉忠的答卷,共2
460字,字迹工整,无一涂改,上有万历皇帝批的六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赵秉忠不可能做到的是(
)
A.按照朱熹的《四书集注》观点答题
B.会写规范的八股文
C.在考试试卷上发表自己对朝政的独到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知识点四
明太祖强化皇权
7.下列作物中哪些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
)
①玉米②甘薯③马铃薯④花生⑤向日葵⑥葡萄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③⑤⑥
8..明朝时,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的瓷器是(
)
A.白瓷
B.青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答案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
①朱元璋
②1368
知识点二
③皇权
④三司
⑤丞相
⑥兵部
⑦锦衣卫
⑧东厂
知识点三
⑨“四书”“五经”
⑩《四书集注》
?八股文
知识点四
?玉米
?花生
?苏州
?青花瓷
?南京
?晋商
【自我检测】
知识点一
1.C
2.A
知识点二
3.A
4.A
知识点三
5.A
6.C
知识点四
7.C
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