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预习作业+补充习题+习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预习作业+补充习题+习题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1 14:24:22

文档简介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
科技名著
1.《本草纲目》
(1)作者:①

(2)内容:共记载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3)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2.《天工开物》
(1)作者:②

(2)内容: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3)地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农政全书》
(1)作者:③

(2)内容: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3)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知识点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1)修建: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④
、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2)地位: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⑤
修筑的。
(3)作用: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北京城
(1)修建: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2)布局:明朝北京城有⑥
、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⑦
,是北京城的核心。
(3)特点: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知识点三
小说和艺术
1.小说
书名
成书时间
作者
地位
《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末明初

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
元末明初

优秀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明代中期

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2.艺术
(1)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出现了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
等。
(2)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
》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自我检测】
知识点一
科技名著
1.郭沫若诗云:“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材料中的“夫子”是指(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扁鹊
2.这是明代的一部综合性科技著作,涉及种植、纺织、熬盐、制糖、制陶、冶铸、制造车船、造纸、采矿、兵器、酿酒等数十个行业领域,被欧洲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知识点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3.明朝建立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其目的是(
)
A.划定北部边界
B.防止匈奴的南下进犯
C.彰显明朝强大国力
D.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4.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
A.临洮—辽东
B.鸭绿江边—嘉峪关
C.临洮—山海关
D.山海关—嘉峪关
知识点三
小说和艺术
5.下面的一组邮票取材于(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牡丹亭》
6.明代著名戏剧《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其作者是(
)
A.汤显祖
B.马致远
C.关汉卿
D.施耐庵
答案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
①李时珍
②宋应星
③徐光启
知识点二
④鸭绿江边
⑤明代
⑥宫城
⑦故宫
知识点三
⑧罗贯中
⑨施耐庵
⑩吴承恩
?徐渭
?汤显祖
?牡丹亭
【自我检测】
1.C
2.D
3.D
4.B
5.A
6.A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选择题
1.“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杏林”体现的是一种价值标准,包含着“亲、善、诚、信中、和”的丰富内涵。以下属于“杏林”著作的是(

A.
《九章算术》
B.
《本草纲目》
C.
《齐民要术》
D.
《天工开物》
2.它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
它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材料中的“它”是(

A.
《三国演义》
B.
《齐民要术》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栏目以弘扬创新精神为己任,启发人的思维,提高人们对发明创造的兴趣。以古今中外发明创造为出发点,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事件和人物。”这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天工开物》栏目的宗旨。这个栏目的命名与下列哪一位科学家有关(
)
A.李时珍
B.毕昇
C.徐光启
D.宋应星
4.
下列书籍中,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的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欢迎。下列人物中,对中国古代医学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
毕昇、郭守敬
B.
宋应星、李时珍
C.
蔡伦、张仲景
D.
张仲景、李时珍
6.假如你想了解北魏时期育种的方法和果树嫁接等生产技术,首选地书籍应该是(

A.
《天工开物》
B.
《齐民要术》
C.
《资治通鉴》
D.
《农政全书》
7.“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明清皇宫
D.
长城
8.《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史料中所缺文字应该是(

A.
嘉峪
B.
陇西
C.
京师
D.
河套
9.在我国历史上,北京曾先后做过哪些王朝的都城(
)
①辽 ②金 ③元 ④明 ⑤清
A.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故宫
B.十三陵
C.长城
D.颐和园
11.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

A.
故宫
B.
十三陵
C.
长城
D.
颐和园
12.“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都是人们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出自于(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三国演义》
13.
热播的电视剧《三国》是根据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该小说的作者是(
)
A.罗贯中
B.曹雪芹
C.施耐庵
D.吴承恩
14.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其代表作品是(

A.关汉卿、《窦娥冤》
B.孔尚任、《桃花扇》
C.汤显祖、《牡丹亭》
D.陈洪绶、《西厢记》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城,以其宏伟气势,浩大规模,深携民族精神,一直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象征。
材料二 某游客来到位于北京郊外的八达岭长城,看到与雄伟的长城、潮涌的人群相呼应的是遍布于长城墙面上游客留下的伤痕。在墙面的砖上,游客用各种工具刻字。
材料三 目前,国务院正在制定关于保护长城的新法规,对各种破坏方式基本上有了细致的处罚规定。
(1)历史上我国有两个朝代大规模修筑长城,请说出这两个朝代的名称,以及当时修长城的目的有何不同。假如你对明长城作全程考察,你选择的起止点应是哪里?
(2)结合材料一,谈谈为什么长城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
(3)目前在长城上刻字的现象减少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C
5.D
6.B
7.D
8.A
9.C
10.A
11.C
12.C
13.A
14.C
二、非选择题
15.(1)朝代:秦朝、明朝。目的:秦朝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明朝修长城是为了防御蒙古的南扰。起止点: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2)长城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物及文化价值,同时它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具体表现。
(3)国家对各种破坏方式的处罚对行为人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人们对长城的保护意识逐渐提高等。(言之有理即可)(共10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节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后作业
1.央视综合频道热播的《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多位不同岗位的劳动者,他们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弘扬了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等“工匠精神”。中国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下列科技著作最符合本题题意的是(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九章算术》
B
课后作业
2.明朝时,我国传统科技成果显著,小刚同学在学习了《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内容后,发现这几本著作的共同之处是(
)
A.注重科技研究与创新
B.总结传统科技成果
C.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D.宣传西方先进科技
B
3.“夫农,天下之本也。”古代中国农业发展与历代学者及时总结、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密切相关。下列著作中,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是(
)
①《齐民要术》②《农政全书》③《天工开物》④《本草纲目》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4.北京中轴线现存的主要文物建筑包括天安门、故宫、景山、北海、永定门(复建)、天坛、鼓楼、钟楼等。将一系列重要宫殿都建在中轴线上是为了(
)
A.便于设计建造
B.体现皇权至上
C.城市布局严谨
D.工匠随意修建
B
5.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下三个方面各举出一项你知道的古代中华传统文化成就。
①举世闻名的科学发明:
②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
③独特卓越的中医中药:
①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②兵马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都江堰、长城、赵州桥、故宫等。
③扁鹊(四诊法);“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五禽戏);李时珍(《本草纲目》)。
材料二
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
以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
材料三
明清的北京城布局继承了唐、宋、元都城的设计思想。宫殿、坛庙都分布在中轴线上或两侧,越接近中轴线者越尊贵。突出了宫城的雄伟气势和帝王的至尊。中轴线体现的中心、中正观念是中国古代最显著的文化特征,也是中华大一统思想和文化的基础与核心。
(3)根据材料三,说出明北京城布局的特点。
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
材料四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4)对于材料四中李约瑟的观点,你是否同意?阐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同意。魏晋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的圆周率领先世界,唐代的雕版印刷术、火药,宋代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这些都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是领先世界的,但明清时期,统治者禁锢思想,加强封建专制统治,中国的科技水平开始落后。(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