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练习使用显微镜 导学案+课后作业+课件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练习使用显微镜 导学案+课后作业+课件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1 20:54:43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练习使用显微镜
1、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并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研究生物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一般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结构。
实验原理
显微镜、“上”字玻片标本、动物或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材料用具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放置桌边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大约7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实验步骤
(2)对光: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将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寻找明亮视野。
(3)观察:
①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双眼一定要从一侧看着物镜,以防镜头压坏玻片标本或损伤镜头)。
(3)观察:
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④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观察;
⑤边观察,边作图。
(4)整理:
①实验结束后,提升镜筒,取下装片。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
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离通光孔将镜筒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立。
②将显微镜放回镜箱中,送回原处。
通过画图表示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玻片上的物
视野里的像
显微镜下的物与像的关系:
互为倒像
2、转动转换器时是手指放在转换器的边缘转动,不要用手指掰着物镜转动
4、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观察时,两眼要同时睁开。
注意事项
3、对光完成后不能再动反光镜
1、一只手握,一只手托
5、不能用手或布直接擦拭目镜和物镜
1.显微镜目镜中看到的像是倒像,而且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实验结果
1.练习将所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先向左移动玻片标本,看看物像朝哪个方向移动?想一想,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物像朝右方向移动;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刚好相反。
实验问题探究
3.请说出你看清玻片标本上的“上”字时,光线在显微镜中经过的路线。
光线在显微镜中经过的路线为:反光镜、遮光器上的光圈、通光孔、载玻片、载玻片上被观察的标本、物镜、镜筒、目镜;然后进入眼睛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下降镜筒时双眼一定要从一侧看着物镜,目的是:以防镜头压坏玻片标本或损伤镜头
1
.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2.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b”
。(

3.观察时,用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的目的是便于画图。(

4.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
实验知能提升


5.几个同学围看一台显微镜时,视野有时会变暗,这是为什么?
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可能会遮挡进入反光镜的光线,因此显微镜的视野有时会变暗。
6.如果将写有“上”字的玻片换成写有“上”字的不透明纸,请问,此时在显微镜下能看清“上”字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显微镜需要有光源从下至上通过玻片才能看见,如果用不透明纸,没有光线透过,看到的就是一片漆黑。
7.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是几号显微镜?为什么?
A.
目镜40x,物镜45x
B.
目镜15x,
物镜40x
C.
目镜10x,物镜40x
D.
目镜5x,
物镜8x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应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
8.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你用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目镜还是在玻片上?
通过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来判断污点在物镜上还是在目镜上。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在目镜上;
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在装片上。
再见练习使用显微镜
【预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
1.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并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二、自主学习检测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对微小的物体和
进行观察,应当借助

2.看显微镜图,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
→放置玻片标本→
→收放。
对光时,应首先转动
,使
对准
;再转动
,把
对准通光孔,寻找
视野,此时,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在
上。
观察时,一般应该用左眼注视目镜内。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
注视
,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2—3mm为止。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
三、自主学习疑惑
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探究案】
一、实验目标
1.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并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三、材料用具
1.本实验需要哪些材料?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
2.本实验用到哪些试剂?
3.本实验需要用到哪些仪器用具?
四、实验步骤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放置桌边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大约7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将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寻找明亮视野。
(3)观察:
①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双眼一定要从一侧看着物镜,以防镜头压坏玻片标本,损伤镜头)。
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④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观察;
⑤边观察,边作图。
(4)整理:
①实验结束后,提升镜筒,取下装片。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离通光孔将镜筒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立。
②将显微镜放回镜箱中,送回原处。
(5)通过画图表示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结论
六、实验知能提升
1.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2.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b”。


3.观察时,用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的目的是便于画图。


4.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5.几个同学围看一台显微镜时,视野有时会变暗,这是为什么?
6.如果将写有“上”字的玻片换成写有“上”字的不透明纸,请问,此时在显微镜下能看清“上”字吗?为什么?
7.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是几号显微镜?为什么?
A.目镜40x,物镜45x
B.目镜15x,物镜40x
C.目镜10x,物镜40x
D.目镜5x,物镜8x
8.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你用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目镜还是在玻片上?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1.细胞;显微镜
3.对光;观察;转换器;低倍物镜;通光孔;遮光器;大光圈;圆形明亮;同一直线;
侧面;物镜。
4.目镜;物象。
实验知能提升
1.√
2.×
3.√
4.√
5.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可能会遮挡进入反光镜的光线,因此显微镜的视野有时会变暗。
6.不能,因为显微镜需要有光源从下至上通过玻片才能看见,如果用不透明纸,没有光线透过,看到的就是一片漆黑。
7.D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应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A组的放大倍数为:40×45=1800倍,B组的放大倍数为:15×,40=600倍,C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D组放大倍数为:5×8=40倍,此组放大倍数最小,视野中细胞的数目增多。
8.通过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来判断污点在物镜上还是在目镜上.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在目镜上;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在装片上。
【解析】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方法是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移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如果不移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上;在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移动说明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不移动说明污点不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动,就说明污点一定在物镜上。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物镜是40×,要观察放大了400倍的物像,应选用的目镜是(

A.8×
B.10×
C.12×
D.15×
2.拿取装放有镜头的显微镜时,如果只用一只手握住镜臂,将易造成下列哪项的部件滑出、跌落、损坏(
)
A.目镜
B.物镜
C.标本
D.反光镜
3.当发现镜头上有污点时,宜用(
)擦拭
A.干净的纱布
B.消毒过的卫生纸
C.专门的擦镜纸
D.柔软的抹布
4.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在一条直线上(
)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C.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5.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较暗,则应使用(

A.大光圈,平面镜
B.小光圈,凹面镜
C.大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6.若不动显微镜的其他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转换成45×,视野中的光线将会(
)
A.变亮
B.变暗
C.无变化
D.变化无规律
7.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若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心,装片移动的方向应该是(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右下方
D.左下方
8.下列几项中,与显微镜视野亮度强弱的调节无关的结构是(
)
A.用反光镜的平面或凹面
B.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或小光圈
C.用高倍物镜或低倍物镜
D.外界的光线是强还是弱
9.小明同学在学习了《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后,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疑问与对应的解决方法作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物像偏左方--向右移动玻片
B.物像太小一一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C.视野较暗--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D.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10.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
(1)观察效果最好的是

(2)请你指导另一位同学操作,以获得最好的观察效果,你指导的是
同学,你采取的措施是

(3)
同学的问题是
;纠正的方法是

(4)
同学的问题是
;纠正的方法是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C
【解析】当显微镜使用环境较暗时,就需要尽量多的光线通过光路,因此要选择使用大光圈,反光镜也要用凹面镜
6.B
【解析】转动转换器将10×的物镜换成45×的物镜,即将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这时,由于高倍镜的视野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
7.C
【解析】正常情况下,物体在右下方,移到中间就要向左上方移动。而显微镜下所成的像其“上下”“左右”都是倒的,若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心,装片移动的方向应该是右下方
8.D
【解析】A、反光镜其两面是不同的,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B、遮光器上的大光圈或小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C、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D、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
9.A
【解析】显微镜中成倒立的物像.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观察的物像偏左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移动玻片标本。
10.(1)丙
(2)甲;把标本移动到通光孔的中央
(3)乙;没有对好光;重新对光
(4)丁;物像不清楚;用细准焦螺旋把物像调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