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八单元24.司马光
教学目标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猜一猜、看插图等方法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并且能根据提示讲一讲这个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对于第一次学习文言文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根据注释学生较难感受其他孩子和司马光的做法,因为这高于三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1.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2.继续学习多种方法理解小古文的意思。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情景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智慧少年司马光的故事。板书《司马光》,他的姓与众不同,你发现了吗?(复姓)二年级《姓氏歌》诸葛、欧阳、上官、东方……
2.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齐读两遍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检查预习
读准字词:
司 庭院 登瓮 跌倒
众多 弃去 持石 击瓮
水迸 比比皆是
1.老师带读。其他同学跟读。
2.去掉拼音再读。
三、读课文
1.把这些词语放入课文再读,你一定读得会更好。赶快去读一读吧。
2.你们发现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
是的字少、就两句话、一个自然段。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语言精练,篇幅短小。读的时候要注意语句间的停顿。
3.老师播放朗读,请同学们边听边画出停顿。
你们画的停顿和老师画的一样吗?按照停顿再读一遍吧,朗读的时候注意气断意不断,注意节奏。
过度语:古诗和文言文都是古代的文学形式,它们的学习方式都是相通的。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弄明白古诗的意思的?
(看注释、换词、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单字组词……)今天我们也用这些方法看看这篇文言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解意。
1.出示:群儿戏于庭
(1)其实,文言文没那么可怕,难一点的,注释帮助我们,其他的我们猜一猜,还有很多词语的意思和现代的是一样的,不信我们试试看。
(2)这个“戏”字,我们可以给它进行单字组词(游戏),“于”是在的意思。“庭”书中注释告诉我们是庭院的意思。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插图,看看“群儿戏于庭”是什么意思?提示:谁在哪里干什么?(一群小孩在庭院中玩游戏)
(3)“登”这个字,我们可以换一个词(爬),“瓮”是什么意思?(看图)给“跌”组个词(跌倒),怎么会跌倒呢?失足会跌倒。多音字“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给单字组一个词吧?(淹没)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句话讲了什么意思?(一个小孩爬到瓮上,不小心失足跌倒在装水的瓮中)。
(4)意思弄明白了,再读这部分小古文就更有节奏了。现在,大家试着有节奏地读一读。
2.出示: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刚才咱们运用看注释、看插图、组词、换词的方法,学习了这篇小古文的第一句,相信第二句也难不倒你,自己试着学习第二句。(其他的小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砸破,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这一句中有三个生字,第一个众字,三人为众字,品字结构,请同学们提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弃”请注意上下结构,可以这样记忆这个字“云儿变了脸,上横变一点”。“持”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可以这样记忆“手持兵器,守卫寸土”。
请把刚才学的三个字在本子上写一写,注意书写姿势。第二句弄明白了,大家一起有节奏地读一读这句话。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一起穿越到一千年以前,来到当时的场景,当一个小朋友落水后,其他小朋友会怎么做?并且能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其他孩子的表现。
一个小朋友掉进装满水的瓮里了,其他小朋友惊慌失措,有的(哭着喊着找大人),有的(惊慌失措逃走了),还有的(吓呆了)。
那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司马光沉着冷静弯腰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朝水瓮砸去,只听 “嘭”的一声响,“哗啦啦”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掉进瓮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通过其他孩子和司马光的表现,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是呀司马光是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孩子。
3.你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吗?
好啦,课文学完了,根据这些情节和插图,请同学们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吧。相信同学们都能把故事讲下来了。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借助注释,单字组词、换词、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猜一猜等方法理解了小古文的意思,并且能够根据提示讲故事。还认识了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司马光。
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