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第一册信息技术 1.2神奇的网络世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第一册信息技术 1.2神奇的网络世界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2-19 17:3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计算机网络》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华师大版《信息科技》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小节“神奇的计算机网络”的内容,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因为计算机网络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有这个概念,都是核心概念。小学对概念没有做要求,高中对计算机网络的要求比较高,初中阶段这个概念主要是继小学的了解后知道具体的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课本上是这样定义的: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与设备,把不同地点的计算机(或附属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网络软件互相联系,实现数据通信与资源共享的系统。学生对这个概念有一定的片面的认识,要完善整个概念,教师通过不同环节的活动来对于概念的不同层次。本概念中第一层次是理解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与设备连接计算机。第二层次是计算机网络需要网络软件来实现互相联系,第三层次是计算机网络能实现数据通信与资源共享的功能。第一次层次的概念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加以补充完善。第二层次的网络软件,学生对这个没有概念,通过创设情境,将笔记本电脑通过网线连接入网络后不能上网,展现这个例子后播放微视频《网络软件》来两方面介绍网络软件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要素。最后第三层次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情境中的实际体验来感受这两种不同的功能,并区分。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虽然他们生活在计算机网络大普及的今天,已经熟练掌握了智能手机、电脑等连入网络的设备的使用,但是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内涵不知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能够举例计算机网络的几种通信线路,知道计算机网络中的常用设备。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视频的学习知道网络软件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活动体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与资源共享的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对信息科技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教学准备】一台没有设置IP的笔记本电脑、网线、学生机名称贴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老师发现了一个很棒的小软件,想让你们也体验一下这个软件,这个软件现在放在我的笔记本电脑中,请你想办法怎么样能快速使所有同学都获取到这个软件?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处处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看电影、打游戏、查资料、逛商店、收发作业,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有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呢?
学生回答,教师将学生的答案记录下来。
提出课题:探密计算机网络
二、认识计算机网络的硬件
通信线路
1.根据学生回答后,板书(预设学生可能能回答出需要计算机与其他的一些设备,将学生的答案中的关键点根据后续的板书位置记录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通过暴露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前概念,在教学中针对这些前概念进行针对分析,已达到让学生从模糊的甚至错误的前概念转化为正确的概念
2.教师讲解,分别讲解网线中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的名称、实物或图片:
(预设学生在上一环节暴露前概念中,有可能知道需要网线把计算机与计算机连起来,但是不知道具体的通信线路的称呼)
双绞线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是计算机连入网络的线路(拿出网线给学生看),双绞线是由两根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双绞线的两端是通过水晶头来进行连接,我们的电脑上都有可供出入水晶头的插孔,可以将计算机与双绞线连接。
光纤是另一种可以用来连接的线路,它由很多玻璃纤维组成,玻璃纤维可以传输光信号。(拿出光纤举例)当光纤的一头放在一个发红光的地方(把光纤一头放在鼠标下的红光上),另一头就可以看到红色的光点,而放在蓝光时(把光纤一头放在键盘灯处),另一头就看到的是蓝色的光点。
生活中还有一种网线是同轴电缆,这种线路在计算机网络中已经不大常见了。
板书 有线
3.教师讲解无线
教师提问:我们已经讨论过了通过这些实际的线路,可以将计算机连入网络,但是有时候使用笔记本或者是智能手机的过程中,没有连入网线,也可以上网,这是如何上网的?
学生回答wifi或无线
教师板书:无线
教师讲解:计算机通过无线的方式比如我们听到的wifi,蓝牙等方式进行连接时是没有实际的线路的,信号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4、教师讲解
我们将有线与无线的连接方式统称为通信线路。
教师板书:通信线路
设备
1.教师通过图示举例设备的作用
师问,这里有两台计算机,如何让他们连起来?
学生回答:利用一根网线,将一头连一个计算机,另一头连另一个计算机。
师问:那么有第三台计算机需要连入,又该怎么办?每个计算机只有一个网线接口。同时我们现在所在的计算机教室中36台计算机都连在一起,每台电脑都只有一个网线接口,如何连接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教室。
学生回答(预设回答路由器或是其他设备)
2.教师讲解并ppt演示
在家中常用的使多个计算机连入网络的设备是路由器,而我们计算机房中将这么多计算机连入网络的设备是交换机,这些设备的具体区别会在高中具体讲解。这些设备上有多个网络端口,用来连接多台计算机。
教师板书:设备
------设计意图:计算机网络中的设备是学生的概念中没有的,教师通过一个例子让学生了解到设备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
连入网络
可以说通过计算机、通信线路与设备就能够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
板书:组成
2.目前同学们所用的计算机房是一个网络教室,在这个机房中的电脑已相互连接也能相互访问,并能访问因特网。老师这一台笔记本电脑,希望和机房中的电脑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计算机网络,那该怎么操作呢?
3.请一位学生来将笔记本电脑插入网线,网线另一端连接到教室的交换机中。
4.观察电脑右下角的连接图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验再次巩固了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通信线路、设备组成这个概念,同时衔接情境,并引出下一环节的网络软件。
三、认识网络软件
1.师问:上一个环节将笔记本电脑连入网络后,网络连接不正常,是什么原因?
学生可能回答要设置IP地址
2.查看IP地址
点击屏幕右下角的电脑图标,出现弹出“本地连接状态”窗口。
点击“支持”选项卡,找到电脑的IP地址。
学生根据提示查看自己电脑的IP地址
教师记录IP地址在黑板上
3.修改IP地址
点击屏幕右下角的电脑图标,出现弹出“本地连接状态”窗口。
点击“属性”选项卡,双击Internet协议,进入修改界面,填写相应地址。
请一位学生根据提示上台修改教师的笔记本电脑的IP地址,在填写IP地址最后一位时引导学生发现每一台电脑的最后一段都是不同的。
4.修改完后全班一同观察连接图标,发现已经连入网络。
我们已经实现了将这台笔记本电脑连入教室的网络中,那么为什么需要设置IP地址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5. 通过微视频介绍网络软件,
观看微视频
教师讲解:网络的计算机之间为了互相连通需要达成一些约定,这些约定就是网络协议。每个计算机网络都制订一套全网共同遵守的网络协议,并要求网中每个主机系统配置相应的协议软件, TCP/IP协议就是因特网中的一种网络软件。
------设计意图:网络软件是计算机网络中较难理解的部分,这个微视频是从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中截取的片段,详细讲述了TCP/IP的由来与作用。通过质量较高的微视频比教师直接讲授更能理解网络软件。
4、教师板书: TCP/IP 网络协议 网络软件。
四、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获得小软件
布置任务,让学生找到这台电脑中共享的文件,并复制粘贴到桌面(使用学案来指导学生的具体操作)。
--------设计意图:结合情境,学生体验网络的共享功能
2、运行小软件
布置任务,体验软件:运行Ipmsg软件,同桌互相之间发信。
利用软件与教师交流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设计意图:结合情境,学生体验网络的通信功能
3、教师总结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数据通信与资源共享,并板书。
五、计算机网络概念及小结
依据板书,总结出示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利用通信线路与设备,把不同地点的计算机(或附属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网络软件相互联系,实现数据通信和 资源共享的系统。
全班朗读。
六、作业
绘制你的家庭网络图
标出你家所有连入网络的设备
画出所有设备连入网络的线路(有线用实线,无线用虚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画出家中的网络示意图,可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环节,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板书】
《计算机网络》学案
学生活动:体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任务一
在老师的笔记本电脑中存放了一个可以在局域网通信软件,请你找到这个软件并复制到你的电脑。
具体步骤参考
1、单击开始图标,单击运行命令。
2、在输入栏中输入\\10.18.141.99

3、进入教师的笔记本电脑,双击 “小软件”文件夹
4、找到“ipmsg”软件,将这个软件复制到你的电脑桌面上
任务二
运行桌面上的小软件,选择你的同桌,与他打招呼。
利用软件,将你总结的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发送给老师。
具体步骤参考:
1、双击软件图标,出现安全警报窗口,单击“解除阻止”
2、在电脑右下角的任务栏找到软件图标后双击
3、与同学或教师发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