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全案(课件+教案+同步训练):第22课 都市精灵 (苏教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全案(课件+教案+同步训练):第22课 都市精灵 (苏教版八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14 19:02:58

文档简介

二十二 都市精灵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并掌握本课的生词;
2.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品味文章精彩生动的语言;
4.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精彩生动的语言;
教 具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词,研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的感情。
一、目标导学
1.导语:同学们,黄河明珠三门峡是我的家乡,那里风光旖旎,每年11月份,上万只来自西伯利亚的白天鹅翩翩而至,度过它们四五个月的美好时光,如今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能看到数万数千只天鹅湖面遨游的景象,真是一大幸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人和自然是多么和谐、惬意的生活环境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一篇文章《都市精灵》。
简介作者舒乙,提到舒乙,可能对于同学们来说不太熟悉,可提到舒庆春同学们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吧!对,他就是老舍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1)给下面的字注音。
硕( )大 老鸹( ) 围剿( ) 鹈鹕( ) 肆无忌惮( ) 栖( )息
(2)听写下面的字词。
退避三舍: 孤城寡人:
司空见惯: 习以为常:
2.释题:文中的“精灵”指什么?
3.课文谈到了哪些都市的哪些精灵?找出描写这些都市精灵的句子读一读。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
第1题 (强调字音字形的识记)
第2题:“精灵”本来指反抗天上的恶魔,文中的“精灵”指的是“可爱的小动物”。
第3题:喜鹊、小松鼠、老鸹 、 红嘴鸥 、鸽子、 海兽海鸟
三、合作探究
1.作者以“都市精灵”为题,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文题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2.如果你是一个可爱的“都市精灵”,你能给城市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四、达标训练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硕大 老鸹 围剿 鹈鹕 栖息 肆无忌惮
(2)听写下面的字词。
退避三舍: 孤城寡人:
司空见惯: 习以为常:
课堂小结:作家舒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都市精灵的生活图景,同时也流露自己丰富的感情,关于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我们下节课再进行研讨。
五、堂清检测
1.说出下列词语所概括的具体内容
(1)行宫(现代文学馆)“一景”“一宝”:
(2)北京“一景”:
(3)城市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4)昆明人的“一大骄傲”:
(5)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
2.选做题:结合课文说说作者感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附:板书设计
行宫 喜鹊、小松鼠、老鸹…… 自豪
北京 老鸹 惋惜、喜爱
昆明 红嘴鸥 骄傲
上海 鸽子 佩服
美国旧金山 海兽海鸟 羡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对比写法的运用,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学会品味文章精彩生动的语言;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一、目标导学
1.导语:知识回顾,概括说说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作者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这种丰富感情的?
2.通过这种手法,作者想表达一种什么愿望?
3.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试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加以赏析。(温馨提示:可从修辞、用词、感情等角度去赏析)
(赏析例句:“白白胖胖”和“小胖手”两个词语都突出了各自的特征,相映成趣,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
(二)自主学习(画、写、记、思)
(三)自学检测
第1题:明确三组对比:
今昔北京的生活图景作对比;
北京和昆明、上海、旧金山的生活图景作了对比;
我工作的地方和整个北京的生活图景作了对比。
第2题:理解文中提到的“一个城市的衡量标准”这段话,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作者的愿望: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这样才能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第3题:学生交流赏析。师适时深入引导:这些感情有喜有忧,画面有和谐的有不和谐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动物在都市之中找不到安身之所呢?
学生明确:是人类的霸道……进一步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
1.人类文明在不断的进步,但城市生态却呈现怎样的状况?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孤城寡人”的现状,其原因是“人类的霸道”)
2.作者认为: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这里,“首先”和“其次”的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
(不能调换。“首先”和“其次”的内容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主到次。
3.文中“现代意识”实际上指什么?
(“现代意识”实际上指要保护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
四、达标训练
1. 解释“与狼共舞”在本文的意思。怎么理解“漂亮”和“荒诞”的深意。
2.拓展延伸:“聆听都市精灵的悄悄话”
北京那只呆呆的乌鸦无奈的来到了上海,在广场上遇见了白白胖胖的鸽子,这两只都市的精灵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发挥想象,敞开心扉)
课堂小结:都市动物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如果城市里缺少鸟鱼兽,整个城市就少了灵性,没了灵魂,我们和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希望“与狼共舞”的现象出现,而不愿看到“孤城寡人”悲剧的发生,善待自然,优化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珍爱这些精灵,维护人类的文明吧!因为天空是小鸟的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1.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2.画出本课知识结构图。
五、堂清检测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其实,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以鸟来说,麻雀、老鸹、燕子,是北京的最大众化的鸟类,多少年来,它们都陪伴着北京人生活,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中伙伴。如今,老鸹和燕子在北京已经很稀有了,麻雀经过大围剿也元气大伤,都构不成北京的景致了,实在是非常的可惜。
我很羡慕春城昆明,近年来那里每年春节前后都有成千上万只红嘴鸥由西伯利亚飞来过冬,成了昆明人的一大骄傲,年年都有电视报道。
①他们开始在城市广场上放养鸽子,②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喂食,③绿草地上漫步着白白胖胖的大鸽子,④多可爱!⑤我佩服上海人。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现代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许多城市可以称得上是小松鼠王国,或者野鸭子王国,或者鹿的王国。旧金山是最有代表性的,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居然卧着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海滨饭馆都把临海的座位当成一等雅座来招待顾客,甚至搭起高高的木板大看台,可以登高检阅。靠近金门大桥则有一处观海鸟的胜地,太平洋海湾中有三个小岩石孤岛,栖息着上万只大嘴鹈鹕、鱼鹰、海鸥,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这个地方每逢节假日,能引来成千上万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他们一看就是好几个钟头。看海兽,看海鸟,便成了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位置排得很靠前,和上博物馆有着差不多同等的崇高地位。
(1)文中第1节的“钟爱”是________________意思,“标志和象征”在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实在是非常的可惜”,作者“可惜”的是________________。
(3)第4节的句序已被打乱,把它重新排列,写在下面方格内。
(4)第5节中的加粗词“居然”,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和上博物馆有着差不多同等的崇高地位”一句把“看海兽、看海鸟”与“上博物馆”作比较,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钟爱”是特别喜爱的意思,“标志和象征”在这里有突出小动物在每座城市的重要地位的作用。(2)作者“可惜”的是北京的鸟等小动物越来越少。(3)正确顺序是:⑤ ① ③ ② ④(4)“居然”是意想不到的意思,在这里突出了海狮等海兽、海鸟在旧金山的重要地位,人们能友好地和它们和平共处。(5)“看海兽、看海鸟”在旧金山人的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附:板书设计
行宫(自豪) 昆明 (骄傲)
几十年前的北京(惋惜) 上海 (佩服)

现在的北京(喜爱) 比 旧金山 (羡慕)
人 动物




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设想)(共36张PPT)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剿(jiǎo) 硕大(shuò) 一抿(mǐn)
B.荒诞(dàn) 肆无忌惮(dàn) 帷幕 (mù)
C.鹈鹕(tí) 遮天(zhē) 厌恶 (wù)
D.栖息(qǐ) 老鸹(ɡuā) 垂涎 (xián)
【解析】选D。 D项中的“栖”应读为“qī”。












2.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现在,在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
久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乌鸦)大白天都蹲在城里无所事事,而且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大叫。
肆无忌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般用作久别重逢的套语。
(2)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






3.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有许多品种的鸟会轮流光顾我们这个大院子。( )
(2)(乌鸦)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像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 ( )
(3)(几十年前,乌鸦)数量之多,达到遮天的地步。
( )
答案:(1)拟人 (2)比喻、拟人 (3)夸张
阅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至“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回答问题。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文字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回顾历史,指出人与鸟、鱼、兽必须友好相处,提出“与狼共舞”的现代意识。
5.作者认为“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应结合此句的上下句来理解。不难看出,其上句“由于……”,道出了问题的答案。
答案: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
6.为什么说“‘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如下:
答案:说它“漂亮”,是因为它浪漫而富有想像力;说它“荒诞”,是因为它不可思议而具有危险性。作者肯定“与狼共舞”,实质上是肯定人与鸟、鱼、兽共存。
7.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动物友好相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此题应围绕“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这一主题来表述。
答案(示例):我们一定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提高对动物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为动物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条件。人类要做动物的朋友,而不是做动物的敌人。对一些破坏动物资源环境的人要根据相应法律进行严厉制裁,进而达到保护生存环境,与动物友好相处的目的。
8.阅读全文,请你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从作者对鸟儿的态度、对某些人残害鸟儿的谴责出发,紧扣保护鸟儿、保护环境来答,意合即可。
答案:作者用大量事例,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鸟类,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破坏大自然的不满以及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9.文章写了哪几种动物?请概括第④~⑧段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斑头雁、大天鹅、雪雁、北极燕鸥、螃蟹、灰色滨鸟、白鹳、马群、白鹤等。
④~⑧段写出了鸟儿在迁徙中受到的种种磨难。
10.阅读第 段,分析最后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反映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的赏析能力。连用多个“消失了”,这是排比,和最后的反问都起到了增强语气的作用,有助于抒发作者对鸟儿的同情、对人类无知的谴责。
答案:排比、反问。用一连串的“消失了”,意思层层递进,感彩也越来越浓,最后再用一句反问,强调了“鸟儿就是人类的春天”,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鸟儿的同情、对人类愚昧无知的谴责之情,借此呼吁人们都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
11.请你就“保护远不及破坏来得快”这句话,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从保护鸟儿、保护环境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意合即可。
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鸟儿的最大危机来自人类,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政策,热爱大自然,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绿色离我们越来越近,还鸟儿一片蓝色的天空,一个自由飞翔的家园。
12.有人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60字左右)
材料一:人类将会杀死大地母亲,抑或将她拯救?如果滥用日益增长的技术力量,人类将置大地母亲于死地;如果克服了那导致自我毁灭的放肆的贪婪,人类则能够使她重返青春,而人类的贪婪正在使伟大母亲的生命之果——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灵付出代价。
(阿诺德·汤因《人类与大地母亲》)
材料二:“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这是英国诗人库柏的诗句……但愿城市化不会把地球上的乡村消灭掉,因为那将意味着消灭了上帝最宝贵的创造。
(周国平《人应当敬畏自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人类曾经征服自然,创造出伟大的文明;但人类如果仍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对地球为所欲为,结果必将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自食恶果。我们在城市改造中要学会认识自然,与自然友好和谐相处。第二十二课 都市精灵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剿(jiǎo) 硕大(shuò) 一抿(mǐn)
B.荒诞(dàn) 肆无忌惮(dàn) 帷幕 (mù)
C.鹈鹕(tí) 遮天(zhē) 厌恶 (wù)
D.栖息(qǐ) 老鸹(ɡuā) 垂涎 (xián)
【解析】选D。 D项中的“栖”应读为“qī”。
2.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现在,在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
久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乌鸦)大白天都蹲在城里无所事事,而且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大叫。
肆无忌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般用作久别重逢的套语。
(2)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
3.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有许多品种的鸟会轮流光顾我们这个大院子。( )
(2)(乌鸦)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像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 ( )
(3)(几十年前,乌鸦)数量之多,达到遮天的地步。 ( )
答案:(1)拟人 (2)比喻、拟人 (3)夸张
阅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至“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回答问题。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文字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回顾历史,指出人与鸟、鱼、兽必须友好相处,提出“与狼共舞”的现代意识。
5.作者认为“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应结合此句的上下句来理解。不难看出,其上句“由于……”,道出了问题的答案。
答案: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
6.为什么说“‘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如下:
答案:说它“漂亮”,是因为它浪漫而富有想像力;说它“荒诞”,是因为它不可思议而具有危险性。作者肯定“与狼共舞”,实质上是肯定人与鸟、鱼、兽共存。
7.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动物友好相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此题应围绕“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这一主题来表述。
答案(示例):我们一定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提高对动物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为动物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条件。人类要做动物的朋友,而不是做动物的敌人。对一些破坏动物资源环境的人要根据相应法律进行严厉制裁,进而达到保护生存环境,与动物友好相处的目的。
8.阅读全文,请你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从作者对鸟儿的态度、对某些人残害鸟儿的谴责出发,紧扣保护鸟儿、保护环境来答,意合即可。
答案:作者用大量事例,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鸟类,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破坏大自然的不满以及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9.文章写了哪几种动物?请概括第④~⑧段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斑头雁、大天鹅、雪雁、北极燕鸥、螃蟹、灰色滨鸟、白鹳、马群、白鹤等。
④~⑧段写出了鸟儿在迁徙中受到的种种磨难。
10.阅读第段,分析最后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反映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的赏析能力。连用多个“消失了”,这是排比,和最后的反问都起到了增强语气的作用,有助于抒发作者对鸟儿的同情、对人类无知的谴责。
答案:排比、反问。用一连串的“消失了”,意思层层递进,感彩也越来越浓,最后再用一句反问,强调了“鸟儿就是人类的春天”,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鸟儿的同情、对人类愚昧无知的谴责之情,借此呼吁人们都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
11.请你就“保护远不及破坏来得快”这句话,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从保护鸟儿、保护环境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意合即可。
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鸟儿的最大危机来自人类,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政策,热爱大自然,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绿色离我们越来越近,还鸟儿一片蓝色的天空,一个自由飞翔的家园。
12.有人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60字左右)
材料一:人类将会杀死大地母亲,抑或将她拯救?如果滥用日益增长的技术力量,人类将置大地母亲于死地;如果克服了那导致自我毁灭的放肆的贪婪,人类则能够使她重返青春,而人类的贪婪正在使伟大母亲的生命之果——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灵付出代价。
(阿诺德·汤因《人类与大地母亲》)
材料二:“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这是英国诗人库柏的诗句……但愿城市化不会把地球上的乡村消灭掉,因为那将意味着消灭了上帝最宝贵的创造。
(周国平《人应当敬畏自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人类曾经征服自然,创造出伟大的文明;但人类如果仍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对地球为所欲为,结果必将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自食恶果。我们在城市改造中要学会认识自然,与自然友好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