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wān yán)
B.因为天天见面,也就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mù)
C.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yē)
D.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jǐnɡ jí)
【解析】选A。B项“漠”应读mò,C项“曳”应读yè,D项“荆”应读jīnɡ。
﹒
﹒
﹒
﹒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
一般,让我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
不能再渺小了。
林林总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吃惊和恐
惧的样子。(2)形容繁多。
﹒
﹒
﹒
﹒
﹒
﹒
﹒
﹒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 ( )
(2)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 ( )
(3)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 ( )
(4)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 ( )
答案:(1)比喻 (2)拟人 (3)比喻 (4)反问
4.指出下列各句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
(1)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
( )( )
(2)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 )
(3)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 )
答案:(1)记叙 描写 (2)议论 (3)抒情
阅读“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至“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回答问题。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命力极其旺盛的,给“我”带来唯一的一点安慰和寄托的古藤萝被毁灭,“我”感到无比的痛苦。
6.联系语境,写出选文第一段中“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等词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古藤萝被砍时遭受的摧残之大,作者为之深感痛心。“坚决”写用心之狠,“彻底”写程度之深,“干净”写后果之惨,“全部”写范围之广。
7.选文中,作者发出了“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的感慨,这两句话矛盾吗?请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说“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是因为古藤萝给悲愤、惆怅之中的“我”带来了一丝安慰,使“我”觉得人生还有快乐;而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是由于给“我”安慰的古藤萝被砍断了,使“我”感到无比的痛心,“愚氓灭美”的事实让“我”感到人生的悲哀。
8.阅读下面《紫藤萝瀑布》选段,结合上文回答问题。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同样的事物,寄寓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试揣摩一下,季羡林和宗璞借助于“藤萝”这一特定的事物,分别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季羡林:善待生命,善待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宗璞:正确对待生命中的不幸,在生命的长河中不懈努力。
9.文中“我”搬家后,朋友们对“我”居住地的选择表示质疑,质疑的理由在文中第②段已经点明,那么为什么在第①段中用上省略号,而不直接写出怀疑的理由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样写符合人们谈天聊家常的礼数,显得真实自然;写作贵在“曲”,这样写富有波澜曲折之美;第②段中人们质疑的理由是作者揣度出来的。
10.“我”选择一个“人烟稀少,无关繁华”的地方作为居住地的原因是“门前有条河”,这对“我”有哪些好处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条河是一幅极曼妙的写意画卷;这条河能化解生活中的爱与哀愁;给予“我”人生的回忆、思考和启迪。
11.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文章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一样。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应该怎样理解。
①我偏自私地称她是“我家门前的那条河”。
②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偏”是执意的意思,“自私”是贬词褒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条河深深的喜爱之情。
②连用了四个“偏偏”,说明像“我”一样能够为古藤萝而伤心的人也是很少的,所以作者的用意是告诉人们,对于“愚氓灭美”的现象在社会上还没有引起重视,呼吁人们要提高爱美护美的意识。
﹒
﹒
﹒
﹒
﹒
﹒
﹒
﹒
﹒
12.有人说:“此文反映的是环境保护的主题。”请你仔细阅读第⑩段,你认为本文还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道路的拓展,轮渡、大桥的通车,卷走了曾经属于她的繁华”可以看出,文中还蕴涵着作者对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就的歌颂。
13.大自然无疑是美的,可是在人类的愚昧野蛮和贪婪面前,这种美又是何等的脆弱!在生活中,你还耳闻目睹了哪些“愚氓灭美”的悲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绿草如茵的草坪被人无情践踏而失去靓丽的容颜。茂密幽深的森林在乱砍滥伐中逐渐变成死寂的荒漠。碧波荡漾的湖泊被废水、废渣污染得浑浊恶臭。
(2)雪域高原的精灵——藏羚羊在贪婪而邪恶的枪口下纷纷倒下,濒临灭绝。
14.结合下面的相关材料,谈谈你对季羡林先生“人格魅力”的理解。
(1)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季羡林先生的心灵独白)
(2)几年前,北大新生报到的时节,一个新生单独一人带着一堆行李来办手续,忙乱之际看见了一位老人,于是他对这位老人说:“老师傅,能否帮忙照看一下行李,我办完手续再来取。”“老师傅”欣然应允,一个小时以后,男孩办完手续回来取行李,发现那位老师傅还顶着酷暑站在行李
旁,他连忙谢过。第二天的开学典礼上,他惊讶地发现,那位“老师傅”居然坐在了副校长的位置上,他便是季羡林先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关爱一切生命,尊重每一个人。第二十三课 幽径悲剧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wān yán)
B.因为天天见面,也就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mù)
C.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yē)
D.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jǐnɡ jí)
【解析】选A。B项“漠”应读mò,C项“曳”应读yè,D项“荆”应读jīnɡ。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
林林总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吃惊和恐惧的样子。(2)形容繁多。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 ( )
(2)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 ( )
(3)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 ( )
(4)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 ( )
答案:(1)比喻 (2)拟人 (3)比喻 (4)反问
4.指出下列各句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
(1)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 ( )( )
(2)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
(3)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 )
答案:(1)记叙 描写 (2)议论 (3)抒情
阅读“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至“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回答问题。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命力极其旺盛的,给“我”带来唯一的一点安慰和寄托的古藤萝被毁灭,“我”感到无比的痛苦。
6.联系语境,写出选文第一段中“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等词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古藤萝被砍时遭受的摧残之大,作者为之深感痛心。“坚决”写用心之狠,“彻底”写程度之深,“干净”写后果之惨,“全部”写范围之广。
7.选文中,作者发出了“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的感慨,这两句话矛盾吗?请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说“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是因为古藤萝给悲愤、惆怅之中的“我”带来了一丝安慰,使“我”觉得人生还有快乐;而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是由于给“我”安慰的古藤萝被砍断了,使“我”感到无比的痛心,“愚氓灭美”的事实让“我”感到人生的悲哀。
8.阅读下面《紫藤萝瀑布》选段,结合上文回答问题。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同样的事物,寄寓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试揣摩一下,季羡林和宗璞借助于“藤萝”这一特定的事物,分别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季羡林:善待生命,善待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宗璞:正确对待生命中的不幸,在生命的长河中不懈努力。
9.文中“我”搬家后,朋友们对“我”居住地的选择表示质疑,质疑的理由在文中第②段已经点明,那么为什么在第①段中用上省略号,而不直接写出怀疑的理由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样写符合人们谈天聊家常的礼数,显得真实自然;写作贵在“曲”,这样写富有波澜曲折之美;第②段中人们质疑的理由是作者揣度出来的。
10.“我”选择一个“人烟稀少,无关繁华”的地方作为居住地的原因是“门前有条河”,这对“我”有哪些好处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条河是一幅极曼妙的写意画卷;这条河能化解生活中的爱与哀愁;给予“我”人生的回忆、思考和启迪。
11.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文章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一样。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应该怎样理解。
①我偏自私地称她是“我家门前的那条河”。
②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偏”是执意的意思,“自私”是贬词褒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条河深深的喜爱之情。
②连用了四个“偏偏”,说明像“我”一样能够为古藤萝而伤心的人也是很少的,所以作者的用意是告诉人们,对于“愚氓灭美”的现象在社会上还没有引起重视,呼吁人们要提高爱美护美的意识。
12.有人说:“此文反映的是环境保护的主题。”请你仔细阅读第⑩段,你认为本文还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道路的拓展,轮渡、大桥的通车,卷走了曾经属于她的繁华”可以看出,文中还蕴涵着作者对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就的歌颂。
13.大自然无疑是美的,可是在人类的愚昧野蛮和贪婪面前,这种美又是何等的脆弱!在生活中,你还耳闻目睹了哪些“愚氓灭美”的悲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绿草如茵的草坪被人无情践踏而失去靓丽的容颜。茂密幽深的森林在乱砍滥伐中逐渐变成死寂的荒漠。碧波荡漾的湖泊被废水、废渣污染得浑浊恶臭。
(2)雪域高原的精灵——藏羚羊在贪婪而邪恶的枪口下纷纷倒下,濒临灭绝。
14.结合下面的相关材料,谈谈你对季羡林先生“人格魅力”的理解。
(1)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季羡林先生的心灵独白)
(2)几年前,北大新生报到的时节,一个新生单独一人带着一堆行李来办手续,忙乱之际看见了一位老人,于是他对这位老人说:“老师傅,能否帮忙照看一下行李,我办完手续再来取。”“老师傅”欣然应允,一个小时以后,男孩办完手续回来取行李,发现那位老师傅还顶着酷暑站在行李
旁,他连忙谢过。第二天的开学典礼上,他惊讶地发现,那位“老师傅”居然坐在了副校长的位置上,他便是季羡林先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关爱一切生命,尊重每一个人。二十三 幽径悲剧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品味文章用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表现幽径藤萝之美和毁灭之悲的特点。
2.反复朗读,体会文章强烈的以美衬悲的效果,领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悲痛之情以及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树立善待生命、关注自然、优化生存环境的现代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
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 具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1.导语:北京大学是诸位学子向往已久的的一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校园又称燕园,园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可以这么说,北大之美,美在燕园一景。可就在燕园这一方陶冶心智、呵护心灵的净土上,却发生了一场悲剧,使得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伤心落泪,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悲剧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去一探究竟。(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读一读,并给加点字注音:
藤萝 惆怅 荆棘 摇曳 虬干 浩劫 诛伐 绽开 潋滟 愚氓
毛骨悚然 疾趋而过 月白风清 万斛闲愁 懦者立怯者强
2.能谈谈你了解的季羡林先生吗?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这条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2)美学上给悲剧下的定义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文章为了要突出表现古藤萝的悲剧,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二)自主学习
(三)自学检测
第1题:强调易错字词,重点识记
第2题: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清平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世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是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梵文、巴利文专家。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还能阅读法语、俄语书籍。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的研究和翻译,还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有《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
第3题:(1)是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萝被毁灭的悲剧。
(2)美学上给悲剧下的定义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根据悲剧的这一定义, 悲剧是美的毁灭,所以要表现美,文章写到了藤萝之美,悲剧是把美毁灭给人看,所以还渲染悲,文章写到了藤萝被毁的惨状。
本课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美,又如何来渲染悲的。
三、合作探究
(一)赏析藤萝之“美”
1.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谈。)
(1)外在形象美
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衬托花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从形、声、色、味不同角度描写。
(2)内在品质美
①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②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③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总结:友好(和睦相处)、善良、奉献美丽。
(3)饱经沧桑美、生命活力美
明确:“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藤萝经历风霜雨雪,经历人世沧桑,经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成为惟一的幸存者,燕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株藤萝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显现出岁月的沧桑美。古老的藤萝饱经风霜,历尽艰辛,仍然萌生着蓬勃的活力与生机。
2.这是正面描写了藤萝之美,那么文章开头就写的是藤萝吗?那么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写幽径与其它藤萝是为了衬托藤萝之美(烘云托月手法)。
(二)品味藤萝之“悲”
文中哪一段写被毁后的藤萝?哪些词语最能表现藤萝被毁后的惨状?请说说你的理解。
全班同学配乐读一读这段文字,再次感受一下藤萝的悲剧。
(三)感悟作者之“情”
从作者笔下“藤萝之美”和“藤萝之悲”中,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想一想
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
四、达标训练
1.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们提出劝告,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审美的素质。
2.摘录文中你最喜欢的词语或语段,熟读成诵。
课堂小结:作者用富有深情的笔触描述了燕园幽径的一棵古藤萝被砍的悲剧,运用层层铺垫的写作手法,谴责愚氓毁灭自然和生命的行径,抒发了作者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感情以及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大自然美在和谐,和谐是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去营造的。让我们学会用心感悟生活,愿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播下一颗善良的种子,善待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共同构建和谐的家园。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画出本课知识结构图。
五、堂清检测
(必做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漠(mò)然 傍(bàng)湖 懦(nuò)者
B潋(liàn)滟 涉(shè)及 猬(wèi)集
C浩劫(jié) 嗅(xiù)到 玫瑰(guī)
D摇曳(yiè) 愚氓(méng) 万斛(hú)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因为天天见面,也就司空见贯,对它有点漠然了。( )
(2)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蔚就是幽径中这一棵藤。( )
(3)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辩。( )
(选做题):课文的三、四、五小节写景很有特色,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仿照这样的写法,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段50字左右的写景短文,要恰当运用修辞方法,写出景物的特色来。
附:板书设计
悲剧是美的毁灭 表现美(幽径之美、藤萝之美) 作者
悲剧是把美毁灭给人看 渲染悲(藤萝之悲) 之情
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