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的侧面积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的侧面积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9 11:1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有两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是认识圆柱,二是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圆柱形实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然后通过观察、触摸从实物中直观感受圆柱面的特点,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这些都是与形状特征有关的概念,还是继续教学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必需的基础知识。圆柱的认识学生经历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知识建构过程。
在认识了圆柱后,接着探索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教材中设计了“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的活动,并呈现了剪商标纸的过程示意图,这样通过把圆柱侧面展开成平面的实验,再联系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总结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圆柱有无数条高,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纸及小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让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说出它的名字和形状。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
二、认识圆柱
1、让学生先观察圆柱体物品,再闭着眼睛摸一摸表面。然后交流摸的感受。
2、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3、让学生拿一个圆柱形实物,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看学生指出的高的位置,进一步强调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柱里面和表面)。
4、认识两个底
重点在引导学生如何知道两个底的关系。
学生可能说到以下方法:
(1)测量底面直径(或半径)来验证,两个底面直径(或半径)相等,两个圆大小就一样。
(2)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
(3)把两个底剪下来
5、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柱体物品,同桌互相指一指它的两个底面、侧面和高。
三、圆柱侧面积
1、设疑自探
a、同学们,有一个罐头厂要招聘一名小小采购员,去采购制作一批圆筒罐头盒包装所需要的彩色包装纸,假如你是一名小小采购员,你会去买多少彩色包装纸?(备注:罐头盒的商标纸包装筒只有侧面用)
b、各自拿出手中的“罐头盒”包装筒看一看,议一议,你发现了什么?
(其实,要想知道总共需要多少材料,必须先要求出一个包装筒侧面所需的彩色材料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罐头盒”的侧面积,在这里,通过讨论交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c、揭题并板书:“圆柱的侧面积”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想办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合探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①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商标纸的面积呢?
②全班交流: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再展平。
③小组合作探究: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听清要求:先独立剪开商标纸展开,再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接头处忽略不计。
④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指名上台拿着学具汇报,生。(师再追问:通过刚才同学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呀?学生回答,师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
3、质疑再探
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再次追问:为什么?
4、拓展运用
1. 让同组学生根据测量的数据尝试计算出它的侧面积,并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2.课件出示习题,
设计意图:用自己获得的知识再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你知道了什么?谈一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