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吮吸(shǔn) 拽住(yè)
铠甲(kǎi) 灼热(zhuó)
B.臀部(tún) 萎缩(wěi)
着陆(zháo) 动脉(mài)
C.沮丧(jǔ) 瞥见(piē)
T恤(xù) 搓澡(cuō)
D.牙龈(yín) 胡茬(zhā)
呻吟(yín) 镶边(xiānɡ)
【解析】选C。A项中“拽”读“zhuài”;B项中“着”读“zhuó”;D项中“茬”读“chá”。
﹒
﹒
﹒
﹒
﹒
﹒
﹒
﹒
﹒
﹒
﹒
﹒
﹒
﹒
﹒
﹒
2.在下列句中横线上填适当的关联词。
__________在太空中漂浮时,进行跑步运动_________是可能的,__________没有重力的拖拽,跑步不用费力气。漂浮时奔跑几个小时_________不会觉得累,__________不幸的是,对自己也没什么作用。__________怎样,要获得任何训练收益,___________会有些阻力。__________,在登上跑步机之前,我得穿上铠甲。
答案:尽管 也 但 也 但 无论 都 因此
3.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飞船以每小时17 500英里的速度在地球轨道上运行一周,需要90分钟的时间。 ( )
(2)太空中的洗澡过程等同于在地球上用海绵搓澡——还得外加因失重与缺水造成的困难。 ( )
答案:(1)列数字 (2)作比较
4. 文章第一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第一段画线的句子,句子中运用了一组数字,并把6 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和2 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作比较。分析其作用要联系画线句子的前一句话。
答案:列数字、作比较。突出说明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或:突出说明海洋接受太阳能数量之大。)
5.请在文章的A、B两处分别撰写两个适当的小标题。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小标题的能力。要在研究段落内容的基础上,抓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拟写。
答案:A.漫长(长久)的研究历史
B.海洋温差发电机的工作流程
6.简要说明“海洋温差能”为什么“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全文,抓重点句总结,如“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等。
答案:(1)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数量最大;(2)对能源的浪费低;(3)产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少。(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7.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考。
材料: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根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能源发电将达到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量。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探究能力。阅读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与文本内容相似的特点作答。
答案:清洁能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8.学习了本文后,某班级开展了“畅想太空”主题活动,现请你也来参加。
(1)请你阅读下面图文材料,探究一下宇航员睡觉时如果不固定睡袋就会到处飘的原因。
材料一:日本宇航员若田光睡觉图
材料二: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2009年7月28日报道:日本宇航员若田光曾在空间站上生活4个半月,他表示,夜间把睡袋拴好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如果任睡袋到处飘,它可能会撞到反应非常灵敏的电脑和仪器上,导致它们意外开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动你的知识积累,思考:成为一位太空探险家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由于宇航员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所以他们睡觉时如果不用绳子之类的东西固定住睡袋,便有可能在舱内到处飘浮,从而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示例:为人类造福的献身精神、扎实的科学知识和素养、健康的体魄等。二十七 在天空中理家
教学目标
1.理解太空生活的记叙与科学知识的讲解相结合的写法。
2.掌握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3.培养探究、奉献和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
1.太空生活所表现出来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2.总----分----总的结构。
3.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
4.准确、严谨的语言。
教学难点
1.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
2.引导学生学习探索、奉献和牺牲等“宇航员”精神。
教 具
多媒体或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由我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导入,《在太空中理家》,作者是美国宇航员杰瑞.利宁杰。(板书)
(二)展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作者从哪些方面叙述他在太空中理家?
2.在太空中生活与地球上有什么不同?
3.作者是怎样面对太空生活中的困难的?体现了他身上什么样的精神?
4.其实宇航员不仅坦然面对困难,而且善于从困难中寻求乐趣,找出体现太空生活乐趣的语句?又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5.刚才我们讨论上叙述太空生活的几个片断,联系开头、结尾,思考全文结构特点?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性问题教师明确)
明确:
1.吃食、跑步、长高、穿衣、洗漱、睡眠。
2.学生活动:朗读课文,并分4人小组交流讨论。
3.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无畏精神
4.体现太空生活乐趣的语句(略),体现了乐观精神
5.本文开头总说了在太空中的生活,中间部分从几个方面具体叙述了在太空中理家的情况,结尾以“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总结全文,从而明确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合作探究
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问题预设)
1.同学们,文章不仅将我们带入了崇高的精神世界,也将我们引入到丰富的知识殿堂,结合文章有关的事理解说,谈谈你们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明确:如太空无地心引力,无压力,容易失重,吃流质,肌肉缺乏锻炼,容易骨质疏松,肌肉萎缩)
2.读了本文,你一定深有感触。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就某一点谈谈认识。
3.品味语言
(1)太空中的生活远不像我们平时想像的那样趣味无穷,相反是极端艰苦、乏味,太空人是怎样对待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太空人经历的困难可远不止这么多,说一说你对太空人的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3)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现在会用怎样的语言来评价这些太空人呢?
(4)太空人的生活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我们却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想一想,你能学到些什么?
(通过品味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感悟太空人的探索、奉献、牺牲和乐观精神。)
四、达标训练、堂清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铠( )甲 臀( )部 褡裢( ) T恤( )牙龈( )
2.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我需要运动。人的身体,在不花费力气的宇宙中闲置,就会急剧
。骨质 ,肌肉 。。。。。。锻炼是克服失重造成的体能 的一种方法。
3.说说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在太空中,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算完全适应了做一个太空人。
(2)我每天都在长高。灌篮应该没问题。实际上,我可以飞刀篮板上,从篮圈往下扣。
4.作者在文中写了自己在太空中理家的那五个方面?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是在天空中 。二是在太空中 。三是在天空中 。 四是在太空中 。五是在太空中 。
5.你想成为一个太空探险家吗?如果想,你认为你首先应具备那些条件?
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在太空中生活的情况,解说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的原因,表现了“在前线的冒险者”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画出本课知识结构图。
3.畅谈本课所学过的知识有哪些应用。
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设想)第二十七课 在太空中理家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吮吸(shǔn) 拽住(yè)
铠甲(kǎi) 灼热(zhuó)
B.臀部(tún) 萎缩(wěi)
着陆(zháo) 动脉(mài)
C.沮丧(jǔ) 瞥见(piē)
T恤(xù) 搓澡(cuō)
D.牙龈(yín) 胡茬(zhā)
呻吟(yín) 镶边(xiānɡ)
【解析】选C。A项中“拽”读“zhuài”;B项中“着”读“zhuó”;D项中“茬”读“chá”。
2.在下列句中横线上填适当的关联词。
__________在太空中漂浮时,进行跑步运动_________是可能的,__________没有重力的拖拽,跑步不用费力气。漂浮时奔跑几个小时_________不会觉得累,__________不幸的是,对自己也没什么作用。__________怎样,要获得任何训练收益,___________会有些阻力。__________,在登上跑步机之前,我得穿上铠甲。
答案:尽管 也 但 也 但 无论 都 因此
3.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飞船以每小时17 500英里的速度在地球轨道上运行一周,需要90分钟的时间。 ( )
(2)太空中的洗澡过程等同于在地球上用海绵搓澡——还得外加因失重与缺水造成的困难。 ( )
答案:(1)列数字 (2)作比较
4. 文章第一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第一段画线的句子,句子中运用了一组数字,并把6 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和2 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作比较。分析其作用要联系画线句子的前一句话。
答案:列数字、作比较。突出说明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或:突出说明海洋接受太阳能数量之大。)
5.请在文章的A、B两处分别撰写两个适当的小标题。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小标题的能力。要在研究段落内容的基础上,抓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拟写。
答案:A.漫长(长久)的研究历史
B.海洋温差发电机的工作流程
6.简要说明“海洋温差能”为什么“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全文,抓重点句总结,如“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等。
答案:(1)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数量最大;(2)对能源的浪费低;(3)产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少。(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7.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考。
材料: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根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能源发电将达到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量。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探究能力。阅读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与文本内容相似的特点作答。
答案:清洁能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8.学习了本文后,某班级开展了“畅想太空”主题活动,现请你也来参加。
(1)请你阅读下面图文材料,探究一下宇航员睡觉时如果不固定睡袋就会到处飘的原因。
材料一:日本宇航员若田光睡觉图
材料二: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2009年7月28日报道:日本宇航员若田光曾在空间站上生活4个半月,他表示,夜间把睡袋拴好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如果任睡袋到处飘,它可能会撞到反应非常灵敏的电脑和仪器上,导致它们意外开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动你的知识积累,思考:成为一位太空探险家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由于宇航员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所以他们睡觉时如果不用绳子之类的东西固定住睡袋,便有可能在舱内到处飘浮,从而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示例:为人类造福的献身精神、扎实的科学知识和素养、健康的体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