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初体验
一、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这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初一年级时学生已学习了一些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知道计算机能直接认识的语言为机器语言,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VB程序的理解还有点难度。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第4章第1节的内容,主要体验VB简单程序和VB的创建工程、设计界面、编写程序、保存文件、运行程序等操作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程序的理解、创建VB程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难点:对程序的理解、编写VB程序、窗体文件和工程文件的保存。
3、课时安排:1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利用控件搭建程序界面;
(2)学会修改控件的属性
(3)了解在VB程序设计中创建程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4)学会用VB创建简单程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尝试编写程序,体验VB编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2)鼓励动手、动脑,培养勤于动手、主动探究的精神。
(3)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对于VB软件的学习,教师先展示一个由VB开发的小程序,师生一起参与程序的使用,让学生感受到VB软件的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使用VB开发小程序的愿望,再由教师示范讲解VB程序设计环境中创建程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最后由学生动手尝试使用VB。利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点点体会VB程序的编写、理解程序、体会程序之美。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程序引入 展示一个用VB编写的小程序“求圆的面积”,让学生参与其中。 学生参与其中,体验VB程序的运行,感受VB的实用性。 激发学生学习VB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使用VB开发小程序的愿望。
界面分析 和学生一起分析程序的界面构成;
和学生一起分析如何修改控件的属性,改成什么?
3、保存文件(保存窗体文件、工程文件、)
分析此程序界面是由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这三种不同的控件构成;
分析标签和命令控件的修改caption属性,文本框修改text属性;
3、学生保存文件。 “磨刀不误砍柴工”对界面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控件及属性,明白VB程序制作的过程,体会编写程序是严谨的。
搭建界面 让学生完成任务一:“求圆的面积”程序的界面搭建,并修改控件的属性;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 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练习,进一步掌握控件的用法和属性的设置,同时为程序的编写做好铺垫。
编写程序 教师展示“求圆的面积”的后台代码,讲解将代码写在命令按钮1的单击事件里面;
教师布置任务二要求:学生在任务一的基础上,利用教师提供的程序,进入后台编辑程序;
3、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 1、学生听讲
2、学生完成任务二,体会程序的编辑。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程序代码的编辑,虽然会出现失误,但是却能令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并对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所体会。
理解程序 教师带领学生利用BASIC语言和自然语言的表格讲解分析代码,了解程序中代码的含义;
了解VB中常用的算术运算符。 学生听讲并理解。 在学生已经操作过的基础上讲解代码,加速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对代码的含义理解更加深刻。
保存程序 演示保存文件(保存窗体文件、工程文件、生成工程1.exe)
学生保存文件
总结回顾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并总结VB程序编写的一般步骤;
VB中常用的算术运算符;
Let赋值语句的含义。 1、学生总结:打开VB、建立界面、设置对象属性、编写程序、调试程序、保存文件。
回顾本课内容,加深理解。
大显身手 (拓展练习) 教师展示任务三要求:学生自主建立界面并编写程序,求“三角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拓展练习 希望学生能举一反三,在本节课的基础上能模仿的做出其他类似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