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青岛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青岛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9 13:2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六年级上册)》60~6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在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感受“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提高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逐步养成乐于思考、敢于质疑、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
4.通过了解圆周率的数学史,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圆周率。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两个直径分别是3、4厘米的圆片;学具:每组一个材料袋(线绳、直尺、两个直径分别是3、4厘米的圆片、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一)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取得了胜利?骄傲的图纸在半路上睡着了,被慢慢腾腾的乌龟超了过去,输了比赛。兔子不服气,于是它找到乌龟想要再比试一次。这次它想了个新招来对付乌龟。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新招吗?(课件出示)它规定:要乌龟沿着正方形路线跑,自己沿着圆形路线跑。同学们瞧,紧张的比赛开始了,谁取得了胜利啊?生答。乌龟输了比赛,可是乌龟觉得很委屈,它觉得这样的比赛不公平。这样的比赛公平不公平?同学们来帮它判断一下。
(二)感知圆的周长。
组织学生观察,师引导:要求乌龟所行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要求兔子所行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周长。(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追问:你能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吗?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二、积极思考,引导猜想
(一)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提出问题: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回忆圆的特征,联想到“直径、半径”,并辨析原因。
引领学生分析原因,从而明确:圆的直径或半径决定圆的大小,那圆的周长可能会与半径、直径有关。
(二)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师: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引发学生联想。
师:我们现在就来联想一下以前学过的图形的周长。(板书:联想)回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和宽之和的2倍,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并追问:我们以前学的图形周长都与它的边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和直径会有几倍的关系?(板书:猜想)
预设1: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猜想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或3倍多。
预设2:学生凭空想象,没有依据地猜想。
三、操作验证,总结公式
师:圆的周长到底是不是直径的3倍呢?需要测量和计算来验证。(板书:验证)
1.出示实验要求:1.每组同学,人人动手,分工明确。2.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力求精确),并填在实验报告单上。3.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完成实验报告单。
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填写小组活动记录单。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让两个组的同学到前台来展示小组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1)小结测量方法
引领学生回顾两种测量方法。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后,充分交流,达成共识:圆的周长是曲线,这两种测量方法,在测量时都把这条曲线巧妙的转化成了直直的线段,量出线段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小结提升:这就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数学思想——转化,把曲线转化成直直的线段来测量,就是“化曲为直”的方法。(板书)
(2)小结发现的规律
全班交流,发现:测量的这两个圆虽然大小不同,结果也小有差异,但每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大致都是3倍多一些。
(四)认识圆周率
师: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关于圆周率老师给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咱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就是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直径的3倍。后来人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也就是它们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人们把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等于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早在1500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已经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辉煌成就比欧洲至少要早1000年。现在,人们已经能用计算机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面上千亿位了。
(1)学生阅读资料,畅谈感受,体会祖先的伟大成就,激发爱国情怀。
(2)师:通过阅读,你觉得什么是圆周率?
学生思考、交流后,明确: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追问:那圆周率怎样计算?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并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
师:刚才同学们测量、计算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为什么都不是固定的数呢?
引发学生思考,发现:测量时存在误差。
(五)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那怎样求圆的周长?
预设: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圆周率。
师:如果用圆的周长用C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怎样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呢?
板书:C=
πd
追问:如果知道圆的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C=2πr
四、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先是联想了咱们以前学过的两个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与边都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同学们又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可能是3倍,动手操作验证了咱们的猜想,认识了圆周率,自己总结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真了不起。我们现在可以应用这个公式解决咱们远在北京天坛公园的问题了。(板书:应用)
口答,只列式不计算,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
聊城“水城之眼”摩天轮总高130米,半径55米,坐着转动一周,转过多少米?
如图,依墙而建的鸡舍围成半圆形,其直径为5米。需要多长的篱笆?
利用这节课所学知识帮乌龟判断一下比赛公平不公平。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谈收获,全面进行总结。
预设:
知识方面:学习了圆周率,学会了已知圆的直径或半径求圆的周长。
方法方面:学习了利用联想——猜想——验证——应用的方法学习新知;利用转化的思想,将曲线转化成直线,也就是化曲为直的思想测量圆的周长。
情感方面:了解圆周率的由来,为我们的祖先有这样的成就感到骄傲。
小组活动记录单
圆的周长(厘米)
圆的直径(厘米)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圆1
圆2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