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园地一 两课时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园地一 两课时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1 09:4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本单元的文章,我们感受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来采摘丰富多彩的文化果实吧!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一
第一课时
我们读文章,常常发现有些内容写得很详细,有些内容写得很简略。如《北京的春节》课文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即使重点写腊八、初一那几天,也是只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为什么这样写呢?我们一起谈一谈。
交流平台
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理一理,为下一步交流作准备。
学生自由交流:
1.《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交流平台
2.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不是随意为之。
3.读文章和写文章都要分清主次。
写文章先想好文章的主次,才能安排好详略,这样中心才会突出,表达才会清楚。这一妙招一定要记住哟!
1.你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是从哪篇课文中了解到的?
2.作者是如何表现不同的民俗风情的?
3.你从本组课文学习中所得到的收获。
4.本组课文的突出表达方法。
小组交流,将自己的发现和收获结合课文内容表达出来。
我从《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知道了老北京人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腊八这天要煮腊八粥,泡腊八蒜。那时的物资不像现在这样丰富,春节孩子们最好的零食是“杂拌儿”,玩的也不是现在的电子产品,电动玩具,而是爆竹、风筝、空竹、口琴等。
我从《腊八粥》一文中了解到熬煮腊八粥要很长时间,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隆重的事。
民俗风情的交流:
《藏戏》一文给我们讲了藏戏的形成和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它没有舞台,人们戴着面具演出,通过面具的颜色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我从《古诗三首》中了解到古人过中秋节和寒食节的习俗,跟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不同。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线,串起人们过春节的各种热闹而隆重的活动。而在这众多的活动中,作者有的放矢,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都是简单带过,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活动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正月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作者是如何表现不同的民俗风情的:
《腊八粥》一文,则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八儿一家欢乐祥和的过节气氛。
写《藏戏》一文时,作者主要从藏戏的形成和特征两个方面来介绍,让我们明白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和它特殊的形成原因密切相关的。
2.从老舍、沈从文的文章中,我知道了不管写多么复杂的文章,都要做到有条有理,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你从本组课文学习中所得到的收获。
1.了解了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明白了优秀的民俗文化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
4.……
3.文章的重点主次是根据我们想要表达的主题而定的。
3.《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写相结合。
本组课文中突出的表现方法:
2.《腊八粥》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互相交织的写法。
1.《北京的春节》采用详略得当的写法。
汉语言词汇丰富,请大家朗读下面的片段,一起来发现并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吧!
词句段运用
(一)第1小题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 . .
.
. .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词句段运用
“一律”“清一色”“都”这几个词的意思非常接近,都有“全部、所有”的意思。一方面表明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的景象。另一方面和前面“几百盏灯”相承接,又变化多端,摇曳生姿,避免了重复单一的表达。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 . . .
. . . .
. . . .
. . . .
“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 “拔得头筹”是一组近义词,“第一、金牌、桂冠、头筹”说的都是冠军、第一,分别加上“勇夺、喜获、摘得、拔得”等意思相近的词语,把运动会上竞争的激烈,获得成绩的喜悦都表现出来了。
终于找到了失散二十多年的儿子,老大娘喜极而泣,老大爷欣喜若狂,连主持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这次表彰大会上,陈老师如数家珍,先表扬了数学拔尖的李浩然,英语口语出众的唐一蓓,后又奖励了作文比赛中的翘楚丁一涵,横扫校赛棋坛的俊杰张扬。
仿句练习
单看这个句子,前面是讲过年的一个习俗,后面则是说这个习俗的美好寓意。
因为“糕”与“高”谐音,有步步登高,一年更比一年强的意思。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二)第2小题
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过年时吃年糕的习俗
相传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建都苏州,终日沉湎酒色,大将伍子胥预感必有后患。故伍子胥在兴建苏州城墙时,以糯米制砖,埋于地下。当吴王赐剑逼他自刎前,他吩咐亲人:“吾死后,如遇饥荒,可在城下掘地三尺觅食。”
  伍子胥死后,吴越战火四起,城内断粮,此时又值新年来临,乡亲们想起伍子胥生前嘱咐,争而掘地三尺,果得糯米砖充饥,从那以后,苏州百姓为纪念
伍子胥,每逢过年,都以米粉做成形似
砖头的年糕,渐渐地,过年做年糕,吃
年糕相沿成习,风行各地。
江南的不少区域,似乎有一个潜规则。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余”。
过年的时候吃鱼的习俗
3.建筑上雕刻蝙蝠:
2.过年的时候吃鱼:
“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吃用不尽。
“蝠”与“福”谐音,“蝙蝠”有“遍福”的意思,所以人们把蝙蝠视为吉祥物,房梁、檐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雕红色蝙蝠寓意“洪福齐天”。
寓意鲤鱼跳龙门,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1.家中条案上摆放财神:
寓意招财进宝。
2.家中条案上放寿星:
寓意健康长寿。
3.家中养锦鲤:
拓展延伸
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书写提示
你觉得要想写一手好字,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在横线上写字应注意,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只要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我们就能写得一手好字。
第二课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kuí

kūn
zhāo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这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长歌行
[汉乐府]
日积月累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惠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把握诗歌内容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布施,给予。
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清晨的露水。
恩惠。
秋季。
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同“花”。
大河流。
指青少年时代。
指年老了,老年。
诗意: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枯黄凋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世人要珍惜时光。
从这首诗中你得到哪些启发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得多好,我们一定珍惜时间,好好读书学习,以免年老时因碌碌无为而后悔。
是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希望我们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
教师总结: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