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海淀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讲评-(教案+课件51张PPT+任务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海淀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讲评-(教案+课件51张PPT+任务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9 21:54:14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海淀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讲评
初三年级
化学
一、试卷的整体介绍
二、某校测试结果的介绍
三、重点试题的分析和讲评
字数:3147字
图表量:23幅
试题量:24道
答案字数:390字
一、试卷的整体介绍
满分:45分
时间:90分钟
(和生物一起)
一、试卷的整体介绍
?题型组块
题号
分值
选择题
1-12
12分
生活现象解释
13-15
5分
科普阅读理解
16
5分
生产实际分析
17-18
5分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19-23
12分
科学探究
24
6分
选择题
生活现象解释
科普阅读理解
生产实际分析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科学探究
一、试卷的整体介绍
?知识组块
题号
分值
基本实验
5、19-2、20-2、21-1、21-3、23-1
6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
2、3、4、10、11、15-1、16-1、19-1、20-1、21-2、22-1、23-2、24-1
13分
物质构成的奥秘
1、6、7、16-3、18-1
5分
物质的化学变化
8、9、12、15-2、17-1、18-2、18-3
7分
化学与社会发展
13、14-1、14-2
3分
科学探究
16-2、16-4、16-5、17-2、22-2、23-3、24-2、24-3、24-4、24-5、24-6
11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试卷的整体介绍
?能力组块
题号
分值
辨识、记忆
1、2、4、5、13、14-1、14-2、
15-1、19-1、23-2、24-1
11
直接应用
3、6、7、8、15-2、16-3
18-1、18-3、22-1、24-4
10
分析、解释、说明
20-2、21-2、22-2、24-2
4
基于信息的推理
9、10、11、12、16-1、16-2、16-4、16-5、17-1、17-2、18-2、23-3
12
实验理解
19-2、20-1、21-1、21-3、23-1
5
变量控制
24-3、24-5、24-6
3
基于信息的推理
二、某校测试结果的介绍
总人数
满分
平均分
得分率
优秀率
及格率
178人
45分
38.27分
0.85
68.5%
93.3%
整卷统计明细
二、某校测试结果的介绍
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及人数比率
分数段
0-26分
27-33分
34-37分
38-44分
45分
(满分)
人数
12人
11人
33人
118人
4人
人数比率
6.74%
6.18%
18.54%
66.29%
2.25%
二、某校测试结果的介绍
题型组块得分率对比
科学探究
二、某校测试结果的介绍
知识组块得分率对比
科学探究
二、某校测试结果的介绍
能力组块得分率对比
变量控制
二、某校测试结果的介绍
小题得分率对比
11
12
222
242
243
245
246
三、重点试题的分析和讲评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质质量:①=②
B.
溶液质量:②>③
C.
溶质质量分数:③>④
D.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①=③
?




温度
10℃
10℃
30℃
30℃
固体种类
KNO3
NaCl
KNO3
NaCl
固体质量
30g
30g
40g
40g
水的质量
100g
100g
100g
100g
三、重点试题的分析和讲评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质质量:①=②
B.
溶液质量:②>③
C.
溶质质量分数:③>④
D.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①=③
?




温度
10℃
10℃
30℃
30℃
固体种类
KNO3
NaCl
KNO3
NaCl
固体质量
30g
30g
40g
40g
水的质量
100g
100g
100g
100g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质质量:①=②
B.
溶液质量:②>③
C.
溶质质量分数:③>④
D.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①=③
?




温度
10℃
10℃
30℃
30℃
固体种类
KNO3
NaCl
KNO3
NaCl
固体质量
30g
30g
40g
40g
水的质量
100g
100g
100g
100g
三、重点试题的分析和讲评
?




温度
10℃
10℃
30℃
30℃
固体种类
KNO3
NaCl
KNO3
NaCl
固体质量
30g
30g
40g
40g
水的质量
100g
100g
100g
100g
溶解度
20g
33g
20g
33g
48g
48g
33g
三、重点试题的分析和讲评
?




温度
10℃
10℃
30℃
30℃
固体种类
KNO3
NaCl
KNO3
NaCl
固体质量
30g
30g
40g
40g
水的质量
100g
100g
100g
100g
溶解度
20g
33g
48g
33g
溶质质量
20g
30g
40g
33g
三、重点试题的分析和讲评
?




水的质量
100g
100g
100g
100g
溶解度
20g
33g
48g
33g
溶质质量
20g
30g
40g
33g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质质量:①=②
B.
溶液质量:②>③
C.
溶质质量分数:③>④
D.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①=③

×
C
×
×
12.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
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曲线①是CO2溶解和与水反应的
综合结果
B.
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
能与NaOH反应
C.
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
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
其曲线在①上方

三、重点试题的分析和讲评
12.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
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曲线①是CO2溶解和与水反应的
综合结果
B.
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
能与NaOH反应
C.
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
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
其曲线在①上方


三、重点试题的分析和讲评
12.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
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曲线①是CO2溶解和与水反应的
综合结果
B.
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
能与NaOH反应
C.
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
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
其曲线在①上方



三、重点试题的分析和讲评
12.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
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曲线①是CO2溶解和与水反应的
综合结果
B.
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
能与NaOH反应
C.
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
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
其曲线在①上方



×
D
三、重点试题的分析和讲评
22.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1)从长颈漏斗注入过氧化氢溶液,乙中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2)甲、丙中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

甲中白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丙中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重点试题的分析和讲评
〖科学探究〗
24.兴趣小组同学尝试用红心火龙果汁、发酵粉和面粉制作
“紫红色花卷”。蒸熟后,却发现花卷变成了黄色。他们
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红心火龙果汁含天然色素,呈紫红色,受热易分解。
②发酵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猜想与假设】
Ⅰ.紫红色花卷变黄与温度升高有关
Ⅱ.紫红色花卷变黄与发酵粉有关
三、重点试题的分析和讲评
实验1:探究影响紫红色花卷变黄的因素。
序号
1-1
1-2
1-3
1-4
用品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操作
加热
不加热
加热
不加热
现象
从紫红变红棕色
仍为紫红色
从紫红变黄色
仍为紫红色
实验2:继续探究实验1-3中花卷变黄的原因。
序号
2-1
2-2
2-3
实验过程
10
mL
NaHCO3溶液
pH=8
?
红心火龙果汁
10
mL
Na2CO3溶液
pH=10
?
红心火龙果汁?
10
mL
Na2CO3溶液
调至pH=12
?
红心火龙果汁
现象
颜色无明显变化
一段时间后变黄色
较短时间后变黄色
(2)实验1-1出现“从紫红色变红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3)综合实验1,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5)综合实验2,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6)下列关于制作紫红色花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当使用火龙果汁染色时,通过控制发酵粉的用量可以蒸出紫红色花卷
B.
换用受热不易分解的紫红色果汁或紫薯汁,有可能蒸出紫红色花卷
C.
酸碱性可能会影响蒸出花卷的颜色
真实情景提出问题
提出猜想
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记录现象或数据
实验结论
解决真实问题
反思评价
实验1:探究影响紫红色花卷变黄的因素。
实验2:继续探究实验1-3中花卷变黄的原因。
(2)实验1-1出现“从紫红色变红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3)综合实验1,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5)综合实验2,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6)下列关于制作紫红色花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当使用火龙果汁染色时,通过控制发酵粉的用量
可以蒸出紫红色花卷
B.
换用受热不易分解的紫红色果汁或紫薯汁,
有可能蒸出紫红色花卷
C.
酸碱性可能会影响蒸出花卷的颜色
目的
设计
现象
结论
找到证据
进行推理
序号
1-1
1-2
1-3
1-4
用品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操作
加热
不加热
加热
不加热
现象
从紫红变红棕色
仍为紫红色
从紫红变黄色
仍为紫红色
实验1:探究影响紫红色花卷变黄的因素。
(2)实验1-1出现“从紫红色变红棕色”的原因
是_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红心火龙果汁含天然色素,呈紫红色,受热易分解。
序号
1-1
1-2
1-3
1-4
用品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操作
加热
不加热
加热
不加热
现象
从紫红变红棕色
仍为紫红色
从紫红变黄色
仍为紫红色
实验1:探究影响紫红色花卷变黄的因素。
(2)实验1-1出现“从紫红色变红棕色”的原因
是_________

序号
1-1
1-2
1-3
1-4
用品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操作
加热
不加热
加热
不加热
现象
从紫红变红棕色
仍为紫红色
从紫红变黄色
仍为紫红色
实验1:探究影响紫红色花卷变黄的因素。
(2)实验1-1出现“从紫红色变红棕色”的原因
是_________

查阅资料
实验操作
序号
1-1
1-2
1-3
1-4
用品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操作
加热
不加热
加热
不加热
现象
从紫红变红棕色
仍为紫红色
从紫红变黄色
仍为紫红色
实验1:探究影响紫红色花卷变黄的因素。
(3)综合实验1,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影响紫红色花卷变黄的因素是
甲同学的解题思路
我觉得----
1.观察“用品”那行可以看到:
都有“红心火龙果汁”和“面粉”,所以它们不是研究的变量。
有些有“发酵粉”,有些没有“发酵粉”,所以它是研究的变量。
2.观察“操作”那行可以看到:
有些“加热”,有些
“不加热”,所以它也是研究的变量。
序号
1-1
1-2
1-3
1-4
用品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操作
加热
不加热
加热
不加热
现象
从紫红变红棕色
仍为紫红色
从紫红变黄色
仍为紫红色
序号
1-1
1-2
1-3
1-4
用品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操作
加热
不加热
加热
不加热
现象
从紫红变红棕色
仍为紫红色
从紫红变黄色
仍为紫红色
实验1:探究影响紫红色花卷变黄的因素。
(3)综合实验1,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影响紫红色花卷变黄的因素是
发酵粉和是否加热
甲同学的解题思路
实验1:探究影响紫红色花卷变黄的因素。
我觉得----
1.在寻找“自变量”之前,要先明确“因变量”--也就是“实验目的”
2.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影响紫红色花卷“变黄”的因素
我们就应该将“现象”的“从紫红变黄色”设置为要求的对象
3.然后再根据“因变量”,寻找使其发生变化的“自变量”
乙同学的想法
序号
1-1
1-2
1-3
1-4
用品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操作
加热
不加热
加热
不加热
现象
从紫红变红棕色
仍为紫红色
从紫红变黄色
仍为紫红色
序号
1-1
1-2
1-3
1-4
用品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发酵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发酵粉
操作
加热
不加热
加热
不加热
现象
从紫红变红棕色
仍为紫红色
从紫红变黄色
仍为紫红色
实验1:探究影响紫红色花卷变黄的因素。
(3)综合实验1,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影响紫红色花卷变黄的因素是
发酵粉和加热
因变量
自变量
不变量
因变量
自变量
丙同学的解题思路
【猜想与假设】
Ⅰ.紫红色花卷变黄与温度升高有关
Ⅱ.紫红色花卷变黄与发酵粉有关
丁同学的解题思路
序号
2-1
2-2
2-3
实验
过程
10mLNaHCO3溶液
pH=8
?
红心火龙果汁
10mLNa2CO3溶液
pH=10
?
红心火龙果汁?
10mLNa2CO3溶液
调至pH=12
?
红心火龙果汁
现象
颜色无明显变化
一段时间后变黄色
较短时间后变黄色
实验2:继续探究实验1-3中花卷变黄的原因。
(5)综合实验2,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花卷变黄的原因是
因变量
自变量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pH增大
序号
2-1
2-2
2-3
实验过程
10mLNaHCO3溶液
pH=8
?
红心火龙果汁
10mLNa2CO3溶液
pH=10
?
红心火龙果汁?
10mLNa2CO3溶液
调至pH=12
?
红心火龙果汁
现象
颜色无明显变化
一段时间后变黄色
较短时间后变黄色
实验2:继续探究实验1-3中花卷变黄的原因。
(5)综合实验2,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花卷变黄的原因是
序号
1-3
用品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操作
加热
现象
从紫红变黄色
【查阅资料】②发酵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6)下列关于制作紫红色花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当使用火龙果汁染色时,通过控制发酵粉的用量
可以蒸出紫红色花卷
B.
换用受热不易分解的紫红色果汁或紫薯汁,有可
能蒸出紫红色花卷
C.
酸碱性可能会影响蒸出花卷的颜色
有依据
BC

×

真实情景提出问题
提出猜想
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记录现象或数据
实验结论
解决真实问题
反思评价
找到证据
进行推理
资料
建立关联
模拟考试后的学习策略
通过成绩比较和答题分析,全面客观地分析化学学习的优势与薄弱
精准诊断
针对薄弱组块、题型等进行专项训练,形成解题思路和方法
专项突破
总结规范解题的过程和方法,养成严谨作答的习惯
严格落实教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海淀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讲评
学科
化学
学段:
初中
年级
初三
教材
书名:化学(九年级)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明确科学探究的逻辑以及解答科学探究题目的策略和方法。
认识并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有序分析实验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
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结论的相关性。
教学重点:
认识并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有序分析实验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
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结论的相关性。
教学难点:
明确科学探究的逻辑以及解答科学探究题目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
意图
课前
准备
1.进行一模测试结果的数据分析,找到得分率较低的题目:11、12及科学探究(3)(5)(6),重点讲评科学探究题。
2.试卷讲评课前,由学生自己书写“科学探究”每个问题的答题思路。课前进行归类分析,总结错因。
明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环节一
梳理
探究逻辑
1.展示数据分析,聚焦主要问题:科学探究。
2.梳理科学探究中的逻辑。
明确科学探究的逻辑。
环节二
学会
“找证据”
1.展示(2)的三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和策略,总结“找证据”的方法。
2.展示(3)不能找全证据的错误答案,请相应同学谈谈自己的解题思路。
3.其他同学补充,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
4.小结“找证据(变量)”的策略和方法:
①“结论”中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
②结论和目的密切相关,要明确实验目的。
③变化结果为因变量,变化条件为自变量,不变条件是不进行研究、但要控制成相同的量。
④研究自变量应该逐一进行,每2个实验可以对比研究一个自变量。
5.优化解题思路:
(1)采用“√ⅹ法”
(2)关注“猜想”
认识并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有序分析实验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并完整呈现到结论中。
环节三
学会
“会推理”
1.展示找到变量的解答,没有得分,为什么?
2.思辨明确:实验2目的是探究花卷变黄的“原因”,而不是“因素”,需要用证据进行化学推理,得出精准答案。
3.通过展示正确的思路,明确作为科学探究的最后一题,需要统观整个实验,依据已得证据通过化学推理,解决具体问题。
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结论的相关性。
能够依据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实际问题。
环节四
理解
探究逻辑
在理解和应用后,再次回顾科学探究中的逻辑,体会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分析、解释、推理,强调解答题目的策略和方法:找证据、会推理、看信息、建关联。
明确解答科学探究题目的策略和方法。《海淀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讲评》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明确科学探究的逻辑以及解答科学探究题目的策略和方法。
认识并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有序分析实验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
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结论的相关性。
初步学会依据考试结果进行自我诊断和规划后续复习的重点内容。
【课前预习任务】
完成附件中的2019年海淀区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并根据答案评阅。
【课上学习任务】
依据下列实验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回答10~11题。




温度
10℃
10℃
30℃
30℃
固体种类
KNO3
NaCl
KNO3
NaCl
固体质量
30g
30g
40g
40g
水的质量
100g
100g
100g
100g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质质量:①=②
B.
溶液质量:②>③
C.
溶质质量分数:③>④
D.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①=③
解题思路:
12.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
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B.
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C.
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
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
解题思路:
22.(2分)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1)从长颈漏斗注入过氧化氢溶液,乙中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2)甲、丙中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24.
兴趣小组同学尝试用红心火龙果汁、发酵粉和面粉制作“紫红色花卷”。蒸熟后,却发现花卷变成了黄色。他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红心火龙果汁含天然色素,呈紫红色,受热易分解。
②发酵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猜想与假设】
Ⅰ.紫红色花卷变黄与温度升高有关
Ⅱ.紫红色花卷变黄与发酵粉有关
实验1:探究影响紫红色花卷变黄的因素。
序号
1-1
1-2
1-3
1-4
用品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操作
加热
不加热
加热
不加热
现象
从紫红变红棕色
仍为紫红色
从紫红变黄色
仍为紫红色
(1)碳酸氢钠的俗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1出现“从紫红色变红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实验1,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继续探究实验1-3中花卷变黄的原因。
序号
2-1
2-2
2-3
实验过程
现象
颜色无明显变化
一段时间后变黄色
较短时间后变黄色
(4)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实验2,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关于制作紫红色花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当使用火龙果汁染色时,通过控制发酵粉的用量可以蒸出紫红色花卷
B.
换用受热不易分解的紫红色果汁或紫薯汁,有可能蒸出紫红色花卷
C.
酸碱性可能会影响蒸出花卷的颜色
我认为,在科学探究题目中寻找证据的方法有:
我认识到:实验结论和
密切相关。
【课后作业】
兴趣小组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发现反应开始时铁锈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为黄色,一段时间后变为浅绿色。
【查阅资料】FeCl3的溶液呈黄色
甲同学认为生成的FeCl3可能与试管中的物质继续反应,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1-1
实验1-2
实验1-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始终为黄色
长时间放置,溶液逐渐从黄色变浅绿色
长时间放置,产生红褐色沉淀
(1)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分析实验1,溶液从黄色变浅绿色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用生锈程度相同的锈铁钉、5
mL盐酸探究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因素。
实验编号
所用试剂
实验现象
反应开始时
24h后
2-1
铁锈和2%盐酸
铁锈、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铁锈消失,溶液变黄色
2-2
生锈铁钉和
2%盐酸
生锈铁钉、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铁锈消失,溶液变浅绿色
2-3
生锈铁钉和
6%盐酸
铁钉表面有少量气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逐渐由无色变浅黄色
溶液变为浅绿色
2-4
生锈铁钉和
10%盐酸
铁钉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很快由无色变黄色
溶液变为浅绿色
(4)生锈铁钉与盐酸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5)2-2中始终未观察到溶液变黄色,结合实验1和实验2推测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基于上述实验推测,下列关于工业用盐酸除铁锈的说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序号)。
A.
除铁锈时,所用盐酸的浓度越大越好
B.
在除锈过程中,生成的FeCl3对铁也有腐蚀作用
C.
用盐酸除锈时,应注意控制反应的时间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2)探究FeCl3是否会与盐酸反应
(3)酸性条件下,FeCl3与Fe发生反应,生成浅绿色的FeCl2
(FeCl3与盐酸、Fe反应,生成浅绿色的FeCl2)
(4)盐酸浓度和反应时间
(5)盐酸浓度低,产生的少量FeCl3,在酸性条件下与Fe反应被消耗
(盐酸浓度低,产生的少量FeCl3,与盐酸和Fe反应被消耗)
(6)BC
附:2019年海淀区一模试卷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1.本试卷共6页,共24道小题,满分45分。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画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Si
28
Cl
35.5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分,缺铁会引起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A.铁原子
B.铁元素
C.铁单质
D.铁离子
2.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柠檬汁(2~3)
B.牙膏(8~9)
C.西瓜汁(5~6)
D.橘子汁(3~4)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铁丝
C.蜡烛
D.红磷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称量NaCl固体
6.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
C.H2O
D.2H2
7.唐贞观年间用“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来赞誉美酒。香飘十里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盐酸用于除铁锈
C.金属用于制作导线
D.氧气用于急救
9.“捕捉”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用于制备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B.甲醇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C.反应的方程式为CO2
+
H2
CH3OH
+
H2O
D.生成的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依据下列实验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回答10~11题。




温度
10℃
10℃
30℃
30℃
固体种类
KNO3
NaCl
KNO3
NaCl
固体质量
30g
30g
40g
40g
水的质量
100g
100g
100g
100g
10.
①~④所得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质质量:①=②
B.
溶液质量:②>③
C.
溶质质量分数:③>④
D.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①=③
12.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
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B.
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C.
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
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3分)
〖生活现象解释〗
13.(1分)补齐连线。从13-A或13-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13-A计分。
13-A
物质-用途
13-B
食物-营养素
烧碱
炉具清洁剂
食盐
制冷剂
干冰
生理盐水
蛋清
维生素
馒头
蛋白质
菠菜
糖类
14.
(2分)新能源逐渐走进家庭生活。右图为不同类型热水器的市场占比情况。
(1)利用新能源的是
热水器。
(2)电热水器所需的电能在我国主要来自燃煤。除
煤炭外,另外两种化石燃料是天然气和_________。
15.(2分)首钢曾经的炼铁设备将改造成冬奥滑雪大跳台,实现工业遗迹与体育文化的完美结合。
(1)首钢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CO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以水为原料进行人工造雪,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科普阅读理解〗
16.(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青铜古称“吉金”,多为金黄色,主要是铜、锡、铅的合金。因其铜锈呈青绿色,
故名青铜。运用现代仪器分析青铜器及其锈蚀成分可以帮助我们对青铜器文物进行研究和保护。
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能谱仪对我国西周晚期某墓地出土的青铜容器、兵器、乐器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其中锡含量的分布频次如右图。
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镇国之宝”后母戊鼎西南足部位的锈蚀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锈蚀成分
样品编号
Cu2Cl(OH)3
Cu2O
Cu2CO3(OH)2
SnO2
其他
1
98%
2%
0
0
0
2
5%
95%
0
0
0
3
29%
34%
12%
0
25%
4
61%
0
4%
9%
26%
上述成分中,碱式氯化铜[Cu2Cl(OH)3]对青铜文物的危害极大,器物一旦沾染上这种物质,在环境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像患上瘟疫一样传染和蔓延,将会造成溃烂、穿孔,直至彻底瓦解。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青铜名称的由来是

(2)由锡含量的分布频次图推断,某件青铜兵器的锡含量可能是
(填字母序
号,下同)。
A.
4%
B.
10%
C.
18%
D.
26%
(3)后母戊鼎西南足上的锈蚀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4)碱式氯化铜[Cu2Cl(OH)3]的生成与环境中的氧气、水和
密切相关。
A.
氯化物
B.
二氧化碳
C.

D.
氮气
(5)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青铜器的锡含量可能与用途有关
B.
珍贵的青铜器应保存在绝氧、干燥的环境中
C.
保护青铜器时,无须关注环境中的氯化物
D.
后母戊鼎西南足的锈蚀样品中都含有Cu2Cl(OH)3和Cu2CO3(OH)2
〖生产实际分析〗
17.(2分)工业上用石灰石等物质为原料制备轻质碳酸钙,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碳化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窑气是纯净物
B.
浆池的作用之一是分离生石灰中的杂质
C.
得到的轻质碳酸钙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高
18.
(3分)高纯度硅(Si)是集成电路核心电子元器件的主要材料。工业上冶炼粗硅(Si和
杂质)制取高纯度硅的简易流程如图所示。
(1)①中反应为SiO2
+
2C
Si
+
2CO↑,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


(2)②中发生了化合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④中反应为SiCl4
+
2H2
Si
+
4HCl,若要制得28
t
高纯度硅,理论上需
要的氢气质量为
t。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19.(2分)实验室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CO2。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检验CO2是否集满的操作为_________。
20.(2分)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加热粗铜丝
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
(1)上述实验说明铜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_________。
21.(3分)用下图所示实验研究CO2的性质。
(1)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
(2)B中紫色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
(3)C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C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22.(2分)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1)从长颈漏斗注入过氧化氢溶液,乙中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2)甲、丙中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23.(3分)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1)能证明甲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2)乙中可观察到白色浑浊,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丙中铁片上有红色固体析出,银片无明显变化。由该实验过程推断,金属活动性由
强到弱为________。
〖科学探究〗
24.(6分)兴趣小组同学尝试用红心火龙果汁、发酵粉和面粉制作
“紫红色花卷”。蒸熟后,却发现花卷变成了黄色。他们对此
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红心火龙果汁含天然色素,呈紫红色,受热易分解。
②发酵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
二氧化碳
【猜想与假设】
Ⅰ.紫红色花卷变黄与温度升高有关
Ⅱ.紫红色花卷变黄与发酵粉有关
实验1:探究影响紫红色花卷变黄的因素。
序号
1-1
1-2
1-3
1-4
用品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红心火龙果汁、
面粉、发酵粉
操作
加热
不加热
加热
不加热
现象
从紫红变红棕色
仍为紫红色
从紫红变黄色
仍为紫红色
(1)碳酸氢钠的俗称是__________。
(2)实验1-1出现“从紫红色变红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
(3)综合实验1,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实验2:继续探究实验1-3中花卷变黄的原因。
序号
2-1
2-2
2-3
实验过程
现象
颜色无明显变化
一段时间后变黄色
较短时间后变黄色
(4)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5)综合实验2,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6)下列关于制作紫红色花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当使用火龙果汁染色时,通过控制发酵粉的用量可以蒸出紫红色花卷
B.
换用受热不易分解的紫红色果汁或紫薯汁,有可能蒸出紫红色花卷
C.
酸碱性可能会影响蒸出花卷的颜色
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B
B
A
D
C
C
B
D
C
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评阅非选择题时请注意:
除特别标明外,其余每空均为1分。
文字表述题中划线部分为给分点,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方程式中的产物漏写“↑”或“↓”不扣分。化学专用词汇若出现错别字为0分。
13.
13-A物质-用途
13-B
食物-营养素
烧碱
炉具清洁剂
食盐
制冷剂
干冰
生理盐水
蛋清
维生素
馒头
蛋白质
菠菜
糖类
14.
(1)太阳能
(2)石油
15.
(1)Fe2O3
+
3CO
2Fe
+
3CO2
(2)物理
16.
(1)其铜锈呈青绿色
(2)C
(3)Cu2O、SnO2
(4)A
(5)CD
17.
(1)Ca(OH)2
+
CO2
CaCO3↓
+
H2O
(2)BC
18.
(1)Si、C
(2)Si
+
2Cl2
SiCl4
(3)4
19.
(1)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20.
(1)导热性
(2)玻璃管中水面上升至刻度1处(或其它合理答案)
21.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3)盐酸/硫酸
22.
(1)2H2O2
2H2O
+
O2↑
(2)甲中温度未达白磷着火点,丙中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
23.
(1)红色溶液逐渐变无色
(2)Ca(OH)2
+
Na2CO3
CaCO3↓+
2NaOH
(3)Fe>Cu>Ag
24.
(1)小苏打
(2)加热(使色素分解)
(3)紫红色花卷变黄与温度升高和发酵粉都有关(两猜想均正确)
(4)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5)碳酸氢钠分解为碳酸钠,pH升高使火龙果汁更易变黄
(6)B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