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九年级全册人教版物理
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7题;共21分)
1.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需要选用导热性能较好的物质制造的是(
???)
A.?炒菜锅????????????????????????????????B.?吃饭碗????????????????????????????????C.?保温杯????????????????????????????????D.?防寒服
2.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和做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B.?某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3.下列有关热学现象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
A.?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内能为零
B.?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间隙????????????????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可以不变
C.?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D.?温度越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5.下列事例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打磨刀具???????????????????????????B.?冰川融化
C.?烤火取暖????????????????????????????D.?冰棒解暑
6.下列关于温度与内能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炒菜时,用铲子在锅内反复翻炒,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来增加菜的内能的
B.?用锤子敲打钉子时,钉子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钉子内能的
C.?松开用气筒打足气的气球进行放气,会发现气球口处有小水珠,这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造成的
D.?旋开常温的可乐瓶盖,会在瓶口处看到“白气”,这是瓶内可乐汽化成的水蒸气
7.如图3所示是一个空气压缩引火仪。在厚壁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硝化棉,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棉花会被点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当活塞向下压时,玻璃筒内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小
B.?当活塞向下压时,对玻璃筒内棉花做功,温度升高
C.?向下压活塞时,快压和慢压的效果相同,因为压缩气体做的功相同
D.?硝化棉被点燃的原理与擦燃火柴的原理相似
二、填空题(共7题;共33分)
8.汽车匀速上坡时机械能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水温度升高了10℃,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水沸腾后,盖在试管口上的塞子会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此时能量转化情况与四冲程汽油机的________冲程类似。
9.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在压缩冲程中,气体的温度升高,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加内能的.为了降低汽缸体的温度,汽缸外有一个水箱体,使汽缸被水包围着,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减少汽缸内能的,用水来包围汽缸是因为水的________.
10.2020年4月30日下午,自然资源部在珠峰大本营宣布2020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陕西8名国测一大队队员将随队一起向顶峰进发。珠峰营地用普通锅无法煮熟食物,是因为营地的大气压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低于100℃。为此,营地提前准备了陕西小吃—肉夹馍,队员们回到营地后就闻到了锅中正在加热的肉夹馍的香气,说明分子________,用锅加热肉夹馍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肉夹馍的内能。
11.热熔胶枪是手工制作中常用的工具。如图所示,扣动扳机通电后胶枪中的发热体能够发热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的,用它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________现象。
12.将温度传感器放在篮球气嘴处,当篮球放气时,发现气嘴处温度会下降.对此现象的解释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________;这个现象与乙、丙中________装置的原理是一致的.
13.如图所示,在气缸A中密封有压缩空气,B是一种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C是一个温度计。若活塞与气缸壁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将看到的现象:
(1)活塞将向________(填“左”或“右”)运动;
(2)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因为________。
14.图所示的两个演示实验中,甲图表示的是将接触面被削平的两个铅块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重物,铅块也不分开。乙图表示的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会使硝化棉燃烧起来。甲图的现象
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乙图的现象说明对玻璃筒内的空气做功时,其________增加(选填“内能”或“热量”),温度升高。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0分)
15.研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小明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甲:如图所示,将装有少量乙醚的薄壁金属管固定于桌面,用橡皮塞塞紧,来回快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橡皮塞从管口飞出。
实验乙:如图所示,用气筒不断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内用力打气,可观察到瓶塞从瓶口跳出,此时瓶内有白雾产生。
(1)在甲实验中:橡皮塞从管口飞出,是_____的内能转化为橡皮塞的机械能。
A.皮绳
B.金属管
C.橡皮塞
D.乙醚气体
(2)在乙实验中: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瓶内有白雾产生,这时瓶内气体的内能_____,温度降低,发生了液化现象。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16.如图所示,下列四个实验都是同学们做过的实验,请回答:
(1)图甲说明通过________方式使物体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图乙所示现象叫________,表明分子在________。
(3)图丙所示现象主要是因为铅块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选填“引”或或“斥)力。
(4)如图丁,向装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会看到瓶口出现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
17.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的初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秒表测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其中________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________min?
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
(2)思考: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_____。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降低
(3)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方式________的冷却效果较好。
四、综合题(共3题;共26分)
18.半导体材料有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两种,除了可以用于各种电子元器件外,还可以用制冷材料.如图是一个半导体制冷单元的原理图,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上端和铜片A连接,下端分别与铜片B连接后接到直流电源的两端,此时电路的电路流方向是从N型半导体经铜片A流向P型半导体,铜片A会从空气吸收热量,铜片B会向空气放出热量;反之,改变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方向,使电流方向从P型半导体经铜片A流向N型半导体,这时铜片A会向空气释放热量,铜片B会从空气吸收热量.由于半个制冷单元制冷量小,为了满足实际需要,需要多个制冷单元同时工作.(注:交流电源大小方向随时间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若要使一个电冰箱内的温度下降,铜片A置于电冰箱的________,铜片B置于电冰箱________(前两空选填“箱内”、“箱外”),这就是半导体冰箱的工作原理,若将图中的电源换成交流电源,此时电冰箱能否正常制冷?
答:________.
(2)若将图中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位置互换,其它条件不变,则铜片A上表面空气的温度将________.
19.晓松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气压式喷雾器和数字式温度计验证“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关系”(如图)喷雾器中装一定量的水
(1)先安装好器材,关闭喷雾器的阀门,用数字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空气的温度,如图(a),手压活塞快速打气,如图(b)所示。
实验现象:________?。
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
(2)然后,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的水,如图(c)所示。c瓶与b瓶比较,水的________(选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变________。
(3)(a)(b)(c)三瓶中的水内能最大的是________瓶,
。
20.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物体温度越高其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就越大。某一物体,当其体积发生变化时,分子之间的距离就会发生相应地变化,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也随之改变,这就导致分子只能得改变,所以,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它影响着物体内部数目的多少)、体积、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
阅读了上述材料,想必你对物体内能增减的微观原因了解清楚了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拧开氧气瓶的减压阀,氧气从瓶中冲出时,氧气的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是氧气内能中的哪部分发生了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砂纸打磨铁棒,过一会儿,主要是铁棒内能中哪部分发生了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室温下的水加热时,水的内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微观上看,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质量相同的48℃的固态海波和48℃的液态海波相比较,哪个内能大?________;它们内能不同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具体来讲,多出的这部分能量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A.利用锅炒菜时,需要导热性好的材料,菜才能熟,A符合题意;
B.吃饭的碗若导热性好,易烫手,导热性差更好,B不符合题意;
C.保温杯若导热性好,热量易散失,不能保温,C不符合题意;
D.防寒服导热性差,易保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需要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时,需要导热性好的材料。
2.【答案】
A
【解析】【解答】A.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温度是状态量,不能传递,A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B.同一物体分子个数是一定的,当温度降低时,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则分子的动能就越小,从而物体的内能减小,由于铁块的质量不变,因此铁块的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B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晶体在熔化过程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C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物体温度升高,可能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它做了功,D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物体的内能和温度、质量、状态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可能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它做了功。
3.【答案】
B
【解析】【解答】A.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内能,A不符合题意;
B.由
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因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多,B符合题意;
C.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C不符合题意;
D.改变内能方式有两种,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所以物体的内能增加,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故答案为:B。
【分析】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质量和初温相同,升高相同温度,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多;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改变内能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4.【答案】
B
【解析】【解答】A.实验表明,扩散现象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间进行,不仅能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也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A不符合题意;
B.内能增加温度可能保持不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B符合题意;
C.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C不符合题意;
D.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含有”、“具有”多少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内能增加,但是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有确定的熔点。
5.【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打磨刀具时,要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B、冰川融化时,冰从太阳光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C、烤火取暖时,人体从火焰上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D、吃冰棒时,冰棍从人体上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综上可知,A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BCD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故答案为:A。
【分析】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是热传递。
6.【答案】
C
【解析】【解答】炒菜时用铲子翻炒是为了使菜受热均匀,主要还是通过炉灶加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菜的内能,没有炉灶仅利用铲子翻炒无法使菜变熟。用锤子敲打钉子,是锤子对钉子做功,使钉子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气球内充入的是压缩空气,松开气球口,气球内气体对外做功,使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球口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气球口。D选项中打开可乐瓶盖,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体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故此题选C。
【分析】本题是改变内能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要分清改变内能的方法,以及内能大小的变化。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7.【答案】
D
【解析】【解答】在此实验中,活塞在压缩空气做功,并没有对硝化棉做功。当活塞向下压时,玻璃筒内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大。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要将活塞用力迅速向下压,在压缩空气时,活塞并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压时用力较大,做功较多;同时快压的时间短,尽量减少由于热传递使筒内空气内能减少。擦燃火柴是利用了火柴与擦纸摩擦生热,温度升高点燃火柴,它也是采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故此题选D。
【分析】该题考查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探究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使棉花点燃是利用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硝化棉在筒内温度随之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它是利用了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增加物体的内能。
二、填空题
8.【答案】
增大;热传递;做功
【解析】【解答】解:(1)汽车匀速上坡时速度不变,质量不变,故动能不变;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所以机械能增大;(2)试管内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了10℃,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3)水沸腾后,盖在试管口上的塞子会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二者能量转化情况类似。
故答案为:增大;热传递;做功。
【分析】匀速运动时动能不变,高度增大时重力势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利用了热传递改变内能,内能对外做功和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9.【答案】
做功;热传递;比热容大
【解析】【解答】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压缩冲程中,活塞由上向下压缩气缸内的空气,即对空气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气缸内物质的内能;同时为了避免汽油机在工作时温度升得太高,在设计制造时,汽缸外有一个水套,让汽缸被水包围着,即通过水吸收热量而使得气缸温度降低,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在这里我们之所以选择用水作为冷却剂,源于水的比热容最大,即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的液体相比较时,若都是升高1℃时,水能吸收的热量最多,故用水冷却效果最好.
【分析】能量的转移是热传递,能量的转化是做功,水的比热容较大,吸热效果好。
10.【答案】
小于;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热传递
【解析】【解答】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珠峰营地海拔较高,气压比较低,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因液体沸点会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使得水的沸点小于100℃。队员们回到营地后就闻到了锅中正在加热的肉夹馍的香气,是因为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向四周扩散,使队员们闻到香气。用锅加热肉夹馍,是能量的转移,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肉夹馍的内能。
【分析】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分子是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11.【答案】
做功;扩散
【解析】【解答】
解:(1)热熔胶枪扣动扳机通电后,热熔胶枪中的发热体能够发热是利用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2)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熔胶的气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答案为:做功;扩散。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2.【答案】
减少;乙
【解析】【解答】将温度传感器放在篮球气嘴处,当篮球放气时,发现气嘴处温度会下降,是因为篮球内的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乙装置中,当揿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时,酒精会燃烧,酒精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体积膨胀,对外做功,燃气的内能减少,内能转化为盒盖的机械能,使盒盖飞出去。
丙装置中,用力将活塞迅速向下压,棉絮燃烧起来;说明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压缩过程中,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
因此在乙和丙两个装置中,乙装置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与题干描述的篮球气嘴处温度降低的原理相同。
【分析】篮球内的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乙装置中,体积膨胀,对外做功,燃气的内能减少,内能转化为盒盖的机械能,使盒盖飞出去,丙装置中,用力将活塞迅速向下压,棉絮燃烧起来;说明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压缩过程中,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
13.【答案】
(1)右
(2)降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当销钉拔去后,气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右运动;
(2)气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分析】(1)气体向外膨胀,对物体做功;
???????(2)气体向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14.【答案】
引力;内能
【解析】【解答】将接触面被削平的两个铅块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重物也不分开,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机械能转化为筒内空气的内能,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达到棉花的燃点后,棉花会燃烧。
故答案为:引力;内能。
【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气体被压缩内能增大。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1)D
(2)B
【解析】【解答】(1)橡皮塞从管口飞出,这一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将乙醚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橡皮塞的机械能.(2)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瓶内有白雾产生,这是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发生了液化现象.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6.【答案】
(1)做功;增大
(2)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引
(4)白雾;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解析】【解答】解:(1)甲图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起来,是做功增加了棉花的内能;(2)乙图先用玻璃板隔开一瓶空气和一瓶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去中间玻璃板后,过一会儿下方玻璃杯中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变浅,上方玻璃杯中的空气颜色变深,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丙图将接触面被削平的两个铅块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重物也不分开,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4)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瓶内气压增大,当气压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受温度减低的影响,瓶口周围的气体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是看到的白雾。
故答案为:(1)做功;增大;(2)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引;(4)白雾;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分析】(1)(4)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第二种是热传递,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
(2)(3)该题目考查的是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结合题目的表述分析即可。
17.【答案】
(1)②;14;随时间的变化热奶温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
(2)A
(3)①
【解析】【解答】(1)首先掌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直到二者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止,即达到热平衡,然后由图象中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即可.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热奶的温度比水温高,热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容器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则由图象可知:热奶的温度随时间降低的是曲线②.
热奶和容器中的水发生热传递时,直到二者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止;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开始的5分钟温度极速降低,5-10分钟降低的比较缓慢,而10-15分钟内温度只降低几摄氏度,所以变化特点是随时间的变化热奶温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并且能从图上看出第14分钟两者的温度相同了.(2)参考这个实验的图象,沸水放在房间里,和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应该相似,即是先快后慢的规律.(3)一杯热奶咖啡冷却时,根据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先快后慢的规律可知:开始时温度自然降低的快,不必加冷牛奶,5min后在温度降低比较缓慢的时候再加一匙冷牛奶,效果会比一开始就加冷牛奶到热咖啡中好一些.
故答案为:(1)②;14;随时间的变化热奶温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2)A;(3)①
【分析】(1)当两个物体存在温度差时,热量就会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2)发生热传递时,两个物体的温度差越大,传递热量越快,温度差越小,传递热量越小;
(3)结合第二问的结论分析求解即可。
四、综合题
18.【答案】
(1)箱内;箱外;不能
(2)上升
【解析】【解答】(1)由短文提供的信息可知,①电路的电路流方向是从N型半导体铜片A流向P型半导体,铜片A会从空气吸收热量,应置于冰箱的箱内,从冰箱内吸收热量,使电冰箱箱内的温度下降;铜片B会向空气放出热量,应置于冰箱的箱外;②铜片B会向空气放出热量,应置于冰箱箱外,把从箱内吸收的热量散发掉,达到制冷的目的;③交流电源的电流方向是变化的,这样吸热和放热的状态就会不断改变,不能使吸热的部分恒定保持吸热状态,不能使放热的地方恒定保持放热状态.(2)①将图中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位置互换,这时电流方向从P型半导体铜片A流向N型半导体,这时铜片A会向空气释放热量,使得铜片A上表面空气的温度上升.
【分析】(1)要解答此题需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特点单向通电性,加以运用.通电后有一面是吸热(制冷),一面是散热(将吸的热量散掉).由于交流电源电压较大,且电流方向不断变化,不能直接使用.(2)将图中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位置互换,这时电流方向从P型半导体铜片A流向N型半导体,这时铜片A会向空气释放热量,铜片B会从空气吸收热量;
19.【答案】
(1)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大;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2)分子动能;小
(3)(b)
【解析】【解答】(1)用手压活塞快速打气,可看出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大了;所以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2)c与b相比,由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可知,水的温度降低了,即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3)由a到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由b到c,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所以b瓶中水的内能最大。
故答案为:(1)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大;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2)分子动能;小。(3)(b)
【分析】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20.【答案】
(1)氧气的内能减小;分子势能减小
(2)分子动能增大
(3)水的内能增大;水分子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大
(4)48℃的液态海波的内能大;物体的状态不同;分子势能
【解析】【解答】(1)拧开氧气瓶的减压阀,氧气从瓶中冲出时,氧气对外做功,氧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氧气的内能减小;在此过程中,氧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不变,质量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势能减小。(2)用砂纸打磨铁棒,铁棒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铁棒的内能;在此过程中,铁棒的温度升高,铁棒体积不变,所以铁棒中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势能保持不变;(3)给水加热时,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从微观上看,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分子动能的增加;(4)48℃的液态海波内能大,因为48℃的固态海波变为48℃的液态海波,这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所以是48℃的液态海波内能大;它们内能不同的原因是物体的状态不同;48℃的固态海波变为48℃的液态海波,温度不变,所以分子动能是不变的;分子间的距离和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所以分子势能增大,多出的这部分能量就是以分子势能的形式存在的。
【分析】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和质量、温度、状态有关,质量影响分子的个数,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速度;状态影响分子相对的距离,分子个数越多,速度越大、相对距离越大,内能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