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现象磁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有两根大头针被磁铁一端吸引,悬在磁铁下方,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的是
A.
B.
C.
D.
如图所示,某同学研究磁体间相互作用力大小时,用测力计吊着一磁体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型磁铁的A端移到B端的过程中,能表示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图是
A.
B.
C.
D.
爱因斯坦曾说过,“磁场”在物理学家看来“正如他坐在椅子上一样实在”。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A.
磁场是为研究问题而假想的
B.
磁场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C.
椅子一定是磁体
D.
磁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避免误差的产生
B.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移动了距离,则该力对物体一定做了功
C.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D.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物体会产生磁力的作用
关于磁体、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铜、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所吸引
B.
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
C.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
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根据图中放在磁场里的小磁针的指向小磁针黑端为N极,各图中标出的磁感线的方向和磁体名称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如图,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2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G
B.
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都为G
C.
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G
D.
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2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源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
两个轻质小球互相吸引因为它们带同种电荷
C.
可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极间相互作用增大与铁轨的摩擦力
D.
小磁针能自动指南北方向是因为受到地磁场作用
如图所示,在条形磁铁周围放有甲、乙、丙、丁可以自转动的小磁针,当它们静止时,磁针N极指向错误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列物体不会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是
A.
铝棒
B.
地球
C.
指南针
D.
通电导体
如图所示,甲乙两小磁针在一根磁铁附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小磁针左端是S极,乙小磁针左端是N极
B.
甲小磁针左端是N极,乙小磁针左端也是N极
C.
甲小磁针左端是S极,乙小磁针左端也是S极
D.
甲小磁针左端是N极,乙小磁针左端是S极
如图所示是条形磁体的磁感线分布,图中的E、F、P、Q四点中磁场最强的是。
A.
E点
B.
F点
C.
P点
D.
Q点
二、填空题
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两个条形磁体的某一端磁极,根据图中磁感线的分布,可以判断a、b为______
选填“同名”或“异名”磁极,其中a为______
极.
将一根光滑的圆木杆竖直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杆上套有三个相同的磁环磁极已标出,磁环内径略大于圆木杆的直径.在磁极间相互作用和重力的作用下,三个磁环在下列四幅图中所示位置可以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水平桌上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地球北方的那端是小磁针的______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______极附近。
如图所示,a处的磁场比b处的磁场______强弱,静止在a处的小磁针的北极指向______左右。若将此磁体在空中悬吊起来,静止时图示的右端指向地磁场的______南北极。
如图所示,重为G的小铁块在水平方向力F的作用下,沿条形磁铁的表面从N极滑到S极,在此过程中小铁块对磁铁的压力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本身具有?
?
?
?
?
?
?
?
?性的指南针受到了?
?
?
?
?
?
?
的作用,指南针静止时?
?
?
?
?
?
?
南北极指向南方
如图所示,一张百元新钞票好像被一支笔“戳通”了。实际上这张新钞票依然完好无损,这里应用了磁现象的有关知识。原来,这支笔的笔杆纸币的下方与笔头纸币的上方可以互相分离,笔杆与笔头相连的一端内部装有小磁铁,则笔头内的材料可能含有_____选填“铜”、“铁”或“塑料”。若想探究笔头内材料是否有磁性,现提供下列器材:小磁针、大头针、碎纸屑,其中可用来完成探究任务的有______填序号。
三、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司南是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一种指南针,如图甲所示,它由青铜盘和磁勺组成,磁勺放置在光滑青铜盘的中心,可以自由转动。古文论衡是应篇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司南的作用,放在地上,它的勺柄静止时指向南方。磁勺能够指示方向,是利用了地磁场对磁勺的作用
若假想地磁场是由地球内部一块大磁铁产生的,图乙和丙所示的两个示意图中,能合理描述这块大磁铁的是______。
司南的勺柄应为该磁体的______选填“N”或“S”极。
某物理研究所尝试利用一块天然磁石制作一具“司南”,图丁所示为天然磁石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则应将磁石的______选填“A”、“B”、“C”或“D”处打磨成勺柄。
把天然磁石按照正确方法打磨成磁勺后,放在粗糙的木盘上,使磁勺水平自由转动直至最终静止,但磁勺勺柄总不能正确指南。将粗糙木盘换成较光滑的青铜盘才略有改善。这是因为磁勺和盘子之间的______影响了实验效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大头针被磁化后近S端都为N极,远S极端都为S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道理,符合题意;
B、大头针相互吸引说明远S端分别为异名磁极,不符合题意;
C、大头针也是相互吸引说明远S端分别为异名磁极,不符合题意;
D、大头针既不吸引,也不排斥,表现为无磁性,不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答】
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两边磁场强,中间磁场弱,从A端到条形磁铁的中间,表现为斥力,且斥力逐渐减小,所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逐渐增大,从磁铁中间到B端,表现为引力,且引力逐渐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继续逐渐增大,可知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一直增大,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答】
AB、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磁场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物质;而磁感线是为研究磁场而假想的一种模型,不是客观存在的,故A错误,B正确;
C、爱因斯坦是把椅子比作磁场,并不是说椅子就是磁场,故C错误
D、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世界,许多物质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比如磁场,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力就没有做功;故B错误;
C、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故C正确,
D、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都会产生磁力作用,而不是对所有物体都有磁力作用,故D错误。
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综合性较强。
5.【答案】C
【解答】
A.铜和铝都不是磁性材料,磁体都不能吸引,故A错误;
B.磁感线在磁场中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为了便于研究磁场,人为画的一些曲线,故B错误;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故C正确;
D.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与该点磁场的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解:图中磁体的N、S极错误,故A错误;
B.图中磁体的N、S极标错,磁感线应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故B错误;
C.图中磁体的N、S极和磁感线方向正确,故C正确;
D.图中磁体的N、S极错误,磁感线应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故D错误。
7.【答案】B
【解析】解: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2G,故A错误;
对P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上弹簧测力计的拉力、Q对P的吸引力,竖直向下的重力G,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因为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所以,
对Q点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P对Q的吸引力,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故B正确;
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8.【答案】D
【解析】解:
A、电源的作用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两个轻质小球互相吸引,则它们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故B错误;
C、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使列车从轨道上浮起,即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减小摩擦力,故C错误;
D、地球周围存在磁场,磁针能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故D正确。
9.【答案】D
【解析】解:磁场中的磁感线方向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南极,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相同。由图可以看出丁错误。
10.【答案】A
【解析】解:A、铝棒只是一个导体,只有电流通过它时,在它周围才会存在磁场,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它周围存在着磁场,即地磁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指南针是一个磁体,在它周围也存在着磁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解: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条形磁体的a端与小磁针的N极吸引是S极,b端是N极;小磁针甲和乙的左端都指向条形磁体的a端即条形磁体的S极,所以均为N极。
12.【答案】A
【解答】
条形磁铁的两端是磁极,所以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故E点磁性最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答案】同名;N
【解析】解:由图可见,磁感线从a极和b极出发,并且互相排斥,因此a、b为同名磁极,都是N极.
14.【答案】A
【解答】
A.下面两个磁环相互吸引,上面两个相互排斥,保持静止,故A正确;
B.上面两个磁环相互吸引,最上面的磁环将会向下运动,故B错误;
C.下面两个相互排斥,上面两个相互吸引,三个磁环不会保持静止,故C错误;
D.上面两个相互吸引,下面两个相互排斥,三个磁环不会保持静止,故D错误。
故选A。
15.【答案】北;南
【解析】解: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指南针总是指向南北,而且是北极指向北,南极指向南。
故答案为:北;南。
16.【答案】弱;左;南
【解析】解:磁感线越密集,该处磁场越强,越稀疏,故图中a处的磁场比b处的磁场弱;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的,所以磁体的右侧是N极,左侧是S极,故a点所放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向左;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如果将此磁体在教室中悬吊起来,静止时图示的右端指向北方,即地磁场的南极。
17.【答案】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解:小铁块在左端时,受到N极的引力较大,铁块对磁铁的压力较大;越靠近中间,磁性减弱,磁铁对铁块的作用减小,铁块对磁铁的压力减小;靠近S极,磁性增强,引力增大,铁块对磁铁的压力较大。
18.【答案】磁;地磁场;南
【解答】
地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指南针本身有磁性,放入地磁场中,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总是指南北;
因为指南针是根据地磁场的原理工作的,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而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指南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南方.
故答案为:磁;地磁场;南。
19.【答案】铁;
【解答】
笔杆上与笔头相连的一端内部装有小磁铁,笔头内的材料会被小磁铁吸引,说明该材料为磁性材料,可能含有铁;
若想探究笔头内材料是否有磁性,可以用小磁针:两小磁针的两极分别靠近笔头,若出现相互排斥的情况,则说明笔头里面有磁体,具有磁性;若出现的都是相互吸引的情况,则说明笔头里面只是铁类物质,不是磁体;若不吸引也不排斥,说明笔头里面只是非磁性材料。可用来完成探究任务;
可以用大头针:将笔头靠近大头针,若出现相互吸引的情况,则说明笔头里面有磁体,具有磁性;可用来完成探究任务;
不能用碎纸屑:将笔头靠近碎纸屑,不会出现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情况,不能用来完成探究任务;
可见可用来完成探究任务的有。
所以,可选,根据笔头能否吸引大头针的现象判断出笔头内的材料是否有磁性。
故答案为:铁;。
20.【答案】丙;S;C;摩擦力
【解答】
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铁相似,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相反,即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故丙图正确。
磁勺的勺柄指南,根据地理的南极正是地磁的N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因此,勺柄为该磁体S极。
如丁所示,根据天然磁石的磁感线分布,可判断C端是S极,也就是磁勺的勺柄。
把天然磁石打磨成的磁勺放在粗糙的木盘上,由于摩擦力较大,很难正确指示南北方向,将粗糙木盘换成较光滑的青铜盘,摩擦力减小了,能正确指示南北方向。这说明磁勺和盘子之间的摩擦力影响了实验效果。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