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眼睛和眼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眼睛和眼镜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0 22:2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5.4眼睛和眼镜
一、教材分析
《眼睛和眼镜》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等内容,它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透镜的初步知识以及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为本节课的研究作了很好的铺垫,但学生对于眼球的调焦,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情况还是比较模糊,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通过具体的视频以及模拟试验,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
??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②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物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②通过模拟类比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怎么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②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自己提出矫正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新课导入
通过显示生活中常见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图片,引导学生提出存在的疑问。然后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心灵的窗户”——眼睛
二、新课教学
探究新知
眼球的构造、原理以及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播放制作好的视频:(提出观看后结合自学说出眼球的基本构造)
结合活页教学让学生分组自学讨论完成相应内容,了解眼球构造,知道眼睛成像原理。
①眼睛相当于照相机,巨大的物体都能看到,说明成的缩小的实像,而实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只能是倒立,即眼睛成像性质为:倒立缩小实像。
②晶状体、角膜相当于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③视网膜相当于胶片(或光屏)。
教师播放眼睛成像视频
可简单解释: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然后再经过视网膜的神经调节,将图像传到大脑的神经中枢,才变为正立的。所以人的眼睛与生俱来就已习惯于这种视觉感受,看物体时,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人们的感觉就是正立的实像。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且指导学生完成白板模拟试验,然后通过学生展学和互学总结:
近视眼成因及矫正
教师出示图片
远视眼成因及矫正
教师出示图片
小结:(播放制作好的视频提出如下问题)
1、这节课学到眼睛相关的哪些知识?
2、通过学习本节课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眼睛?
指出:
·不要边走边读,不在行使的车上看书。
·不要躺在床上阅读。
·不要在过强或过弱的光线下阅读。
·看书做作业时尽量与书本保持25cm左右的距离。
·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
·不要长时间玩游戏。
?晶状体折光能力像的位置矫正
方法近视眼太厚太强在视网膜前凹透镜远视眼太薄太弱在视网膜后凸透镜
布置作业
学生通过观看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
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发言,补充了解眼球基本构造。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图片,结合活页学习课本100页内容,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组内学习结束后,选一小组学生通过展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然后其他组提出疑问,这个小组给出解答,其他小组也可以补充。
学生观察、阅读并思考、交流、总结。
眼睛看近处物体和远处物体晶状体变化和成像情况
①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使物体的清晰像成在视网膜上。
②眼睛观察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使物体的清晰像成在视网膜上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思考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交流如何去矫正,利用多媒体白板信息技术模拟其成因和矫正试验,然后利用白板给同学展示分享互学。
学生阅读教材、交流、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
六、板书设计
5.4眼睛和眼镜
1、眼球的结构
2、眼睛的成像原理
3、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4、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