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七单元综合测试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七单元综合测试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0 11:1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下面没有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句子是(

A.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B.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C.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般流了出来。
D.春天来了,天空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杏坛”泛指讲学之处,“梨园”是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
B.戏曲角色的四大行当为生、旦、净、丑。
C.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D.“妙笔生花”和“笔走龙蛇”都是用来形容文笔好的词语。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琴健 陶醉 断断续续
B.幽静 魏峨 波涛汹涌
C.照耀 一缕 巧夺天工
D.纯熟 茅屋 轻歌慢舞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人们常常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B.“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C.贝多芬是奥地利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D.《京剧趣谈》一文主要介绍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
5.文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博物馆展出了一批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B.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们班级被评为优秀集体。
C.小亮的肩头被沉重的货物压得喘不过气来。
D.小明意识到自己的骄傲自满有多么愚蠢。
二、句型转换
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改“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
3.
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4.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月光曲(节选)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8.“多纯熟”是说弹琴的_____________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_________充分表现出来了,这两个词赞美了演奏者______________的演奏技巧。
9.选文中加点的两个“您”含义不同,第一个表示___________,第二个表示_________。
10.盲姑娘为什么激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贝多芬为什么愿意为盲姑娘再弹一曲呢?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1)因为盲姑娘热爱音乐,又十分懂音乐,是他的知音。(

(2)因为贝多芬十分同情盲姑娘。(

(3)因为贝多芬对盲姑娘热爱音乐、求知若渴的心理很理解。(

(4)因为贝多芬想借机会练习一下,好使旅行演出更成功。(

课外阅读。
村庄唢呐咏叹调
在村里,奎三叔是很有威望的人,这种威望,很大程度上缘于他是村里最好的唢呐手——是“最好”,而不是“之一”,有多好?有人夸张地说,他的唢呐能使花溅泪、鸟惊心。鸟有没有惊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能让我惊心。奎三叔吹唢呐是祖传的,到他这一代是第七代。村里谁家有了红白事,就将奎三叔请去,他吹唢呐不收钱,主家只是管一顿酒,完事后奉上一条烟就行。
在红事上,奎三叔的一把唢呐吹得风生水起。婚娶的人家热热闹间,大红的对联贴起来,人们进进出出,忙并喜悦着,村庄不大,都沾亲带故的,一家的喜事,是大家的喜事,都来帮忙,分工明确,迎客的、炒菜的、端菜的、搬桌椅的、打杂的……各担其青,井然有序。奎三叔别的不忙,只吹他的唢呐。很多孩子围着他,嬉闹着。他用唢呐模仿各种鸟叫,惟妙惟肖,像是一只只鸟藏在了他的唢呐里。新娘子接来后,他的唢呐吹得更响了。《百鸟朝凤》《抬花轿》……一曲接一曲。这唢呐声,像一尾快乐的鱼,游动在村里的大街小巷、村里村外的田野上空,山听了含情,水听了含笑,路上奔跑的狗听了,会停下来朝空中多汪汪几声,喜鹊听了,喳喳得更欢。
老人们听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山村从此多了一个媳妇,她在这里扎下根来,与与村里的一个小伙子一起,栽下一柱新的炊烟,将山村本来就悠长的日子,抻得更长。
在白事上,奎三叔的唢呐低沉,声声带泪。办丧事的人家,院外墙上贴着白纸,上面三个字“当大事”,是的,这是逝者最后的一件大事了。逝者家人着素服,鸣鸣咽咽,哭得无比伤心。村里人都来为逝者送行。从此,村庄再无此人,世间再无此人。他或她,将归于一生劳作的泥土,如田野上的一棵草,寂寂然活过,又寂寂然逝去,来和去都无声无息。奎三叔的唢呐呜咽,怆然,让悲者更悲,让病者更痛,即使是一个路人听了,也会心生酸涩。这是给逝者的最好的安魂曲。
在奎三叔的唢呐声里,来的来着,去的去着。在村庄生态的天平上,红事和白事,是两颗质量差不多的砝码。
如今,我早已离开了村庄,在城市里定居下来。奎三叔也老了,把唢呐传给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唢呐吹得行云流水。
唢呐声声,那是吹给村庄的咏叹调。在这咏叹调里,村庄矗立成岁月原野上的一棵老树,一些树叶新生着,而同时一些树叶掉落着。村庄,就这样永远苍老且年轻着。
1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
行云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
13.奎三叔的唢呐声音变化多样,红事时,喷呐声__________;白事时,喷呐声____________。
14.文章题目为“村庄唢呐咏叹调”中“咏”的是___________,“叹”的是____________。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奎三叔在村里的威望很高,这全因为他是村里最好的唢呐手。
B.奎三叔喜爱吹喷呐,红白事时人们请他去,不收钱,表现了奎三叔善良淳朴的品质。
C.“从此,村庄再无此人,世间再无此人。”一种悲凉的情感透过字里行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D.在村子的红白事里,村民们共欢喜共悲伤,淳朴的民风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这道题考察学生对句子所用手法的判断。ABC答案都进行了联想和想象,D答案只是陈述事实,并没有进行联想或者想象。
2.D
【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D项错误,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笔走蛇龙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3.C
【详解】
考查词语的书写。A项琴健——琴键。B项魏峨——巍峨。D项轻歌慢舞——轻歌曼舞。
4.C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和文学常识的积累。C项说法错误,贝多芬不是奥地利的音乐家。而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他选项说法正确。
5.C
【详解】

6.D
【详解】
A.语序颠倒,“新出土的”与“两千多年前”互换位置。
B.全句无主语,去掉“使”。
C.“沉重”与“压得喘不过来气”重复,删除“沉重”。
7.1.美妙的琴声把兄妹俩陶醉了。
2.(1)伯牙摔破了木琴,剪断了琴弦,一辈子再也不弹琴了,在伯牙的心里,他认为锺子期死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之多。
3.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就‘完’了。”
4.姑娘让哥哥别难过,她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5.给大地披上了一件“银纱”
【详解】

8.
技能
感情
高超
9.
猜测
肯定
10.因为盲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即亲耳听见了贝多芬的演奏。
11.(1)√
(2)√
(3)√
【分析】
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辨析。“多纯熟”在文中盲姑娘所说的话中,所以“多纯熟”是说弹琴的技能熟练,“多深”在文中盲姑娘所说的话中,是说把曲子里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了,这两个词赞美了贝多芬高超的演奏技巧。
纯熟:释义指熟练;精通。
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辨析。第一个“您”表示盲姑娘还不确定这个人是贝多芬,在猜测,第二个“您”表示盲姑娘已经确定这个人是贝多芬了。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因为盲姑娘有个愿望,就是亲耳听贝多芬的弹奏,结果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她真的亲耳听见了贝多芬的演奏。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第一个说法正确。
第二个说法正确。
第三个说法正确。
第四个说法:很明显贝多芬不是想借机会练习一下,好使旅行演出更成功才弹奏的,说法错误。
12.
形容模仿得非常逼真。
比喻自然流畅,不受拘束。
13.
欢快喜悦
低沉、呜咽、怆然
14.
奎三叔吹唢呐的高超技艺和村庄人的善良淳朴
人生的世事无常,生老病死
15.A
【分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与识记。
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出自《聊斋志异·各本序跋题辞〈读聊斋杂说〉》。
行云流水:意思是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出自宋·苏轼《答谢民师书》。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与辨析。通过查找关键词“红事时”能在第二段倒找到“这唢呐声,像一尾快乐的鱼,游动在村里的大街小巷、村里村外的田野上空”,知道这时的唢呐是欢快喜悦的。通过查找关键词“白事时”能在第四段找到“在白事上,奎三叔的唢呐低沉,声声带泪。”,知道这时的唢呐是低沉、呜咽、怆然的。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与辨析。“咏”是好的方面,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是奎三叔吹唢呐的高超技艺和村庄人的善良淳朴。在第一段“在村里,奎三叔是很有威望的人,这种威望,很大程度上缘于他是村里最好的唢呐手——是“最好”,而不是“之一””知道奎三叔吹唢呐的高超技艺;在第二段“村庄不大,都沾亲带故的,一家的喜事,是大家的喜事,都来帮忙,分工明确,”知道村庄人的善良淳朴;“叹”是不那么好的,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是人生的世事无常,生老病死。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与辨析。在第一段“在村里,奎三叔是很有威望的人,这种威望,很大程度上缘于他是村里最好的唢呐手——是“最好”,而不是“之一””中说的是“很大程度”,而不是“全”,所以A错误。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