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论语》名著导读 课件(共20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论语》名著导读 课件(共20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0 10:18:41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论语》名著导读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及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学习《论语》中的相关名言警句,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
想道德修养;
3、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全文。
教学重点:
学习《论语》中的相关名言警句,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
想道德修养;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全文。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了解孔子其人,《论语》其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九八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步入高中的我们,一边追求着,又一边迷惘着,当现代科技铺天盖地而来,当现实纷乱嘈杂,我们是否想着向古人借智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走近《论语》。
二、“温故”-------那些年我们学过的《论语》
学生读《论语十则》,检查三个句子的翻译: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知新’------匆匆这些年我们不知道的《论语》
学生认真读文本,思考问题:
用课文原话说说你现在了解到的孔子其人、《论语》其书。
孔子姓孔名丘,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位于中国东部的现在的山东省。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成员,宋国贵族是商朝王室的后代,商朝是周朝的前一个朝代。在孔子出生以前,他的家由于政治纠纷已经失去贵族地位,迁到鲁国。
孔子一生事迹详见《史记》的《孔子世家》。从这篇世家我们知道孔子年轻时很穷,五十岁时进入了鲁国政府,后来作了高官。一场政治阴谋逼他下台。离乡背井。此后十三年他周游列国,总希望找到机会、实现他的政治、社会改革的理想。可是一处也没有找到,他年老了,最后回到鲁国,过了三年就死了。死于公元前479年。
孔子是一位“儒”,是“儒家”创建人。刘歆说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如何。传统学术界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六经都是孔子的著作。另一派则认为,孔子是《春秋》的著者,《易》的注者,《礼》《乐》的修订者,《诗》《书》的编者。
(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2)《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3)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4)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5)《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
2、《论语》具体涉及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儒家的治国理念
教育的精辟言论
为人的格言警句
“讨论争鸣”------星汉灿烂,向古人借智慧
1、儒家的治国理念
克己复礼为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引导思考:
结合孔子的这种治国理念,请你对习近平主席说几句话。
2、教育的精辟言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引导讨论: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先进篇》)
分角色表演这一段描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3、为人的格言警句
教师举例: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刻画了安贫乐道的颜回的形象。
学生讨论:
“以约失之者鲜矣”
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误是很少见的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思考:
《论语》中很多格言警句,你觉得哪一句给你启发最大?请写出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孔子及《论语》的影响
1、颁奖词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
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
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
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
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日前在探讨如何“贩卖”中国文化时,语出惊人,引起了轩然大波。
到底谁才能代表中国文化呢?
七、作业:
1、掌握文中有关的名句
2、去读一读《论语》(共20张PPT)
向古人借智慧
------《论语》导读
论语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及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学习《论语》中的相关名言警句,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全文。
名著导读《论语》
“温故”-------那些年我们学过的《论语》
名著导读《论语》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名著导读《论语》
“知新’------匆匆这些年我们不知道的《论语》
思考:
1、用课文原话说说你现在了解到的孔子其人、《论语》其书。
2、《论语》具体涉及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儒家的治国理念
教育的精辟言论
为人的格言警句
名著导读《论语》
“讨论争鸣”------星汉灿烂,向古人借智慧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情景模拟
《论语。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名著导读《论语》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安贫乐道
名著导读《论语》
“以约失之者鲜矣”
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误是很少见的
名著导读《论语》
《论语》中很多格言警句,你觉得哪一句给你启发最大?请写出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名著导读《论语》
万世师表,
百代馨香,德配天地
道贯古今
名著导读《论语》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颁奖辞】
名著导读《论语》
汉平帝时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唐代开始加封为“文宣王”
元代又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代以后封为“大成至圣先师”
意思是:
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历史会比黑夜还长.
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名著导读《论语》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罗大经《鹤林玉露》载: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日前在探讨如何“贩卖”中国文化时,语出惊人,引起了轩然大波。
到底谁才能代表中国文化呢?
名著导读《论语》
作业:
1、掌握文中有关的名句
2、去读一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