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
1、根据视频,同学们自己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问题5
2、【基础梳理】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目的
内容
本质
评价
特点
认识
3、【活学活用】
材料一 “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1)材料一中的“冲击”和“围攻的方法” 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些方法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围攻”的具体措施较前者有哪些变化?
4、【合作探究】
列宁领导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给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5、【知识迁移】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史实,思考:三次“改革调整”分别是什么?实质是什么?有哪些相似之处?(共13张PPT)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
桐庐分水高级中学 卜丹丹
看视频,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上做出了哪些探索?
2、新经济政策制定的最基本依据是
A.从俄国国情出发
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
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
问题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是什么?
问题2:战时共产主义为什么要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问题4: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史实,思考:三次“改革调整”分别是什么?实质是什么?有哪些相似之处?
问题3:列宁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给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根据视频的内容,同学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
A
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十月革命 D、斯大林模式
B
限时训练
B
3、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联)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布哈林的这一思想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
B
4、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交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5、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D
6、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B
政策 战时共义政策(1918) 新经济政策(1921)
基础梳理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争威胁
经济危机、政治危机
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
农业;工业;贸易;分配
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直接过度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逐步过渡
战争环境下军事性非常措施:⑴积极:适应战时需要,保障军备供应,巩固政权 ⑵弊端:遭到广大农民反对(打击其生产积极性)
经济:调动积极性,恢复经济;
政治:工农欢迎,巩固政权,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探索;
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背景
目的
内容
本质
评价
特点
认识
军事、行政干预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材料一 “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1)材料一中的“冲击”和“围攻的方法” 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些方法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围攻”的具体措施较前者有哪些变化?
活学活用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反动势力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
目的:
恢复经济 巩固政权
总结归纳
2、新经济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苏俄的社会主义性质所致
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
C.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
D.苏俄当时生产力水平所致
1、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与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讲话的历史背景是( )
A.1917年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发动武装干涉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苏俄经济和社会秩序的严重危机
D.新经济政策使苏俄国民经济开始恢复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史实,思考:三次“改革调整”分别是什么?实质是什么?有哪些相似之处?
知识迁移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
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
相似: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在不改变本国国家性质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列宁领导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给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合作探究
从国情出发 、实事求是
以人为本 ,维护人民的利益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与时俱进 ,敢于创新
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相互借鉴(市场与计划)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设计
授课人:分水高级中学卜丹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比较两种经济政策的异同,通过材料题逐步学会解读部分历史史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列宁探索建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勇气和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的必要性,以及理解新经济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直接通过视频导入,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看视频。
【设问】看完了视频,同学们根据视频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引导】建议学生模仿老师之前设计两个问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之间感兴趣的问题不一样,可以相互帮忙解答问题。
【过渡】以上同学的问题举得很好,我们把切合我们今天的主题,提得好的问题拿出来,一起来解决。
问题1: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设计】运用表格和材料题来解决两个政策的比较。
问题2:战时共产主义为什么要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设计】通过图表来归纳原因。
问题3:列宁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给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设计】通过合作探讨来得出答案。
问题4: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史实,思考:三次“改革调整”分别是什么?实质是什么?有哪些相似之处?
【设计】通过合作探讨来解决问题。
教学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谈论并解决。
【限时训练】
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
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十月革命 D、斯大林模式
3、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联)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布哈林的这一思想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
4、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交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5、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6、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