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0 00:1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62380012268200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
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历史要素;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掌握第一次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新秩序,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
过程与方法
围绕“巴黎和会是一次怎样的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能否长久维护世界和平”“《九国公约》是否真正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等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揭露帝国主义的掠夺性、侵略性和强权政治的本质;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落实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2.教学难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实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五四运动的视频材料,设疑:该视频体现的是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五四运动,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设计意图:以学生学习过的内容导入本课,又切合本课的巴黎和会知识点,起到良好的导入效果。
二、新课讲授:
第一环节:大国的博弈
1.巴黎和会
(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关于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点:
会议
目的
时间
地点
参与国
操纵国
主要条约
巴黎
和会
讨论战后安排
1919年
巴黎凡尔赛宫
27个国家
英、法、美
《凡尔赛条约》
(2)学生上台进行历史小剧场表演《巴黎和会三巨头》,通过历史剧表演,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这次会议的实质。
(3)学生自主阅读《凡尔赛条约》的内容,并分类归纳:
领土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军事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
政治
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体现了巴黎和会分赃的性质)
(4)多媒体出示材料:“列宁曾这样评价巴黎和会:“这是一群野兽,他们彼此斗来斗去,互相撕咬。他们要决定给谁多一些,于是彼此厮打了五个月。他们已到了不能控制自己的地步,这群野兽会撕咬得只剩下一些尾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凡尔赛条约》的内容并且结合列宁的评论,分析巴黎和会的性质—这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战前后欧洲形势图,说出一战前后欧洲形势图的变化,从而得出通过巴黎和会,列强在欧洲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体系。
(6)学生自主阅读课本46页的知识拓展,了解国际联盟的建立。教师向老师强调,国际联盟虽然打着维护国际和平的旗号,但是它最后成为英国和法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美国认为国际联盟不符合它的利益,拒绝加入国际联盟,同时也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
设计意图:关于巴黎和会这个知识点,教师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角色体验、史料阅读等教学方式完成,首先让学生掌握巴黎和会的基本情况,培养了学生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再通过历史小剧场感受巴黎和会,最后通过分析《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以及列宁讲的话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和会的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能力。
(过渡)在巴黎和会上铩羽而归的美国决定要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实现它的霸权,于是,华盛顿会议召开了。
2.华盛顿会议
(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关于华盛顿会议的相关知识点:
会议
目的
时间
地点
参加国
主导国
主要条约
华盛顿
会议
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1921—
1922年
华盛顿
美、英、中等九个国家
美国
《九国公约》
(2)教师幻灯片出示材料:
材料一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 给予中国以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三) 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四)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允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 选自《九国公约》
设疑:该条约体现了《九国公约》的内容是?
——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教师进一步设疑:“是不是真的尊重中国的主权了呢?”
——没有,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借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
材料二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设疑:该材料体现了《九国公约》的影响是?
——《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3)教师指导学生和巴黎和会的影响作对比,记忆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形成了华盛顿体系。
设计意图:对华盛顿会议的概况,教师主要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知识点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培养了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再通过分析《九国公约》的条文内容以及毛泽东的看法,掌握《九国公约》的内容以及影响,让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掌握这一知识点,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
第二环节:脆弱的体系
我是外交家——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依据课文知识以及下述材料,你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个怎样的体系,它真的能给世界带来和平吗?
材料一:“靠《凡尔赛条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材料二:“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劳合·乔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仅没有消除各大国的矛盾,还造成了新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讨论,发散思维,依据材料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培养学生史料实
证的核心素养,又认识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个分赃的体系,树立了正确的唯物史观。
第三环节:今日的觉醒
1.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想法:“学习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甲:我深刻地感受到弱国无外交,一战后虽然中国是战胜国,但是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
出要求归还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却遭到拒绝,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给了日本。华盛顿
会议上虽然名义上要尊重中国的主权,但是《九国公约》却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
共同支配的局面。
乙:我认为虽然弱国无外交,我们还是要反抗,比如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凡
尔赛条约》中签字,从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决定山东的大部分势力范围归还中国。
丙: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要让中国在世界上更有话语权。
2.多媒体播放视频《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101年的中国……》,学生观看视频,深刻地树立用
吾辈之青春,护盛世之中华的信念。
设计意图:该环节的设置注重于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地,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
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
国之志。
三、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实力对比,打破了旧的国际关系体系。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但它极不稳固,充满了各种矛盾,而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
(三)板书设计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一.大国的博弈
1.巴黎和会
2.华盛顿会议
二.脆弱的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三.今日的觉醒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后世界的新秩序。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思考评价能力。所以本节课我较多地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学习法等多种学习方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最后的情感升华是通过今日的外交成就与101年前中国屈辱的的外交做对比,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弱国无外交,我们更要树立用吾辈之青春,护盛世之中华的信念,落地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