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具体要求
1.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高潮,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2.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戊戌变法的影响,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辛丑条约》的严重后果。3.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百日维新反映的时代要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4.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中国人民肩负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历史任务。5.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各阶级阶层挽救族危亡的斗争。
重点阐述
戊戌维新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难点突破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以及对它的评价、《辛丑条约》的影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子目“戊戌维新运动”,重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第二子目“义和团运动”重点介绍该运动兴起的原因、对口号的评价及运动产生的影响。第三子目“八国联军侵华”和第四子目“民族危机的加深”放到一起讲解。重点分析《辛丑条约》的签到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较多,要一一讲述是难以做到的。初中历史教材中对于本课涉及的基本史实,已有相当程度的介绍。因此,本课在内容上的取舍,主要体现在选择特别的角度分析和评价这些重大历史事件。本课主要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比较的方式进行。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学会课堂上主动学习、从比较中主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具备对所学习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的能力。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导入新课】
(以视频《钟南山授勋仪式》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观看视频,并思考为什么钟南山会获得共和国勋章?对,因为他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曾有一些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斗争。是哪些人呢?产生了哪些影响?结果如何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那段历史。首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本课的课标要求。
【推进新课】
一、戊戌维新运动
师:同学们,大家看一幅图片,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对危机,中国应该怎样走下去?是哪些人首先肩负起了救国大任?
生:资产阶级维新派。
师:很好!同学们。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资产阶级维新派是如何救国的,共同学习第一部分:救亡促维新——戊戌维新运动。老师来说一下那段经过,同学们注意听讲。同学们,当时为什么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首先行动起来呢?同学们根据材料和课本102页说明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
生:学生回答……
师: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是他们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学习完背景之后,让我们做一个小题巩固一下,大家做一下题目,答案是哪个选项呢?
生:选C。
师:很好!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确定中心发言人,概况戊戌维新运动有哪些意义?(PPT展示戊戌变法的内容)
生:小组代表回答戊戌变法的作用。
师:这个小组回答的很好。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生:其他小组补充。
师:好的,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做个小题进行巩固。大家做一做,应该选哪个选项?
生:选C。
师:同学们,戊戌维新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103页第二段,说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并把答案写到纸上。
生:具体原因、根本原因。
师:同学们,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道路失败以后,谁又结果救亡图存的接力棒呢?让我们走进第二部分:灭洋引国变——义和团运动
二、灭洋引国变——义和团运动。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观看视频过程中同学们注意及时做好记录,通过观看视频你能获得哪些有关义和团运动的重要信息?
生:根本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农民生活艰难。直接原因:民教冲突。口号是“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师:同学们,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但是他们并没有停止侵略中国的脚步,他们联合起来侵略中国,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下面我们共同学习第三部分:国难置深渊——八国联军侵华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三、国难置深渊——八国联军侵华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师:同学们,根据两则材料,思考:是义和团运动引发了“庚子国难”吗?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是什么呢?
生:根本原因:列强为了维护在华利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师: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怎样呢?同学们结合课本103页最后一段,将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按顺序进行排列。
生:回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顺序。
师:正如两幅漫画所示1901年《辛丑条约》签到后,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一样,逐步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条约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点?哪些条款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危机?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生:小组代表回答条约危害。
师:除了以上条款之外,中国的地方官员与列强达成了“东南互保”协议,加重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同学们,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工具,不值得拥护了,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它。
【本课小结】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都无法挽救中国的命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完成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共产党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一步步富强起来。习近平主席更是提出了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提到的: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因此,同学们要努力读书,励志成为钟南山一样的人才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做出贡献。
【板书设计】
一、救亡促维新——戊戌维新运动
1.经过
2.背景
3.作用
4.失败原因
二、灭洋引国变——义和团运动。
1.经过
2.背景: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3.“扶清灭洋”口号评价
(1)扶清
(2)灭洋
4.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1)积极
(2)局限
三、国难置深渊——八国联军侵华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背景:(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2.经过:
3.条约内容及影响:(共23张PPT)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学习目标:
1、通过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史实,认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以及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2、认识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甲午战败,瓜分狂潮,中国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一、救亡促维新——戊戌维新运动
经过
(1)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改革的序幕。
(2)发展:兴办学堂、成立团体、创办报刊,推动变法。
(3)百日维新: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4)戊戌政变:①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临朝训政;
②康、梁出逃;
③“戊戌六君子”;
④改革措施全部废止,京师大学堂除外。
背景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分析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
图三
维新思想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瓜分狂潮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新经济力量的增长-----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新思想的传播,民族意识的觉醒
自主学习
1.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主要是因为( )
A.维新派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把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小试牛刀
C
合作探究:戊戌维新运动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旧式的官僚体制
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增强了军事力量
作用
2.《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小试牛刀
C
材料一:在当时中国社会内部,还没有足以支持变法取得成功的社会力量。在朝廷内部也好,地方上也好,旧社会势力仍然占着绝对优势。维新派希望依靠一个并无多少实权的皇帝自上而下地推行某些重要改革,……缺乏可以依靠的社会基础就终究只能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他们)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英】赫德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103页第二段,说明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具体原因:①守旧势力很强大;
②维新派缺可靠的社会基础;
③把希望寄托于没有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④策略失误:变法的措施操之过急.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走不通。
史料解读
二、灭洋引国变——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农民生活艰难。
积极: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义和团运动
局限: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知识梳理
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却有盲目排外性质。
扶清:具有爱国主义性质,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直接原因:民教矛盾。
3.
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就是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这说明( )
A.
义和团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B.
列强“以华制华”方针失效
C.
列强最大化维护在华利益
D.
中国民族危机逐渐趋于缓和
小试牛刀
A
三、国难置深渊——八国联军侵华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材料一:
列宁:列强“想使人相信,它只是在平定暴乱,帮助合法的中国政府恢复正常的秩序。但是问题的本质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改变。”
材料二:
赵立行:从世界背景来看,作为瓜分中国狂潮的延续,八国联军侵华是服务于帝国主义扩张需要的,是其瓜分世界的一个过程。
思考:是义和团运动引发了“庚子国难”吗?
1、背景
(1)根本原因:列强为了维护在华利益,瓜分中国;
天津,被炸死的中国人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结合课本103页最后一段,将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按顺序进行排列
慈禧太后携光绪仓皇出逃
与八国联军在天津激战
廊坊阻击战
签订《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一样,逐步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
画面中那个身带血迹、瘦弱并颤抖着的人代表的是当时受尽欺凌的中国人。他正被众多不平等条约扎得像个木乃伊。
根据条约内容结合课本105页第2-3段,分析条约的危害
内容
危害
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合作探究
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
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
——东南互保
清政府危亡之际,地方大员寻求“自保”,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课堂小结
一、救亡促维新——戊戌维新运动
二、灭洋引国变——义和团运动
三、国难置深渊——八国联军侵华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经过、背景、失败原因、作用
经过、背景、口号、评价
背景、经过、条约内容及影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课后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