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2-21 08:1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第九课、形神兼备
迁得秒想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如此漫长的时期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
这节课我们从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
山水画中撷取部分作品,供同学们领略中国古
代绘画的风采。
舞蹈纹形陶盆
我国最早发现的绘画是出现在原始陶罐上的图案
和原始岩画。
广西花山岩画
阴山岩画
彩陶缸绘鹳
鱼石斧纹
《人物御龙图》
《人物龙凤图》
一、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T形帛画
复原图·辛追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
莫高窟始建于
前秦
建元二年(366年),历经
前秦、
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辽、西夏、元等朝代,
是中国石窟中延续时间最长

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
一处,至今保存有壁画的洞窟492个,塑像2000余尊,壁
画45000多平方米。
莫高窟壁画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可分为下列几类:
一、佛像
二、经变画
三、佛传、本生、因缘、佛教史迹、寓言故事画
四、供养人画像
五、山水画
六、装饰图案画
鹿王本生图(敦煌莫高窟257窟)
萨垂那舍身饰虎
(北朝敦煌壁画)
三、中国古代人物画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悠久,早在远古的彩陶、岩画上就有以人物活
动为题材的纹样和符号,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及墓室壁画上的人物画
造型和线条质朴生动。
年代
发展时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战国
形成期
?
《龙凤仕女图》
汉朝
形成期
?
《马王堆墓帛画》
东晋
发展期
顾恺之
《女史箴图》
唐朝
鼎盛期
阎立本
《步辇图》
唐朝
鼎盛期
吴道子
《天王送子图》
唐朝
鼎盛期
张萱
《捣练图》
唐朝
鼎盛期
周坊
《簪花仕女图》
隋唐
鼎盛期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宋朝
?
李公麟
《维摩诘像》《五马图》
宋朝
?
李唐
《采薇图》

?
刘贯道
《消夏图》

?
陈洪绶
《屈子行吟图》

?
曾鲸
《张卿子像》

?
黄慎
《渔翁渔归图》
东晋·顾恺之
《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唐
阎立本《步辇图》唐
魏文帝曹丕
吴主孙权
陈文帝陈蒨
北周武帝宇文邕
蜀主刘备
晋武帝司马炎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唐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
张萱《捣练图》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挥扇仕女图》唐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五代
韩滉《文苑图》唐
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宋
李唐《采薇图》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宋
刘贯道《消夏图》元
唐寅《孟蜀宫妓图》明
黄慎《渔翁渔归图》清
梁楷《太白行吟图》宋
梁楷《泼墨仙人图》宋
大家比较说说,以上几幅古代人物画与刚刚我们
欣赏的作品表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吗?
破笔泼墨,飞速的寥寥数笔,狂放不羁的笔触,飘逸淡雅
而独具当时闲逸的风格。
写意画:
工笔画:
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
曲直,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用墨的浓淡干湿在
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再加之色彩分染、罩染、烘染等手
法的运用处理,细致入微地充分表现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
感。
(1)
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
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
(2)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
(3)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
样性。
中国古代人物画
四、中国古代山水画
展子虔《游春图》隋代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
自然美,
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
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

唐时期才进入成熟阶段,
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在元代
至明、清两代,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古
代山水画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或称金碧山水、
水墨山水或称墨笔山水、浅绛山水或称淡着色山水、
小青绿山水、没骨山
水等。
董源《潇湘图》南派
巨然《万壑松风图》南派
五代时期
荆浩《匡庐图》北派
关仝《关山行旅图》北派
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
郭熙《早春图》北宋
马远《踏歌图》南宋
夏圭《雪堂客话图》南宋
宋时期
元四家
倪瓒《六君子图》
吴镇《渔夫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王蒙《太白山图》
沈周《庐山高图轴》
文徵明《绿荫清话图》
唐寅《溪山渔隐图》
仇英《松溪横笛图》
明代吴门四家
王翚《断崖云气图》
王时敏《南山积翠图》
王原祁《浮峦暖翠图》
王鉴《九峰读书图》
清初四王
清初四僧
髡残《苍翠凌天图》
弘仁《黄山天都峰》
石涛《淮扬洁秋之图》
朱耷《水木清华图》
五、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具有以写实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优良传统。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不同于西方的“静物写生”,而是着重于对花鸟生态特征的表现,着重描写动植
物的生命力及其特征,表达对自然和生命的体验与感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则是人对动物审美的移情表达,集中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因此中国画家在欣赏梅、兰、竹、菊、
松、
鹤、鹰、牛、马等动植物时,往往赋予他们一定的“社会属性”,作画立意时便借其抒发情怀,表达人生志向。
《五牛图》韩滉(唐)
黄筌
《写生珍禽图》
徐熙
《雪竹图》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已经成为独立画科,经唐至
宋有了更大的发展。五代花鸟画形成不同流派、不同风格,
这就是以黄筌和徐熙为代表的“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体。
画面中间有一只羽翼丰满、带有长尾十分珍贵的锦鸡,它攀栖在婀娜妩媚的芙蓉枝上,可能是芙蓉枝过于纤弱,或是锦鸡太重,芙蓉枝被压得摇曳晃动低垂下来。锦鸡回首仰望着画面上方两只翩翩飞舞的蝴蝶,这两只蝴蝶尽情地层示着翅膀上美丽的斑纹,然而锦鸡不为所动,显得安逸而高雅。
不爱江山爱丹青
赵佶
《芙蓉锦鸡图》宋徽宗赵佶
宋人小品
元代时期“四君子”题材之风行
元代花鸟画中最富有特色的是水墨画梅、兰、竹、菊。元代画家几乎无人不画,而且人各一态,形式手法多种多样。
王冕《墨梅图》
柯九思《墨竹图》
徐渭
《墨葡萄图轴》明
徐渭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他的这幅《墨葡萄图轴》,描写了无人摘采的野葡萄隐现于如点点泪痕般的黑叶中,表达了题诗所言“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抑郁牢骚与愤懑不平的情感。所画葡萄及藤叶,纷披低垂,用笔恣纵,水墨淋漓,随意挥洒,不拘形似。徐渭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酒,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木形象中,着眼于生韵的体现,将普通的物象赋予强烈的主观情感,直抒愤世疾俗、激荡难平之情,给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使其具有磅礴奇崛的气势和雄肆豪放的格。
荷石水禽图(中国画) 朱耷(清)
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他为明代宗室,国破家亡后出家为僧。朱耷的艺术比常人带有更强烈的感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其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均借助笔墨而抒发出来,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其作品中拟人化的鱼鸟、险怪空灵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幽愤感情的笔墨,在内容与形式上已臻于高度统一。此画以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两只小鸭或昂首仰望,或缩颈独立,意境空灵,余味无穷。荷叶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相间,并富有层次感。他的画构图简约,水墨淋漓,运笔豪放中有温雅,不拘成法,自成一家,臻文人画最高典范,也因此对后世艺术家影响极大。
谢谢合作,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