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陈
艳
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义勇军进行曲》
共产党的战斗历程
1927建军
1927
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6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945
中流砥柱
赶走日寇
1921.7
强大的对手
你在哪儿,我就跟到哪儿,直到把你团灭!
强大的对手
01战略相持阶段
(1946.6-1947.3)
120多万
195万
430多万
373万
1946.6
内战
爆发
1947.5
孟良崮战役后
1946.6
内战
爆发
1947.5
孟良崮战役后
谁会成为最后赢家?
第一篇章
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什么土地问题?
不忘初心——为民改革
材料: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10.10)
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什么土地问题?
1947年,毛泽东总结革命实践经验,指出:“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毛泽东选集》第4卷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农民只占小部分土地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不忘初心——为民改革
1947
全国土地会议
1.《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全国土地会议
没收地主土地,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十年内战时期
(1927-1937)
打土豪
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减租减息
主要是农民
2.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
团结中农
有步骤地、有分别地
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
90%
共同点:
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不忘初心——为民改革
材料一: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评价土地财产只有0.93亩,到了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村民们满怀热情地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了支援前线上。
——柯鲁克夫妇《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斗地主
反蒋
农民分到了牲畜
保田
保饭碗
最响亮的口号
1.
从根本上改变了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
2.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3.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为了内战——不择手段
材料:他们为了进行内战,进一步投靠美帝国主义,大量出卖中国的权益。驻华美军以占领者的姿态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国民党官僚资本极度膨胀,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民族工商业大批倒闭,农业经济凋敝,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国民党统治区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广大人民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各阶层人民(包括中间阶层)逐渐从事实中看出,这场战争不只是国共两党谁胜谁败的问题,而是几代中国人所要求的独立、统一、自由、富强的中国能否最终实现的问题。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信誉
民心
声望
民心大PK
第二篇章
打到外线去!
1947年的基本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主力打到外线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转变战争守势。
那他们是如何打到外线去的?
解放战争第二年,解放军面临的形势虽然有所改观,但依然严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大别山
1.
战略位置:地处中原,是敌人最敏感最薄弱的地带。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西望武汉,东守南京,足够威胁这两大城市。
2.
现实有利因素:毛泽东形象地说:“蒋介石伸出了两个拳头,我们就给他胸膛插上一刀!”
选择大别山的原因?
南京
武汉
陕北
山东
三军配合
两冀牵制
“品”字阵势
战略部署
刘邓大军
陈谢兵团
豫陕鄂地区
华东解放军
豫皖苏地区
02战略进攻阶段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多人马强渡黄河,开进鲁西南。虽然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已经极度疲劳,伤亡较大,但刘邓表示完全服从中央决定!
从鲁西南到大别山,远隔千里,前有陇海铁路、黄泛区、汝河、淮河等天然屏障,后有蒋介石十几个旅的部队穷追不舍。刘邓大军以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于8月27日到达大别山。
这样,刘邓大军、华东野战军和陈谢兵团三路大军形成“品”字形战略态势,直逼南京、武汉,调动和吸收将军南线大部分兵力,成为解放战争的关键转折。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战略进攻的序幕。
02战略进攻阶段
120多万
195万
430多万
373万
1946.6
内战
爆发
1947.5
孟良崮战役后
1946.6
内战
爆发
1947.5
孟良崮战役后
280万
1948年秋
365万
1948年秋
攻守易位
士气高涨
后方巩固
战术提升
机动兵力
危机四伏
士气低落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三大战役
03战略决战阶段
Round
1
Round
2
Round
3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相互配合
03战略决战阶段
为什么首选东北?
兵力
>
战略
经过土改,人民踊跃参军。
敌军孤立分散,占地狭小,补给困难。
经济
工业发达
战局
歼灭东北敌军,就能挥师入关,配合其他战场。
东北
70万
55万
华北
20万
55万
华东
42万
60万
中原
20万
75万
西北
7万
30万
辽沈战役
(1948.9-11)
辽沈战役
(1948.9-11)
03战略决战阶段
长春
锦州
沈阳
北宁线
关门打狗
东北的大门
主力南下
长春在最北边,锦州在最南边,沈阳守军最多。解放军要先从哪打起呢?
锦州!这是东北的大门,攻占这个地方可以截断国民党军从东北撤退到华北的通道,然后在各个击破。
东北人民解放军
55万多人
70万人
林彪
罗荣桓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
东北人民解放军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
一方面高喊“练好兵、打长春”的口号迷惑敌人,另一方面挥师南下,全力进攻锦州。
经31小时激战,歼灭守敌8万多人,生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攻克锦州,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党从陆上撤向关内的大门。
锦州被克后,困守长春的国民党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下,于10月17日率所部2.6万余人起义。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在辽西会战中,由国民党远征军的主力组成的强大的廖耀湘第9兵团在3天的时间内被林彪共军全歼,廖被活捉。
11月2日,东北最大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宣告解放,守军13万余人全部被歼。
辽沈战役
(1948.9-11)
声东击西
解放东北
重大胜利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敌人共计47.2万人,俘虏国民党军少将以上军官186名。
东北野战军伤亡6.9万余人,炮兵司令员朱瑞在战役中牺牲。
这是一场局部优势,也为争取全局上的优势创造了条件。
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兵力首次占据优势
290万
辽沈战役后
300万
辽沈战役后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徐州
中原野战军
80万人
60万人
华东野战军
&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1948年11月6日,毛泽东致电总前委:“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即可基本上解决。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淮海战役.总数文献大事记图表》”
肢解敌人
中间突破
陇海线
津浦铁路
03战略决战阶段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1948年11月8日,何基沣和张克侠起义,使得粟裕部队将一字长蛇阵快速拦腰截断。
也就是这一天,拥有12万大军的黄被围在碾庄。
蒋介石之后突然下令,让黄等等右手边的44军,黄只好原地待命2天。
黄曾想和左手边的李弥兵团一起回徐州,但李没听,直接回了徐州。
就这样,黄被解放军围攻了10天,最终自杀。
围歼
黄百韬
黄维兵团当时在蒙城,位于徐州的左下方,据其他兵团位置较远。
解放军发挥开图优势,将黄合围。
双方兵力1:1(都是12万),中野其实已经拼尽了全力。
如果老蒋这时候来救援黄,也许能成功。
但是,老蒋的命令却是徐州所有主力绕开黄南撤。
最终,从11月23日被围攻,到12月15日全军覆没!
打
黄维
陈官庄
碾庄
1949年1月6日,共军分三路向被围困在陈官庄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击。
仅仅四天,便歼敌30万。
活捉杜聿明,击毙邱清泉。
国军战斗力的去哪儿呢?
撤退的路上有军队、大量商人、后勤和民众等,拥挤不堪;
国军士气低落,不断有人投降、起义;
刚撤出徐州,老蒋又发布命令:别再逃跑,去救黄维!
歼敌30万
重大胜利
淮海战役就此结束,共歼敌55万余人,这场战役已经奠定了这次中原逐鹿的胜者。
粟裕说:这场战役后,整个战争再没有大仗可打。
然而,这场战役除了当时中共将领的英明决策,还离不开民众的大力支持。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陈官庄
碾庄
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民
工
543万人
担
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筹
粮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瓮中捉鳖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100万人
52.1万人
03战略决战阶段
东北人民解放军
华北人民解放军
&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至12月中旬,完全斩断了傅作义的一字长蛇阵,将敌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平、津、塘诸点。接着,以“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法,12月22日,歼灭35军,解放新保安。12月24日,解放张家口。1949年1月15日,解放天津。然后百万大军层层围住北平。
——王桧林《中国近代史》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天津
塘沽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中共为了使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遭战火破坏,保护200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全力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结果如何,我们接着看?
结果如何?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总计52.1万人。
1949年初,北平最终和平解放。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北平
北京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完全解放。
一个多月后的3月15日,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迁到北平,人民解放军总部也随之迁到北平。
又过了6个多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
358万
204万
1949年1月
三大战役
东北
华北
47万
52万
55万
华中
华东长江以北地区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渡江战役
(1949.4)
长江
西路军
中路军
东路军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实力大
PK
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发动内战不得民心
+1000
-1000
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
英勇作战
+1000
正确的作战方针
+1000
士气低落
战斗力低下
-1000
内部的腐败
-1000
大陆与台湾
人民解放军占领了总统府,那蒋介石他们去哪里了呢?
两岸历史——“三分两回”
1624年,荷兰入侵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1949年,国民党内战失利,败退台湾;
……
?B站搜索“lpcdd”免费观看本课件教学视频。
知识大闯关
1946-1949年
人民解放战争的时间
人民解放战争的阶段
1.
爆发—1946.6,蒋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
2.
战略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4.
战略决胜—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