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大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是人们从国共关系发展的历史中得出的深刻认识,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
)
A.国民党一大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中共三大
2.右图是一张毕业证照片,上面的文字为:“兹有本校第一期步兵科学生潘学吟修业期满成绩及格特给证书。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党代表廖仲恺。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据此可知,颁发该证书的学校应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北京大学
D.黄埔军校
3.“…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中“踏上北伐的战场”的目的是(
)
A推翻世凯的反动统治
B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D.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4.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给其造成运输粮食不便等困难,而给于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清党”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达31万多人。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A.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B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
C.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
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
6.中国共产党意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标志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7李大钊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事件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南昌起义的发动
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8.某班同学为一些地方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井冈山的是(
)
A.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9.诗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下列毛泽东诗句中,与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右图所示地点相关的事件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C.更喜岷山千里雪
D.三军过后尽开颜
10.红色旅游是当今的一大特色旅游项目。以下是某旅行社对景点的介绍语,其中正确的是(
)
A遵义——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吴起镇——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C.南昌——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井冈山——党的诞生地
11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领导地位的是(
)
12.1935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
A.四渡赤水河
B.强渡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
D.陕北会师
1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泽东在1936年写的(沁园春?雪)中的著名词句。这一年,中国工农红军(
)
A实现了井冈山会师
B.到达了吴起镇
C.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渡过了金沙江
14.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个“伟大传奇”是指(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15.国民革命失败后,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秋收起义
②长征的胜利
③遵义会议
④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9分,第20题8分,共55分)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1)材料中“卖国军阀之势力”具体指什么?(2分)
(2)宣言中的“本党”是指哪个政党?(2分)
(3)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4分)
(4)奉命作为北伐先锋的是哪一部队?领导人是谁?(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
材料二
1927年,毛译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起义。
材料三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1)材料一“军旗升起”是何时的什么事件?此事件有何意义?(4分)
(2)材料二中“举行起义”指什么?(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影响?(4分)
(4)材料三中提到的“会师”诞生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支坚强的武装——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分)
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了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
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的伟大进军。
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1935年1月,党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肯定了谁的正确军事主张?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何重大影响?(6分)
(3)红军长征胜利结的标志是什么?(2分)
(4)红军长征的胜利对中国革命有何意义?(4分)
19.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时代的,也是历史的。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井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按照提示完成下列表格。(3分)
创举(或事件)
意义
①____________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____________
两军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井冈山道路
创造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诗歌长征”的主题活动。请借助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帮助他们完成纪念活动。
①根据诗歌指出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的壮举。(4分)
②试着概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2分)
20为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某校历史爱好社团举办了“发掘长征点滴,弘扬长征精神”的小论文评比活动,请依据下列图片提供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言通顺,表述完整。)(8分)
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
2.D解析: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故选D项。
3.C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北伐”“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北伐战争开始,其目的是推翻北洋军的统治,统一全国,故选C项。
4.B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题千中的“人民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而给予国民革令军种种便利”等可知,北伐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故选
B项。
5.C解析:本题考查基融知识识记和材料理解能力。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居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从时间上看,这与对日本的不抵抗政策没有关系,故选C项。
6.B解析: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等率领革命军在南举行式起义,南起义打响了式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选B项
7.D解析:1927年9月,毛泽东在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失利后,他带领军队改向敌人力量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
地一一井网山革命根据地,故选D项
8.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首义,共和号角”指的是辛亥革命,发生在武昌,排除A项。“五四中心,风云新途”指的是五四运动,运动的中心前期在北京,后期在上海,排除B项。“八一枪响,军升起”指的是向昌起义,发生在南昌,排除C项。D项说法正确。
9.B解析:本考查读图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图片为红军强的泸定桥,与红军长征途中强大河,飞夺泸定桥的战後有关,故选B项
10.A解析: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仗关的转折点,故选A项
11.C解析: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
的正确军事主张。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了党、教了红军、了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凭仗关的转折点,故选C项
12.A解析:1935年1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后红军四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计划,巧全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图,故A项
13C解析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来,结合题目的关信息及词句的喜悦情感,可知C项正
确。A、B、D三项分别发生在1928年、1935年、1935年,均不符合题意。
14.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中提到的“战略转移”是指1934-1936年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于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D项。
15.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秋收起义发生于1927年9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是在1928年4月,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1月,长征取得胜利是在1936年10月,故选A项。
16.(1)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军阀。
(2)国民党。
(3)北伐战争。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第四军独立团。叶挺。
17.(1)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
(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4)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8.(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毛泽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ー个生死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4)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于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1)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工农武装割据
(2)①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等
②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20评分说明:题目紧扣“长征”二字:体现三幅图片与长征的联系;史实正确,线索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若小短文不足80字,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