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伯牙鼓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伯牙鼓琴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0 11:41: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题名称
第七单元 21 《伯牙鼓琴》
教学目标
了解与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并理解《伯牙鼓琴》一文中“知音”的内涵。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面临“三新”教育的问题,新教材,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观念。新教材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增加了文言文的数量,具体到小学阶段,以读来带领文言文学习,真正达到小学阶段文言文学生想学、会学、乐学的研究目标。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合作的主要形式下,让学生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学习的价值追求,达到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标。《伯牙鼓琴》这篇文言的中心思想就是围绕“知音”去展开,只要理解了它的深意,学生就能体会课文主旨。
难点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文言文的基础,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文言文的学习还缺少具体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有方法进行指导,从而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文言。
教学方法

文章语言精粹,简洁流畅,适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意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审美乐趣。在学习时,我主要以“读”为主,让学生从五个方面深入品读文言,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言的意思,并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学习文言文的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读。怎么读?有五步法。第一步,读。第二步,读,第三步读,第四步读,第五步还是读。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今天我们就来读懂这篇文言文。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第一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我们先看第一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己去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这些词你能读准确吗?
3.词语读准确了,那么句子谁来试一试?谁愿意来试试看,把整篇文言文读正确?
4.可是文言文跟普通的文章不一样,光读准确还不够,还要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现在我来读,请同学们认真听,把我停顿或者拖调的地方用小短竖标出来。
5.同学们,你们划对了吗?那你们能不能学着我的样子把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来来呢,自己先练一练?
过渡:那这篇文言文你读懂了吗?没有,那请你把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会问就会学,学贵有疑。
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去解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尝试着来解答这些问题,怎么办呢,学习文言文的第二步。请你自己参照书本上的注释,试着再去读读课文,能不能把课文读懂?开始。
第二步:借助注释,读懂文意
1.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句,谁来为我们说一说?借助文章的注释,这句话很好懂。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2.第二句谁来?这就是方这个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我们书上没给注释,在课文中应该选第几个。
3.这句话中又遇到了一词多义的现象了,你能不能根据注释告诉大家?第一个为是认为的意思,第二个为是介词,表示给,为了的意思。意思不同,自然读音也有所不同。
4.现在这个故事大概能读懂了吧?你能完整的把这个故事的意思说一说吗?练习一下。
第三步:根据文意,读好停顿。
1.你们发现没有,我刚刚是根据什么来读出这篇文章的节奏的?其实啊,古文是没有标点的,所有的标点都是后人根据理解在读的时候加上去的,古时候叫做句读,所以,停顿都是依据意思而来。学古文的第三步就要我们根据文意,读好停顿。自己去试试看,能把这些停顿读好吗?
第四步:抓住字句,深入品读。
1.读到这一步,我们应该说,这个故事大致应该读懂了。但是读书啊像沙里淘金一样,不停的淘就会有不停的好东西跑出来。读文言文,我们还可以抓住字句,深入品读。文章读了很多遍了,我们都知道,文中一共有2个主人公,分别是伯牙和锺子期。伯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琴师,他能弹琴,会作曲,换做现在就是个创作型歌手。他们二人身份如此悬殊,怎么就产生联系了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之间的关系吗?(朋友)本义指通晓音律的人,现在意思范围扩大,指真正了解对方的人)
2.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二人的这种关系?
3.【出示句子】锺子期音乐鉴赏能力极高。他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从“方鼓琴”可看出);这句话再去品一品我, 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用一个词去形容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就是——知音。指彼此了解、心心相映、心意相通的朋友就叫知音。
4.理解知音?
(1)“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由衷赞叹,相传,伯牙弹琴的的时候连,马都不吃草了,也抬起头来倾听,可见他的技艺高超,所有当时的人们称他为“琴仙”。伯牙身为名满天下的琴师,他的琴声中绝不仅仅有这巍巍太山、汤汤流水,展开你的想象,思考伯牙的琴声中还会有些什么呢??
过渡:琴声中有那么多东西,为什么课文只写高山和流水。
(2)在中国,古人常借高山流水抒发自己的志向与胸怀,比如杜甫借泰山来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李白借长江来抒发自己吞吐天地的胸怀,再来看书中这两句。
【课件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峨峨兮若泰山道出了伯牙怎么志向??(像泰山般高远的志向)?
(2)“洋洋兮若江河”道出了伯牙怎么胸怀?(如江河般广阔博大的胸怀)
这两句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志向和胸怀。可谓知其“音”,更知其“志”。
(3)知我者,子期也。多少年啊,伯牙在诸侯大夫中、在宫廷乐师间演奏,没有人能听懂他的巍巍泰山,没有人能听懂他的汤汤流水,没有人能听懂他泰山般高远的志向,没有人能听懂他如江河般广阔博大的胸怀,于是伯牙独自一人到山中派遣寂寞,让他万万没想到,锺子期一介山野村夫,竟能听懂他的琴声。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伯牙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学生补充“喜”)。是啊,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学生补充“欣喜万分”)。
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有说不完的话啊,伯牙和子期就想像高山和流水一样相伴相随永不分离,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是,(音乐起)世事难料,当伯牙兴冲冲地赶到汉阳江边,他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
(4)紧扣“绝”字,感悟知音。
锺子期死后,伯牙会回到怎样的音乐生活中?此时,伯牙失去了他的知音,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
【引读】当伯牙“志在高山”,却再也听不到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
【引读】当伯牙“志在流水”,却再也听不到子期说——“汤汤乎若流水”?
【课件出示】?据史料记载,子期死后,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世上再无知音,无人能够听出自己心灵倾诉的痛苦。如今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他不堪承受无人理解的日子。伤心欲绝的伯牙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悼念子期,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
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此时此刻伯牙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所有的悲痛都化作了文中的一个字?(绝)读好这句话。
伯牙不再鼓琴的决绝,从中我们体会到伯牙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建立在互相了解、互相欣赏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情谊。
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破琴绝弦意味着他将不再以琴师为业,也就断了自己的前程,这更可见伯牙对和子期的这份友谊的珍视。(向世人宣告,知音不在,我心也死。琴断情也断啊!这是一种伤心欲绝的痛,一种肝肠寸断的痛,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谁来读好这句话。
第五步: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所淡忘,而是永远地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就是课前同学们听的《高山流水》。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动人的故事。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
虽然知音难觅,知音难寻,但宗老师而希望大家能怀抱希望,找寻生命中那个属于你自己的知音人。全文只有短短的77个字,但他们二人之间的情谊却令人动容,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好文在手,也需要牢记于心,读文言文的第五步就是反复诵读,诵读成诵。请你再看一眼这有着无穷魅力的文字,就让我们闭目去想象着这荡气回肠的故事,有节奏地背诵下来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理解知音
2.背诵《伯牙鼓琴》
3.用这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预习《书戴嵩画牛》
小结
这节课我们以《伯牙鼓琴》为例学习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请同学们再来回顾一下。希望在今后对的文言学习中,同学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更好地进行文言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