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25
古人谈读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新课导入
你知道古人努力读书的故事吗?
资料链接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十分重视学习,《论语》中不止一处讲到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说说课文有几个部分。
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
终夜不寝
余尝谓
诵读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会认
chǐ
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
终夜不寝
余尝谓
诵读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yǐ
qǐ
zh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zhì
识
课文停顿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聪敏。
喜好。
以……为耻。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同“智”,智慧。
记住,这里读zhì。
满足。
教诲。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此处指勤勉。
结合注释,说说课文第一部分的大意。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要聪敏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默默地记住读书的内容,勤奋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地去追求知识的人。
做学问好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生怕丢掉了。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思考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五个“知”的意思都是一样吗?
不一样。前四个“知”是知道的意思,读“zhī”;第五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读“zhì”。
孔子知识渊博,他为什么说“我非生而知之者”?
孔子说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不是天生就懂得知识的人,而是通过勤奋学习才拥有了渊博的知识。他这样说,一方面含有自谦的成分,另一方面是想告诉学生,自己的一身学识都是勤奋学习的结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成为各方面有用的人才。
再读读第一部分,说说《论语》中的这几句话,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说。
随意。
要紧,重要。
文章大意: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不专心一意,又只是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再读一读,找出这部分的中心句。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为什么说“心到”是“三到”之中最重要的?
因为在读书时,只有用心思考了,眼睛才会看得仔细,嘴巴才会读得正确,脑子也才会记忆深刻。
孔子知识渊博,他为什么说“我非生而知之者”?
孔子说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不是天生就懂得知识的人,而是通过勤奋学习才拥有了渊博的知识。他这样说,一方面含有自谦的成分,另一方面是想告诉学生,自己的一身学识都是勤奋学习的结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成为各方面有用的人才。
《论语》中的这几句话,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
示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给我的启发最大。热爱学习的人都是谦虚的,我们要学习他们不懂就问,乐于向他人请教的学习态度。
本文摘录了古人谈读书的经典名句,告诉了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并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
古人谈读书
诚实——智慧
好学——好问
好古——勤勉
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方法多
虚心听教诲
不厌——不倦
勤奋——进取
学习——思考
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半夜三更到五更天鸡鸣报晓,正是男孩子刻苦读书的大好时光。年轻岁月不知道趁早勤奋学习,白发苍苍后悔没读书就太晚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
)。
书读百遍,(
)。
读万卷书,(
)。
发奋识遍天下字,(
)。
拓展延伸
学海无涯苦作舟
其义自见
行万里路
立志读尽人间书
关于读书的名言
这些名言都和读书有关。我国古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对读书也有自己的感受。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学完这篇课文,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写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背诵这篇课文。
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