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8课《《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8课《《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21 08:4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案例名称 《乡间的小路》
科目 音乐 教学对象 六年级学生 提供者
课时 1
一、教材内容分析
歌曲《乡间的小路》是台湾著名音乐人叶佳修代表作品,由内地首席女歌手朱逢博和我国美声唱法代表性歌唱家施鸿鄂先生引入大陆并唱响。《乡间的小路》是一首上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原作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乡间的小路》曲调轻松活泼,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表现了孩子对家乡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歌曲c小调,四二拍拍,全曲为单三部曲式,A段包含四个乐句,表现了走在乡间小路悠闲自得的心情,感受乡间傍晚时分优美的景色,B段包含两个乐句,是歌曲的高潮部分,音区提高了一个八度,加入了附点音符,乐句拉长,表现了自由豪迈的情怀,以及走在乡间小路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的轻松心情。C段旋律是A段旋律的完全再现,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恋之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复习音乐知识:弱起、切分节奏、八分休止符、三连音,能在歌曲中正确演唱。 过程与方法:学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声音、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出走在乡间小路悠闲自得的情绪及赞美乡间田园风光的美好。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欣赏和分析音乐的能力,在音乐中体会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重难点:1.学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声音、情绪演唱歌曲。
2.理解、表现《乡间的小路》的情感内涵。
突破方法:让学生反复聆听,教师示范并注重创新引导。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校园歌曲”充满童真,情绪欢快活泼,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六年级学生在学校已经学习、生活了6年,《童年》《乡间的小路》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校园、同学、老师的眷恋之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通过观看、聆听、演唱、律动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对歌曲学习的欲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录播教室、电子白板及PPT课件,视频
六、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导入新课
欣赏审美, 陶冶情操
视频
歌曲《校园的早晨》
B
E
激发兴趣
3分钟
下载 编辑
发声、节奏练习
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歌曲的情绪
文字
图片
教师指导、生字词语
A、I
A
激发兴趣
3分钟
自制
学唱新歌
能熟练地演唱歌曲
图片
音频
重点句子
简笔画图
D、G
C
学会主要内容
5分钟
自制
下载
熟练演唱
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音频
跟伴奏演唱
C
I
掌握演唱技巧
15分钟
下载
拓展
能力目标
图片
视频
作曲家简介及播放视频
A、I、J
G、I
迁移运用
5分钟
自制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律动
还记得一首学过的歌《校园的早晨》,一所学校的同学们正随着《校园的早晨》轻快优美的旋律运动,让我们跟着他们一块动起来!
师:喜欢听这样的歌吗?为什么喜欢?
师:这首歌轻快活泼,令人回味。确实一首好听的歌,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风格的歌曲《乡间的小路》。
请同学们细心聆听《乡间的小路》这首歌,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此刻来到了乡间的小路上,会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觉?
播放歌曲视频(1),视听感受。?
生:晚霞,晚风,小草,漂亮的野花……?
师:让我们来闻一闻小草的清香吧。?
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吸气和呼气。
(师示范,生一起做,深吸一口气慢慢呼出来)?
师:小路的左边有一朵漂亮的小花,我们来闻一闻。
师:吸的要深,呼的要慢而均匀。
师:右边还有一朵更漂亮的小花,我们再来闻一闻。?生:闻花。?
师:让我们带上气息来唱一唱这条练声曲吧。
3?-?-?-?ˇ|2?-?-?-ˇ?|1?-?-?-?||(教师手势指挥)
lu?????? lu??????lu?
(三)新课教学?
1.节奏朗读中熟悉歌曲骨架?
师:当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定会感觉很亲切,令你思绪万千。有一段歌词写得很好,恰当的表达了当时的心境。我们来读一下。?
笑?.?意?|写在? 脸上?|?哼? 一曲?|乡居?小唱?|
任? 思绪?| 在 ?晚风?|?中? 飞? | 扬? —? |?
多 .?少?| 落寞? 惆怅?|?都?.?随?|晚风?飘散?|?
遗? 忘在?| 乡? 间的? |?小? 路? |上 ? —? |
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按节奏念歌词。? 二、学唱歌曲。?
听听,唱唱
听歌曲范唱(出示歌谱)
师:这段歌词在这首歌的哪里?(中间部分、课件显示)
师: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遍。
听完以后,刚才中间部分的旋律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中间高潮部分,音区提高,激动而舒展,表现了自由豪迈的心情;)
师:歌曲中其他的部分的旋律你有什么发现?
生:前面的部分和后面的部分旋律一样。(课件显示前、后部分)
师:你认为整个乐曲可以划分为几段?
师:我们把中间音区提高,激动而舒展的部分分为一个乐段。
前面的部分分为一个乐段,最后一个乐段重复第1个乐段。(课件显示)
师:整首歌曲可分为三段:A+B+A,带重复的三段体。(板书:A+B+A)
2.听听,唱唱(体会每一段表现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学唱第一乐段:(4个乐句)(关注休止符和三连音的演唱)
(1)学生跟琴唱(弹一句唱一句)
师:第一乐段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第一乐段A:情绪欢快活泼,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美景。
(2)师生接龙(a:师先唱,生后唱;b:生先唱,师后唱)
(3)男女接龙(男先唱,女后唱)
(4)齐唱完整的第一乐段。
学唱第二乐段:音区提高,乐句拉长,讨论如何换气。(4个小节换一口气),关注附点音符和后十六音符的演唱。学生跟琴唱
(a:弹一句唱一句; b:跟琴唱)
学唱第三乐段:完全重复第一乐段。
师:第三乐段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第三乐段A:完全重复第1段的旋律,情绪显得更加轻闲自得,并对乡间美景表现出其眷恋之情。
跟琴唱第3乐段。
跟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重复) 表现歌曲
从音色、力度、情绪上表现歌曲。
第1段情绪欢快活泼,用mf力度表现歌曲,演唱得跳跃一些;
第2段情绪豪迈激动,用f力度表现歌曲,演唱得连贯抒情一些;
第3段重复第1段,用mf-mp-p等渐弱的力度表现歌曲,表现作者对乡间小路的无限眷恋之情。
(放伴奏,齐唱)
从演唱形式上表现。(领唱A段、齐唱B段)
(放伴奏演唱)
三、拓展
1.师:我们今天学唱的这首《乡间的小路》是八十年代的台湾校园歌曲。
介绍台湾校园民谣(校园民谣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祖国宝岛台湾的大学生在“乡土文学”影响下,出现一股“唱自己的歌”的热潮。这些青年作者所创作的一些表达他们思想感情的歌,被称为“校园民谣”。
2.介绍叶佳修及其作品。
说到校园歌曲,不能不提到台湾校园歌曲的奠基人之一“叶佳修”先生,他创作了大量的校园歌曲,有《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赤足走在田埂上》《踏着夕阳归去》,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叶老先生创作的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八、课堂流程图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乡间的小路
三连音 叶佳修
三个乐段:A + B + A
十、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理解歌词、掌握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表现歌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乡间的小路》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因此学生也比较熟悉。因此,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以听唱为主。在学歌的过程中,A乐段以学生跟琴自学为主,教师主要指导解决第一小节的八分休止符,要唱的声断气连。根据学生现场的情况适当指导,再跟琴演唱A段,效果较好。B段跟琴演唱,第三乐段是重复的A段,直接让学生跟琴演唱。歌曲的学唱不需花费太多时间学生就能掌握。可在演唱形式上进行多种变化,进行表演唱等等,有学生自己设计演唱形式,教师不必局限于自己的想法。学生有了自由发挥的机会, 学生的兴趣也浓了。
在歌曲学会之后再拓展欣赏了叶佳修创作,由内地著名歌唱家王洁实和谢丽斯演唱的《外婆的澎湖湾》。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进入其中,感受歌曲浓郁的地域风格,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