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的早晨
一、说教材:
《苗岭的早晨》是粤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的音乐欣赏课程,是由作曲家陈刚根据同名口笛曲《苗岭的早晨》改编而成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它以苗族山歌体裁中的“飞歌”曲调为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乐曲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开始部分用小提琴演奏出悠扬起伏、自由舒展 的旋律,把人们带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群山叠翠、美丽恬静的苗岭春色晨景中。接着,运用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描绘出:林间鸟儿清脆婉转的鸣唱,百鸟呼应,宁静的气氛中充满勃勃生机。
第二段:是乐曲主体部分以明快、热烈的节奏描绘出苗族人民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场面。尤其是其间不断出现的鸟叫声,使音乐气氛显得更加活跃。
第三段:再现了开始部分的音乐,让人们再次感受到苗家山寨的美丽与宁静的意境。这种再现三段式的结构形式,使音乐显得更为完整,好似余音绕梁,让人意犹未尽。
二、说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体验和描绘出作品所刻画的形象,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
(2)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领会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三、说重难点:
重点:分段欣赏乐曲的三个乐章,领会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并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绪,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引导学生在听辨旋律速度和节奏变化中进行分段。并采用分段欣赏和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体验和理解作品意境的基础上,感悟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
五、说教法:
运用综合教学形式,把音乐与文学、美术、表演、舞蹈等学科相结合,借助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启发想象、提问、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享受音乐的美感。
六、说学法:
引导学生用听、说、看、体验、想象、绘画、表演等多种方式学习。即听音乐,说对比变化,看意境画面,体验作品的内容和情绪,通过想象,用绘画和表演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七、说教学过程:
我将过程设计为导课、分段、欣赏、拓展延伸 总结五个环节。
一、导课:
上课前,屏幕上投放苗岭美丽的风景图片,播放由宋祖英演唱的歌曲《大地飞歌》创设情境。然后问学生听过这首歌曲吗?这首歌曲是谁演唱的?告诉学生它是由苗族的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一首具有苗族民歌风味的歌曲——《大地飞歌》,让学生简单的了解飞歌是苗族民歌的一种。既然苗族的歌曲这么好听,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苗岭的早晨》这首乐曲到苗族的山寨去听听那里鸟儿悦耳动听的鸣叫,一起感受苗族同胞们幸福快乐的生活
二、完整的欣赏音乐:(欣赏前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并为乐曲分段。聆听完音乐以后,简要介绍乐曲的作者,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速度和节奏的变化,为乐曲分段。
三、分乐段欣赏:比较三个乐段之间速度、节奏的变化,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24分钟)
1、欣赏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旋律的速度和节奏。
提问: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表现了苗岭的早晨怎样的意境?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什么气氛?加深情感体验。 2、在学生回答之后再提出:在这美好的早晨里,苗族同胞在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第二段音乐。
(1)指导学生对比第一段,比较两者在速度、节奏和气氛上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描绘出苗族人民载歌载舞、愉快劳动的热烈场面。接下来和学生一起完成音乐主题的哼唱。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能熟记乐曲的主旋律。之后,通过视频介绍苗族的舞蹈,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会跳苗族舞最基本的动作。
3、欣赏第三段。
启发学生说出乐曲的结尾再现了哪一段旋律?第三乐章和第一乐章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四、扩展延伸:
聆听完优美动听的苗族音乐,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苗族的建筑、服饰、以及他们的民歌——飞歌(课件出示苗族建筑、服饰、舞蹈图片)
五、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结合多媒体画面与板书,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总结
让学生再次完整的欣赏苗族乐曲《苗岭的早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优美的旋律中,配上老师有感情地解说,让学生在苗族乐曲美妙的意境中,享受美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4分钟)